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风口还是红海? 传滴滴计划下场造车
滴滴可能也要下场造车了 。
4月6日晚间消息 ,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 , 滴滴开始启动造车项目 , 负责人为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 , 后者也是滴滴与比亚迪联名发布的定制网约车D1的首席产品官 。
目前团队已开始从车厂挖人 。 有消息称 , 曾任蔚来汽车用户发展副总裁的朱江也可能加入滴滴 。 朱江拥有多年车企经验 , 曾先后在华晨宝马、雷克萨斯、蔚来、福特中国等公司工作 。
就此 , 滴滴并未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给出回应 。
“考虑到新造车势力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 当前许多互联网企业对造车这件事都是跃跃欲试 , 无论是从市场前景角度 , 或是市值提升角度 , 这些企业都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情 。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采访时 , 专注汽车投资领域多年的行业人士张谦表示 , “从时间点而言 , 当前可以说是造车的风口 。 ”
滴滴造车
滴滴与传统车企的合作早已有之 , 这也为滴滴造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
2015年 , 滴滴与比亚迪成立迪滴新能源公司;2018年5月 , 滴滴与理想汽车成立桔电出行;同年12月 , 滴滴与北汽新能源成立京桔新能源 。 2018年 , 滴滴甚至还与31家汽车产业链公司共同发起“洪流联盟” 。 不过彼时 , 滴滴的定位更多还是停留在出行服务平台上 。
直到2020年 , 滴滴才显露出造车的一丝野心 。 启信宝数据显示 , 2019年11月 , 比亚迪与滴滴旗下小桔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美好出行(杭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其中比亚迪持股65%、滴滴方面持股35% 。 一年后 , 双方共同推出定制网约车D1 。
除此之外 , 滴滴全资子公司滴滴沃芽(即滴滴自动驾驶)曾于2020年宣布与北汽合作 , 双方将共同研发高级别自动驾驶定制车型 , 专门用于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 。
这也意味着 , 本次滴滴造车传闻的出现 , 或许不是空穴来风 。 那么 , 为何是当前这个时间点呢?
有多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指出 , 滴滴造车很可能是为上市估值铺路 。 近日 , 滴滴连续传出上市消息 , 传闻中的上市估值从600亿美元至1000亿美元不等 。 这也体现出 , 滴滴既有业态的估值仍存在不确定性 。
【21世纪经济报道|风口还是红海? 传滴滴计划下场造车】从6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 , 滴滴估值的想象空间在哪里?造车或许是答案之一 。 2020年 , 新势力造车企业可谓资本市场的宠儿 。 截至12月底 , 特斯拉和蔚来汽车的股价相较年初分别上涨690.97%和1038.56% , 2020年奔赴美股上市的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 , 至年底股价相较发行价上涨了179.13%和154.96% 。
“滴滴发展到当前的阶段 , 需要在传统网约车业务基础上寻找新的增长点 , 同时结合当下市场行情内造车热度较高 , 更容易去获得融资 , 因此滴滴去造车可能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 ”张谦表示 。
同时张谦指出 , 滴滴造车也有其自身的场景优势所在 。 “当前自动驾驶的技术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 但更重要的是场景带来的数据闭环 , 对于滴滴来说 , 它的优势就是全天运营的网约车平台所积累下的大量用户及车辆数据 。 ”
数据显示 , 目前滴滴用户规模突破1亿人 , 日均订单超过200万 。 截至2016年 , 滴滴订单累计行驶里程已经达到128亿公里 。 《2020滴滴平台绿色白皮书》显示 , 2019年滴滴平台纯电动汽车行驶里程数达70.9亿公里 。 “从这个角度而言 , 当前市场技术开始走向成熟 , 从业人才也越来越多 , 再叠加滴滴的场景优势 , 这都是滴滴此时选择造车的有利条件 。 ”张谦表示 。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行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指出 , 对于滴滴造车的传闻并不意外 , “滴滴需要有持续讲故事的东西 , 资本市场看到的是增量和预期 。 目前听说的消息是滴滴决定自己造车 , 后续还需要看它如何将故事说得更合理 。 ”
风口or红海?
