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飞牛”上天 “铁牛”入地


无人机|“飞牛”上天 “铁牛”入地
文章图片

3月12日 , 在广东台山市汶村镇茭一村 , 农业无人机进行播种作业 。

无人机|“飞牛”上天 “铁牛”入地
文章图片

3月6日 , 安徽省颍上县王岗镇农民驾驶农机在田间作业 。(新华社发)
东风吹绿草 , 布谷劝春耕 。 华南农业大学的温室大棚里 , 一批经历过“星际旅行”的“天稻”种子 , 正从沉睡中苏醒 。 这些种子 , 搭乘嫦娥五号探测器历经20余天的“环月旅行”后顺利返回地球 , 标志着我国水稻航天育种完成深空空间诱变试验 。 如今 , 它们萌发细芽 , 让科学家们充满期待 。
【无人机|“飞牛”上天 “铁牛”入地】这是牛年春耕的一个缩影 。 近年来 , 随着高新科技成果向农业领域快速渗透 , “铁牛”——地面农业机械、“飞牛”——农用无人机等科技装备当起了主角 , 它们上天、入地、联网、高能 , 牛年“犇春耕”春意无限、生机无限 。
二月二 , 龙抬头 。 一大早 , 趁着晴好天气 , 湖南省汨罗市业兴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机队队员们赶到田间 , 坐上旋耕机 。 只听轰的一声 , 5台旋耕机往前开动 , 泥土被划开 , 紫云英、青草、油菜被卷起来 , 再被翻进泥土中 , 它们将被沤成绿肥 。
带队的翁国一腿泥浆 , 脸上都是汗水 , “过去用牛耕田 , 一头牛一天差不多只能耕1亩 , 现在机械耕地 , 搞起来三下五除二 , 效率高得多 , 像这种旋耕机 , 一台机器一天差不多能耕60亩!”翁国所在的业兴农业专业合作社今年计划种植1000亩双季稻 , 比去年增加400亩 。
在春耕的舞台上 , 除了力气大、效率高的“铁牛” , 还有长了翅膀、功能多样的“飞牛” 。 3月12日 , 广东省台山市汶村镇茭一村的农田里 , 何志辉按照设定的路线 , 操作无人机均匀地撒播水稻种子 。 只用了半个小时 , 近40亩地全部撒完 , 过去靠人工播种 , 需要一个白天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
阳春三月 , 安徽省芜湖市三山经开区峨桥镇 。 袁勇富所在的中联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 将水稻生产过程梳理为标准化种植13个阶段和49个决策环节 , 通过10大算法、23类模型对水稻全生长季进行管控 , 实现了智慧农业赋能的水稻全程标准化种植 。
“数字化、标准化、产业化水稻种植 , 实现了在最佳时间做出最佳决策 , 省时省力 。 ”去年的水稻种植成果让袁勇富引以为豪 , 经过专家及数据验证 , 化肥农药综合成本亩均节约108元、增产14.3%、节氮21.8%、减药30%左右 。
近年来 , 最新的科技成果向农业领域快速渗透 , 农业领域的智能化愈加凸显 , 不仅回答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 , 还对“怎么种好地”有了越来越丰富的答案 。
在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文昌阁乡文西新村 , 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建筑系的马啸 , 2014年辞职回到麻阳创办了佳森农场 , 开始种植有机稻 。
缺技术 , 他就从农科院所请专家;田间管理跟不上 , 就虚心向种地“老把式”请教;对田地进行改良 , 每年一次抽检化验 , 保证水土零污染;主动将产品送往国际权威机构进行检测 。 到2018年底 , 马啸的投入开始产生效益 , 水稻、鸭等产品逐渐盈利 。 去年开始 , 他将大数据引入田间管理 。
种粮人队伍从年龄结构到知识水平、学历层次、资本背景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 让古老的农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 。
(据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作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