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半月谈:不能让资本把教育变成一场“内卷游戏”

半月谈评论员 赵琬微
从招聘“年薪200万 , 上不封顶的中小学优秀网课教师”到“不要998 , 不要799 , 20课时仅20元 , 还送2科教辅礼盒”的课程广告 , 明眼人都会提出疑问——怎么会有人做这样不赚钱的生意 , 还很热烈?
近年来 , 资本渐渐盯上了教育培训领域 。 在疫情蔓延的2020年 , 在线教育乘上了线下教育受挫的风口 , 在各轮融资的助推下扶摇直上 , 走上了飞速扩张的烧钱之路 。 一时间 , 从电视广告宣传到互联网的大幅广告页面 , 从公交车站大屏到小区电梯小屏 , 教培机构似乎无处不在 。 广告中 , 不仅有“别人家的孩子在上课”的灵魂考问 , 还有用“低价”包装的消费诱惑 。
家家户户在听取免费试听课 , 乐得其所的同时 , 似乎忘了一件事 , 那就是资本是逐利的 , 放在哪个行业都如此 。 在占了小便宜的同时 , 我们也成为资本盯上的“流量” , 只有持续不断的投入才能维持其发展 。 但如果没有真正培育优秀的教师 , 把钱花在迅速扩张的“刀刃上” , 又如何做得好教育这个行业?
需警惕 , 资本的逐利性与教育的公益性之间存在天然矛盾 。 如果不加有效约束 , 资本将无可避免地以高获利为导向 , 无底线迎合短期“提分”的功利性需求 , 甚至不惜制造群体性焦虑 , 把教育变成一场“内卷游戏” , 最后得利的只有资本 。
“你不努力就会阶层滑落”“阶层鄙视链让你后悔莫及”“有钱人家的孩子比你更努力”……这几年 , 关于教育焦虑话题的推文不断成为刷屏之作 , 一些极端言论屡屡引发社会热议 。 这些言论不少就是出自一些机构注册“培训号” , 通过制造消费恐慌、教育焦虑 , 让家长把小小年龄的孩童争先恐后地赶向培训机构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这无疑是校外培训机构、社会资本间的精心合谋 。
显然 , 如果放任资本主导教育 , 教育将偏离其公益轨道 , 丧失其最为宝贵的价值 。
怎么办?
其一 , 提高准入门槛 , 不是人人都能“传道授业” 。 在传统的教育场景下 , 获得权威部门认可的教师资格是关键的准入门槛 。 但是在资本青睐的许多教育场景中 , 大量社会人员、外籍人员 , 乃至AI“机器人”都可以成为教师 , 这存在极大的风险 。 需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 , 让质量提升取代扩张速度成为教培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
第二 , 加强资金监管 , 保障学生与家长合法权益 。 不少教培机构 , 在学生用户支付了大额学费之后 , 即便没有上完课也难以退款 , 导致投诉纠纷不断 。 部分机构经营不善关门“跑路” , 家长更难以追回学费 。 近日 , 北京市部分地区为校外培训机构设立了资金“监管人” , 培训机构可以将预付学费自动存进监管银行 。 学生按次上课 , 学费按相应课时划转培训机构 , 为化解退费风险做出了积极探索 。
其三 , 最为关键的是 , 要节制资本无底线逐利冲动 , 保证资本在有序、可控的前提下助力教育发展 。 随着人们教育需求的日益多元 , 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也是群众所需 。 对校外培训机构 , 要严格准入机制 , 更要严格规范其培训范围及内容 , 支持其开办与课堂教育特别是应试无关的培训课程 。
【半月谈|半月谈:不能让资本把教育变成一场“内卷游戏”】政府机构要直面民生关切 , 多下功夫 , 多出点子 , 积极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健康、规范发展 , 引领资本在良好的市场秩序下为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