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会超
空间物理学博士 , 科普作者
在阿拉斯加中美会谈开场时唇枪舌战中 , 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把话题扯到了太空中 。 他说几周前 , 美国的探测器在火星上着陆 , 而这次探测不只是美国一家的工作 , 探测器上还有一些欧洲和其他国家的技术 。 未来 , 美国还会和这些国家继续一同探测火星 , 进行诸如取样返回之类的工作 。
太空的浩瀚寂静似乎和地球上的乌烟瘴气并不相关 , 因此要搞明白沙利文为什么忽然把话题扯到了其他星球去 , 还要结合当时的语境看 。 在中美双方计划中的开场白里 , 美方对中国进行了毫无根据的指责 。 在被杨主任和王外长接下来的回应直戳痛处后 , 美方不得不又临时增加了一轮看起来像是仓促准备的发言 。
在这轮发言中 , 布林肯先是夸耀了一番自己前期的外交成果 , 营造出各个国家面对美国“箪食壶浆 , 以迎王师”和“天下苦华久矣”的氛围 , 之后向中方大灌心灵鸡汤 , 兜售起了美国成功学 。 沙利文顺着布林肯的话往下说时 , 就提起了火星上的事 , 以此支撑他的观点:美国人民是能够和盟友及其他国家合作解决问题的人民;美国之所以能发挥“带头大哥”的作用 , 是因为美国能够探寻对大家都有利的合作途径 , 不断修正自身的问题 ,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美国怀有大家共同认可的人权、尊严等价值观 。
文章图片
3月18日 , 中美举行高层战略对话 。 图片来源:新华网
在火星上 , 美国发射的“毅力号”火星车的确刚刚成功着陆 , 上面也的确搭载了除美国外的多个国家的载荷 。 但和沙利文所说的不同的是 , 真正从事太空探索事业的人推进国际合作的动机 , 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之类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 。
太空探索是一项耗资巨大的活动 。 即便富庶如美国 , 也必须在空间活动上有所取舍 , 不能满足所有科学家和工程师探索新领域、试验新技术的愿望 。 因此 , 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 , 各国的科技人员都可以获得更多、更广泛的探索机会 。 同时 , 对于太空探索这种前沿技术领域 , 各国的技术专长各有不同 , 国际合作还能集合人类更广泛的智慧 , 启迪更多的科学发现 , 开拓更广泛的疆界 。
总之 , 科技人员们希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众人拾柴火焰高” 。 正如《Nature》杂志2011年刊载的题为《美中需要接触 , 而不是冷战》一文中所承认的那样 , “长期以来 , 科学界的外交使对解决问题感兴趣的个体聚集在一起 , 他们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方法 , 可以帮助他们忽略民族和文化差异 。 当然 , 科学家并非无法幸免于经济利益 , 官僚纠缠和政治热情 , 但我的个人和专业经验表明 , 与政治人物 , 外交官或士兵相比 , 他们能够更容易地将他们搁置一旁” 。
中国和欧洲合作进行的星簇-双星计划 , 就是在太空探索领域成功合作的范例 。 欧洲的星簇计划设计精巧 , 但面对广阔的地球磁层空间 , 仍然存在探测盲区 。 而中国科学家提出的双星计划 , 对星簇未能覆盖的磁层区域进行了探测 , 与星簇计划联合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地球空间的六点联测 。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 , 中方负责卫星平台和部分科学载荷的研制 , 欧方负责另一部分科学载荷 。 卫星由中国火箭发射 , 欧空局提供测控支持 。 任务获取的数据也由中欧两方科学家共同分析 , 产生了丰富的科学成果 。 中欧双方通过合作 , 做成了任何一方短时间内都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 , 通过合作实现了双赢 。
文章图片
双星计划徽标
将太空探索事业上的国际合作政治化 , 是一些美国政客的习惯性操作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美国并非太空领域国际合作的问题解决者 , 而是太空领域的问题制造者 。
2010年 , 时任NASA局长博尔登访华 , 与中国同行讨论了在载人、探月等方面合作的可能 , 达成了多方面的合作意向 。 当时 , 中国已经成为了美俄之外第三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 探月工程也正在顺利开展中 , 与中国进行合作对于美国同行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