在当前诸多风口下 , 智能电动车的市场前景无疑是最确定的 。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年底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 到2025年 , 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 到3025年 , 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
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2531.1万辆 。 这也就意味着 , 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超过500万辆 , 而2020年的产销数量仅130万辆 , 相差的370万辆就是这五年内确定的市场增量空间 。
火爆前景下 , 也就不难理解科技巨头今年纷纷下场造车 。 今年1月 , 百度宣布与吉利达成战略合作 , 将控股成立一家整车企业 。 3月 , 新公司集度正式露面 , 注册资金20亿元 , 百度控股55% , 吉利持股45% , 造车正式提上日程 。
在3月底的春季新品发布会上 , 小米更是高调宣布10年投入100亿美元 , 专注造车事业 。 在4月6日晚间的直播间内 , 小米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透露了更多细节:小米汽车定位中高端 , 价格区间可能在10万至30万之间 。
而2020年12月 , 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打造的智己汽车在浦东新区完成注册 。 智己汽车注册资本100亿元 。 其中 , 上汽集团出资54亿元 , 持有54%的股权;张江高科与阿里巴巴各出资18亿元 , 分别持有18%股权 。
如今滴滴也传出造车消息 , 2021年电动智能汽车市场或将成为互联网巨头拼刺刀的战场之一 。 “感觉恍惚好像当年智能手机刚起来的那段时间 。 ”多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不过与智能手机相比 , 电动汽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 前述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指出 , 整车仍是一个产业链极长的产品 , 同时随着产品线的增加如何进行有效维护也是挑战 。
张谦同时指出 , 与智能手机的快速迭代相比 , 智能电动车的迭代周期长达5至8年 , 因此这场战争很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 “传统车企看到行业的变化 , 已经在探索相应的应对方式 , 但我觉得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 , 也比当年智能手机的替代周期要更长 。 ”
长线战争也意味着 , 海量且持续的资金投入是难以避免的 。 目前从资金投入来看 , 小米是最敢投的:未来十年投入100亿美元 , 首期投入100亿元 。 并且 , 小米也表示称其汽车公司将是“全资形式” , 成立智能电动汽车全资子公司 , 这也意味小米汽车公司属于极重模式 。
百度则次之 , 选择“控股形式” , 与整车厂吉利共同合资成立公司 , 出资控股55% , 形成对合资公司的话语权 。 不过从资金绝对值而言 , 百度在集度上目前仅投入11亿元 , 在巨头中的投入额是最低的 。
阿里巴巴的造车模式则是普通的“合资模式” , 目前在智己汽车中出资18亿元 , 但股权仅有18% 。
不同的造车模式背后 , 是巨头各自的诉求点 。 “百度更多是希望将智能技术落地 , 阿里巴巴则相对谨慎 , 以合作为主 , 但同时也不愿错过这个风口 , 小米的考量更多则是出于自身的智能硬件生态上 , 滴滴同样也有自己的诉求 。 ”前述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指出 。
从某种程度而言 , 这也是一种殊路同归 。 在张谦看来 , 巨头各自根据诉求做出的相对合理的商业布局 , 无所谓好或不好 。 “但如果自己去做 , 对造车的掌控力会更强一些 , 与他人合作的话则可能会有出现反复的风险 。 ”
(作者:杨清清 编辑:张伟贤)
推荐阅读
- 偶像|抓住那个虚拟人|新风口
- 区块|元宇宙:新风口还是乌托邦?
- 上海|萌新知识博主靠创作实现梦想,网易有道词典学习社区成新风口
- 来袭|元宇宙热来袭,是风口还是风险口?
- 来袭|半月谈丨元宇宙热来袭,是风口还是风险口?
- 新风|后疫情时代,财富新风口在哪?这款纯天然涂料有机可寻!
- 贺正|陈省身:21世纪的数学
- 新风|转转手机市场分析:一众厂商纷纷布局,折叠屏手机迎来新风口?
- 隐私|200亿新风口来了,VC/PE又开始疯狂扫货
- 收入|“元宇宙”风口?有人10天收入160万元,有人2740万买一块虚拟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