文章图片 |
蓝靛蜡染 (资料图片) |
文题
(2021年广东省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 , 根据要求写作 。
小黄与众多村民、居民一起参加由送大暑船非遗保护中心组织的社区“送大暑船”节庆活动 , 感受到了祈求渔业丰稔、国泰民安的喜庆气氛 。
小张在月亮故乡非遗文创中心创立的“千匠百艺”扶贫车间 , 运用传统古法蓝靛制作工艺 , 制作蓝染文创产品 , 成功脱贫 。
小新在短视频平台上传自己演唱的传统戏曲 , 有京剧、越剧……得到很多用户的关注和赞赏 , 不少网友通过她的演唱对中国传统戏曲有了新的认识 。
文物不应只存在于博物馆 , 非遗也不应只活在过去 。
请你以中学生代表的身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的开幕式上发出“传承文化 , 你我同行”的倡议 。 请结合材料内容 , 完成一篇倡议书 。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 , 自拟标题 , 自选角度 , 确定立意;不要套作 ,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学生习作
你我携手 , 让文化“活”起来
□何旭晴 广州市第六中学高三(10)班
女士们 , 先生们:
大家好!
我很荣幸 , 能作为中学生代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开幕式上发出“传承文化 , 你我同行”的倡议 。
提到文化遗产 , 你我的潜意识可能自然就会想起博物馆 , 想起那些被陈列在冰冷的玻璃柜中、来自过去某个年代的物品 , 它们在那里任人们观赏 , 却安静不说话 。 人们总说 , 文物不应只在博物馆中 , 要让文物活起来、让国宝会说话 。 但怎么让文物“说话”?或许首先就是要让文物走出博物馆 。 文物只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 它们所代表着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一直存在于你我身边 , 在人间流传 。 想要传承中华文化 , 讲好中国故事 , 非遗就不能只“活在过去” , 也要“活在当下” , 更要“活在未来” 。 这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 , 共同行动 。
让文化“活”起来 , 需要积极参与非遗保护活动 。 在前段时间 , 有同学参加了送大暑船非遗保护中心的社区“送大暑船”节庆活动 , 与他们一同喝彩 , 一同欢笑 , 他感受到祈求渔业丰稔 , 国泰民安的喜气氛围 。 亲身参与 , 可以真实触摸;亲身参与 , 可以真切感悟 。
“春雨惊春清谷天 , 夏满芒夏暑相连……”这是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背的二十四节气表 。 在寒来暑往、斗转星移间 ,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我们的农耕生产 , 传递着先民们的智慧 。 或许我们少有农事的经历 , 但对“清明前后 , 种瓜点豆”此类谚语总不会陌生 。 在背诵的过程中 , 我们能体会到农耕文明的魅力 , 以及节气对现代人诗意生活的启示 。 传承非遗文化 , 需要我们投身其中 , 感受其魅力 , 才能更好地让其“活”起来 。
让文化“活”起来 , 需要创新形式 。 非遗在民间 , 有一些还活跃在贫困落后的地区 , 传承文化与脱贫攻坚创新结合、综合发展 , 可以在助力脱贫的同时 , 拓宽非遗职能 , 激发非遗的生命力 。 例如 , 月亮故乡非遗文创中心创立了“千匠百艺”扶贫车间 , 既给当地贫困百姓提供了经济收益 , 又能让更多人学会传统古法蓝靛制作的工艺 , 使蓝染工艺得以传承;又如贵州丹寨的“非遗+文旅”模式 , 让游客现场体验制作苗族蜡染 , 感受非遗的魅力 。 传承非遗文化要从新角度出发 , 拓宽、丰富其原有的单一文化职能 , 古为今用 , 才能让更多百姓民众参与其中 , 共同传承 。
让文化“活”起来 , 需要借助新媒体 。 随着科技的发展 , 人们不仅满足于走进博物馆欣赏文化 , 更希望借助新技术更深入体验文化、了解文化 。 借助时下流行的短视频将非遗文化带给大众 , 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 上传自己演唱的一段传统戏曲、一段太极拳展示 , 大众便能从精短的视频中获得对非遗的新认识 。 或许各位看过李子柒的视频 , 由此对田园诗意的生活方式心生向往;或许各位也看过“阿木爷爷”的视频 , 由此对榫卯技术倍感兴趣 。 视频中呈现的传统技艺、非遗文化 , 在古色古香中传递着先人的智慧 。 借助新媒体 , 让更多人认识到保护和传承非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介绍非遗文化、传播文化魅力其实并不困难 , 只需要我们动动小手 , 就能利用新媒体轻松完成 。
文化传承不能止步于博物馆冰冷的玻璃展柜中 , 只有将传统融入生活 , 创新地赋予传承更多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 让大众感知到文化的温度 , 才能真正地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 因此我倡议:传承文化 , 你我同行 。 参与一次非遗活动 , 向朋友介绍非遗文化;拍摄一段与非遗等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传承文化的方式众多 , 那么不妨从本次活动开始 , 切身参与“活”非遗 , 共同传播“动”文化 。
祝愿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圆满成功 。 谢谢大家!
