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中国天眼”全球开放说明了什么

何星辉
科技观察家
3月31日起 , “中国天眼”面向全球开放 , 各国科学家均可提出申请 , 经审核后使用“中国天眼”开展观测和研究 。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 “中国天眼”是我国独有的珍贵科学资源 , 也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国重器 。 面对国际风云变幻 , 围堵和孤立此起彼伏 , 中国愿意向世界共享“中国天眼”的姿态 , 堪称国际科技界的一股清流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 ,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 “中国天眼”的建成 , 就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一个典范 。 20多年前 , 以南仁东为代表的一群中国科学家 , 以“敢为天下先”的豪情壮志 , 在全世界都没有现成经验的情况下 , 踏平坎坷成大道 , 让看似“空中楼阁”的“中国天眼”最终得以屹立在贵州的群山之巅 。
我们之所以强调科技创新自立自强 , 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 没有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 , 就难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 注定永远受制于人 , 只能亦步亦趋 。
近年来 , “天眼”观天、“天问”奔火、“嫦娥”揽月……一个个重大科技项目 , 不断刷新着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度 。 荣耀背后 , 与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密不可分 。 而突破力量的源泉 , 就厚植于自立自强的创新土壤之中 。
就“中国天眼”而言 , 正是科学家的自立自强 , 让我国的射电天文学研究有了弯道取直的可能 。 截至目前 , “中国天眼”已确认了300多颗脉冲星 , 多次捕捉到极罕见的快速射电暴爆发 。 未来20至30年 , “中国天眼”将保持“世界一流”地位 , 极可能在科学前沿领域实现重大原创突破 , 前景可期 。
当然 , 强调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 , 并不是说要关起门来搞创新 。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强调 , 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 , 而是辩证统一的 。
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表明 , 开放合作、交流互鉴 , 对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 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 , 是科技创新的一体两面 , 更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应有之义 , 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扫除绊脚石 。 同时 , 也希望学习借鉴更多的国际先进经验 , 向世界分享更多的创新成果 , 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 以应对纷繁复杂的全球性挑战 。 毕竟 , 科学没有国界 , 我们也不愿充当闭关锁国的独行侠 。
这一次 , “中国天眼”面向全球开放使用 , 是中国向世界抛出的橄榄枝 。 曾经“世界第一”的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发生坍塌之后 , “中国天眼”便成了如今全球唯一的超大型射电望远镜 。 正因为卓越的综合性能 , “中国天眼”对于天文观测和天文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这也使得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纷纷希望借助“中国天眼”开展研究 。 “中国天眼”的开放使用 , 既是一个大国对世界的承诺 , 是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 更向世界释放出开放合作的信号 。
中国始终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创新 , 在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同时 , 也希望在开放合作中求同存异 , 努力促进更多的成果共享和治理共识 。 这就是一个大国的态度 。
【全球|“中国天眼”全球开放说明了什么】[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