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题:在建设科技强国中谱写青春之歌——大国创新中的青年“突击队”
新华社采访人员温竞华、董瑞丰、胡喆
《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显示 , 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年龄结构更趋年轻化 ,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的第一线“冒尖” 。 “80”顶上、“90”登场 , 一支支青年队伍如同奔涌的浪潮 , 正汇入大国创新的海洋 。
科研人的青春是什么样的?仰望浩瀚苍穹 , 他们渴望探索宇宙更深处的奥秘;踏上科研之路 , 他们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开拓奋进 。
敢去拼 , 科研攻关必须“逼”自己一把
这是一支高规格的百人科研团队 , 90%以上的成员是博士和硕士;这又是一支如此年轻的团队 , 平均年龄30岁 。
正是这群青年人 , 肩负着实现核心芯片自主保障的使命 。 他们是中国电科国基北方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团队 , 为我国载人航天、北斗导航、5G通讯等重大工程打造芯片配套 。
团队骨干成员、“85后”的房玉龙爱爬山 , 参加工作10年来 , 他也一直在攀登一座特别的山——碳化硅、氮化镓第三代半导体技术高峰 。
房玉龙喜欢用爬山比喻做科研:“越到关键时候 , 越是难受 , 咬牙顶过去了 , 就能上一个很大的台阶 。 ”
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 , 中间横亘着大量的工程难题 。 早期实验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波动 , 在产业化阶段都会呈几何倍数放大 。
碳化硅衬底是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的基础支撑 , 国产衬底产量、性能迟迟不能满足要求 , 房玉龙主动找国产衬底生产商沟通 , 组建联合攻关团队 , 科学规划牵引方案 , 通过上下游充分迭代 , 拉动实现了国产碳化硅衬底的质量、产量双重提升 。
“逢山开路 , 遇水搭桥 , 年轻就要拼!我们作为科研人员 , 更要把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发展 , 用过硬的技术打造出国之重器 , 不负时代 , 不负青春 。 ”房玉龙说 。
如今 , 团队建成了先进的化合物半导体工艺线 , 典型货架产品与国际一流公司水平相当 , 每年为各类重大装备提供几百万只核心芯片 , 提高了核心芯片的自主保障能力 , 有力支撑了装备现代化 。
秉坚韧 , 在苦寒中擦亮科学的眼睛
四川稻城海子山 , 离天很近的地方 。 千余个冰川湖泊与雪山交相辉映 , 旖旎风光引人入胜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就建在这里 , 将探索高能宇宙线起源 , 并开展相关的高能辐射、天体演化、暗物质分布等基础研究 。
要让观测站“睁开眼睛” , 需要安装由数千个不同类型探测器组成的探测阵列 。 对于LHAASO青年安装团队来说 , 这意味着连续好几年与4410米的海拔、几乎只有平原一半的含氧量和多变的天气做伴 。 “这里很美也很残酷 。 ”团队成员耿利斯说 。
耿利斯和杨明洁一起负责其中一组望远镜阵列的研制和安装调试 , 系统问题陆续暴露 , 常常要加班到深夜;现场安装时又要与大风和寒冷搏斗 , 往往操作完成后 , 人也冻僵了 。
回忆往事 , 杨明洁颇有苦中作乐的好心态:“每当风起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是个‘弱不禁风’的女子 。 但我们有一个共识: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 , 只要‘死磕’到底 。 ”
一天天 , 一年年 。 忍着寒风飞雪、低温缺氧 , 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一遍遍测试望远镜的各项性能 , 仔细检查每个部位的运行情况 , 记录测试数值 。
静谧美丽又“不近人情”的青藏高原 , 留下过杨明洁和耿利斯两个年轻姑娘互相拥抱取暖的身影 , 也见证过她们曾因工作分歧红过脸、落过泪 。
5年时光仿佛转瞬 。 当18台望远镜全部完成结构安装 , 静立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仰观苍穹的时候 , 这场景让耿利斯看入神了 , 她说 , 那一刻一切艰辛都烟消云散了 。
LHAASO已整体进入验收期 , 不久的将来 , 一台台探测器将在美丽纯净的高原上接收来自遥远神秘宇宙的信息 。
不设限 , 以创新追求不断超越
在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有一个零件加工创新攻坚的“梦之队” , 不论是本单位还是其他单位遇到相关生产难题 , 总要请他们出手解决 。
这就是文墨班 。 成立8年来 , 文墨班攻关课题20余项、协调改进工艺问题40余项 , 拥有12项国家专利 , 平均年龄却只有30岁 。 领头人方文墨 , 说是老师父 , 今年也不过才37岁 。
方文墨是徒弟们眼中的奇才:26岁时成为本工种最年轻的全国钳工冠军 ,29岁时成为集团最年轻的首席技能专家 。
航空工业因为产品特殊性 , 精度要求往往超过机械加工极限 , 方文墨用手工精密锉削的方法创造了“文墨精度” , 成就了航空领域的技能技术标准 。 2018年 , 他又把精度提高到0.00068毫米 , 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约一百二十五分之一 。
在方文墨的言传身教下 , 文墨班成员个个刻苦钻研、磨炼技能 , 多次获得全国和省级钳工冠军 。 钳工技能的交接棒从“80”后交到了“90”后手中 , 文墨班成了名副其实的“冠军摇篮” 。
青春只进取 , 不设限 。 赵宇 ,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六九九厂精密制造事业部操作工 , 为让导弹打得更准 , 他练就把握微米之差 。 在同事眼中 , 赵宇出手就是免检产品 。 在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加工之余 , 赵宇创新的一系列工艺方法 , 解决了航天零件易变形、精度高等加工难题 , 提高生产效率70%以上 。
“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事业中 , 我们青年一代必须担起科技创新、航天报国的使命 , 越战越勇 , 不断超越 。 ”赵宇说 。
【团队|在建设科技强国中谱写青春之歌——大国创新中的青年'突击队'】[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Monarch|消息称微软Win11 2022重大更新将在明年夏天到来
- 社交|Facebook被指试图在美政客中抹黑前雇员Frances Haugen声誉
- Intel|Intel在Alder Lake平台演示PM1743 PCIe Gen 5 SSD,带宽达14G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