倡议人:×××
2021年×月×日
教师点评
这是一道“材料+主题+情境”式的作文题目 , 我姑且称它为“材料作文的3.0版本” 。 这类作文题目条件限定多 , 留给考生的发挥空间不太大 , 需要考生提高语言表达的“密度” 。
在满足考场作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 何旭晴同学的这篇作文能在众多中规中矩的作文中脱颖而出 , 我觉得表现在两个“气”:一是文气畅通 , 二是生气盎然 。
首先是文气畅通 , 文章以“让文化‘活’起来”作为论述的焦点 , 紧贴材料的结论性语句 , 而不是泛泛而谈 , 因此立意精确而有针对性 。 同时 , 根据三位同学的经历提炼观点 , 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展开 , 结构清晰合理 , 符合倡议书的文体要求 。
其次是生气盎然 , 题目限定了发言者的角色为“中学生代表” , 在内容和表达上就应突出中学生的身份特征 , 而不是普通群众、行业精英等 。 例如 , 背诵二十四节气、李子柒、阿木爷爷等内容 , 就非常符合中学生的实际生活;“怎么让文物‘说话’”“或许各位看过”等的表述 , 亲切随和、温暖人心 , 而不是锋芒毕露、咄咄逼人 , 表现出中学生时代特有的纯朴自然 。
(广州市第六中学高三语文老师 郭子健)
非师点评
本题给出了三个参加非遗活动的例子 , 要求以中学生代表的身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的开幕式上发出“传承文化 , 你我同行”的倡议 。 这一题目有四个重点:例子、身份、说服力和鼓动性 。
【传统|宣传非遗,你可以这么做】本篇作文领悟了三个例子体验、实用和创新的要点 , 并在“让非遗活起来”上加以发挥 , 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
但命题要求“以中学生代表的身份发出倡议” , 作文中“中学生身份”还体现得不够 , 倡议书在展览活动的开幕式上宣读 , 语言最好要有激情 , 这样才能有鼓动性和号召力 , 本文在这方面稍有欠缺 。
(《羊城晚报》高级编辑 何龙)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手机|一加10 Pro宣传视频曝光:将于1月11日14点发布
- 研究院|传统行业搭上数字化快车,施工现场变“智造工厂”
- 传统|联想预热 135W 充电器,新款拯救者笔记本有望支持 PD 3.1
- 文化|【“用数赋智”系列宣讲】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传统工艺的跨界创新
- |南安市交通运输局为群众办实事:党建共建护平安 普法宣传暖人心
- 传统|【回望2021】科技公司迎三大新常态,传统企业积极拥抱新科技!
- 来源|北运河边的国家级非遗:穆氏花毽
- 人物|茅台原董事长袁仁国等人被取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资格
- 传统|擎鹿交互式人工智能课程系统正式发布
- 传统|“零次跑”时代来了!上海首个5G代开发票服务厅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