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客观视角回望人类火星探测的历史 , 总结相关经验教训 , 预测火星开发的未来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将向何处去?通过进化论 , 人类了解了自身演化历史 , 知晓了“我们从何处来” 。 通过遗传科学 , 人类弄清楚了自己的基因密码 , 明白了“我们是谁” 。 然而 , “我们将向何处去”还没有很好的答案 。 我撰写《下一站火星》一书 , 就是试着从火星探测的视角 , 回答这一问题 。
作为一本航天类科普读物 , “为什么要探索宇宙”是绕不开的话题 。 自人类祖先从茹毛饮血、而衣皮苇的荒蛮时代走进文明时代 , 头上的天空便是人类最神秘的未知领域之一:无边无际的万象星辰、波诡云谲的电闪雷鸣、瞬息万变的风霜雨雪……天空之外是什么?那里是否有人类向何处去的答案?在2000年前的华夏大地 , 屈原就在长诗《天问》中发出了“九天之际 , 安放安属?”和“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千年之问 。
【未来|《下一站火星》:书写火星探测的历史和未来】古人云:耳听为虚 , 眼见为实 。 我们今天努力探索宇宙 , 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 。 进入20世纪 , 人类科技迎来重要节点:航天技术飞速发展 , 让人类冲破地心引力和稠密大气的束缚进入太空 。 当下 , 火星探测已成为世界航天强国倍加青睐的领域 。 仅在2020年7月的探测窗口 , 就有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美国“毅力号”火星车和阿联酋“希望号”探测器出发前往火星 。 其中 ,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将通过一次发射 , 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大挑战 , 这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 。 当下中国航天人用实际行动探索回答了屈原的千年之问 。
为什么要探测火星?首先 , 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比较有限 , 还有很多“谜团”有待揭开 。 一光年约9.5万亿千米 , 如果人类步行走完一光年 , 至少需要数亿年 , 就算坐高铁一刻不停地向前冲 , 也需要几百万年 。 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数据 , 宇宙目前可探测的半径已经达到465亿光年 。 其次 , 宇宙这么大 , 只有地球上有生命岂不遗憾?地球孕育出万千生命这一事实 , 说明其他天体孕育生命的可能性再低 , 也不会为零 。 从天体演化的角度 , 每一个类似太阳系的恒星及其行星系统都有一个“宜居带” , 行星若能接收到足够的恒星辐射能量 , 能够保持合适温度、维持液态水和大气存在 , 就有可能孕育生命 。 仅在太阳系内部 , 就有金星、地球和火星处在宜居带上 。 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点 , 类似太阳这样的恒星 , 银河系里可能有几千亿颗 , 而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规模的星系数量则恐怕在万亿级 。 那么 , 在宇宙中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到底有多少?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 但人类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摇篮里 , 人类能否走出地球 , 探索新的家园?人类对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探索正在不断深入 。 在两颗位于地球附近宜居带的行星中 , 金星已被证实不仅难以探索 , 而且探索价值有限 , 火星自然成为人类目前深空探测的“下一站” , 是我们迈出地月系统乃至迈出太阳系的“前站” 。
火星探测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前景?《下一站火星》一书立足人类对火星探测的全方位认知 , 从有关火星的各种基本知识开始 , 以客观视角回望人类火星探测的历史 , 总结相关经验教训 , 预测火星开发的未来 。 书中所涉及的大量航天工程和天文学知识 , 我都尽量使用既感性、直观 , 又准确的语言来讲述 。 该书还以中国航天未来的发展规划为基础 , 畅想实现载人火星探测的综合技术方案 。 全书最后部分展望人类未来开发火星的场景 , 如人类如何在火星上解决衣食住行问题 , 以及如何更进一步展开宇宙开发之旅 , 激发读者对未来宇宙航天的想象 。
人类幻想火星探测已经很久 , 航天时代的实际探索也尝试了60多年 , 而且还在不断加速 , 很多人正在孜孜不倦地努力 。 希望我们共同见证人类探测宇宙的新篇章 。 (毛新愿)
推荐阅读
- 原神|《原神》「飞彩镌流年」2.4 版本预下载已开启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IT|美律所对法拉第未来提起集体诉讼 涉嫌触犯证券法
- 制造业|稳健前行开新局 制造业未来五年转型升级迎来“加速度”
- 未来|5年解决限行,李彦宏“很傻很天真”?
- 核心|中科大陈秀雄团队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研究登上《美国数学会杂志》
- 技术|无锡东亭:智慧创造生活 科技点亮未来
- Hotel|向光前行,点亮未来 -- 2022上海国际商业及工程照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