然而 , 美国政客却坐不住了 。 参议员库尔伯森给奥巴马写信 , 表达了对中美在载人航天领域合作的担忧 , 理由是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合作可能增强中国的军事能力 。 第二年 , 美国议会通过了禁止NASA和中国进行合作的条款 , 限制领域还一刀切的从载人航天扩展到了NASA资金支持的全部领域 。 也就是说 , 即便是探索宇宙起源、搜寻地外文明这些与地球上的打打杀杀毫无联系的事情 , NASA和中国之间的双边合作也无法进行 。
随着中国近些年航天和空间科学实力的提升 , 美国方面的相关业内人士开始主动思考与中国合作的可能性 。 在形成的研究报告或政策建议中 , 无论最终的结论和立场如何 , 这些报告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迄今为止 , 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 , 都是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完成的 。 不管美国是否与中国合作 , 中国都将继续完成这些工作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美国政府和一些政客对中美在太空领域合作的限制 , 并没有停止中国发展的脚步 , 反而让全人类失去了不少做的更好的机会 。
沙利文在谈到火星上的事时 , 脑海中大概浮现了一副盟友团结在美利坚周围而孤立中国的景象 。 但实际上 , 不少国家在太空合作领域采取了务实的态度 , 并没有选边站队 。 就在让沙利文欢欣鼓舞的毅力号着陆的同期 , 中国的天问一号也成果进入火星轨道 。 发射天问一号的长征五号火箭箭体上 , 除了中国航天的LOGO外 , 还有欧洲空间局和法国、阿根廷、奥地利三国航天机构的徽标 。
在天问一号任务中 , 部分测控工作通过欧空局的测控网络进行 , 阿根廷与中国合作建设了中国在南美的测控站 , 而法国和奥地利的科研机构则参与到了天问一号仪器的研制中 。 未来 , 中国和欧空局与法国将会在载人航天、火星和月球探测及地球空间环境探测方面继续开展深度合作 , 中俄也将合作在月球上建立科研站 。 不管美国说什么、做什么 , 这些国家还是要和中国一起 , 忙一忙真正有益于人类的事情 。
文章图片
和美国经营的任何事务一样 , 美国政府在太空领域中首要考虑的因素是美国自身的利益 。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编号为1360.2B的政策指令《太空和航空领域的国际合作的发起与发展》中 , NASA就明确指出“每次合作活动都必须证实其对NASA和美国有特定的的好处 。 这些利益可以以数据 , 服务或为飞行任务或运营基础设施系统做出贡献的形式体现 , 也可以直接支持更广泛的美国政策或利益 。 ”
虽然美国近几年已经搞出来了新飞船 , 再不用一边忍受俄罗斯同行“用蹦床前往国际空间站“的嘲讽 , 一边斥巨资从俄罗斯手中购买船票 , 但无论是马斯克的龙飞船还是波音的CST-100 , 都还处于刚刚投入使用或还在测试的阶段 , 技术状态并不成熟 。 为了降低美国宇航员到不了空间站的风险 , NASA也只好接着买票了 。
总之 , 要说火星和太空中的事情 , 美国政客应该先好好上上课 , 搞清楚历史和现实情况 , 补充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 , 提高自己的思想站位 。 如果它们想找老师的话 , 大可以抓紧联络杨洁篪主任 。 即便在会谈唇枪舌战的氛围下下 , 杨主任依然表示“你们愿意跟欧洲人到别的星球去 , 如果你们愿意和我们合作 , 我们欢迎啊” 。 这才是对于人类探索太空真正有益的姿态 。
文章图片
欧空局航天员在中国与中国航天员联合训练
来源|观察者网
热点视频推荐??
【中美|中美会谈扯上火星,美国政客应该先上上课】??
推荐阅读
- 中美|2022年十大AI预测:气候独角兽涌现、中美竞争加剧
- 最新消息|中美科技竞争到底谁领先?哈佛最新报告给出答案
- IT|国际航空货运价格再创新高 中美航线包机价格高达1300万元
- 拉尼娜|直逼30℃!中美专家警告:今冬或有极端天气,为何南方气温却回升
- 遗址|遥感技术揭示中美洲古迹布局
- 尼尔森|中美是“太空竞赛”对手?这只是美国一厢情愿而已
- 团队|中美韩团队创有史以来最小电子飞行器:种子启发,以风为动力
- 电池|美媒:半导体、芯片、电池、社交媒体……对比九大领域,中美科技竞争到底谁领先
- 手机|手机业上演“中美争雄”,国货四强挑战新iPhone
- 手机|Strategy Analytics调研:深度对比中美英智能手机用户的换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