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兹|科学家发现2.44亿年前的“盘州暴鱼”】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采访人员张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贵州盘州发现2.44亿年前一种大型肉食性基干新鳍鱼类 , 命名为盘州暴鱼 。 盘州暴鱼代表了疣齿鱼科最古老的化石新证据 , 也是暴鱼属在贵州的首次发现 。 相关研究成果4月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PeerJ》发表 。
研究发现 , 盘州暴鱼进化出与之前发现的云南暴鱼及其他所有疣齿鱼科鱼类不同的生态适应 , 展现出更为“粗犷凌厉”的一面:具有粗大肥胖甚至有些驼背的身躯 , 上、下颌口缘分别有五颗向前伸的大龅牙 , 口内还有硕大的研磨齿;功能形态方面 , 比其他疣齿鱼科鱼类的游泳速度都要略慢 , 但平衡性能更好 , 有利于在海底岩礁等复杂的环境下运动和捕食;在食性方面 , 更倾向于捕食底栖、游泳速度较慢、带硬壳的腹足类和双壳类等猎物 。
盘州暴鱼引人瞩目的驼背体型在疣齿鱼科中尚属首次发现 。 “我们的分支系统学研究表明 , 驼背体型在三叠纪新鳍鱼类中平行演化了四次:除了盘州暴鱼外 , 分别独立出现于波尔兹鱼目、伪比肯鱼科和拱鱼科鱼类 。 ”徐光辉介绍说 。
基干新鳍鱼类在三叠纪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 是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之后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化石证据 , 疣齿鱼科鱼类是三叠纪体型最大的一类肉食性基干新鳍鱼类 。 盘州暴鱼的发现和研究揭示了过去不为人知的疣齿鱼科生态适应多样性 , 更新了人们对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复苏的认识 。
该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专项和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的资助 。
推荐阅读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
- IT|牛津大学科学家:omicron造成的疾病跟一年前新冠病毒“不一样”
- IT|科学家预计这波奥密克戎感染浪潮将在1月见顶
- 辅助|地平线余凯:科学家变成创业者,最不能改的就是「求真」
- 量子|我国科学家实现单离子超分辨成像
- 频段|我学者提出拍赫兹通信新框架 助力未来6G发展
- 通信技术|我学者提出拍赫兹通信新框架 助力未来6G发展
- 青少年|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走进三亚中小学校
- 检测|华人科学家研发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检测工具,或取代心脏检测膜片钳技术
- 平台|矢志超算 逐梦“天河”——记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