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西北大学天文学史研究团队的学生们正在利用计算机编程研究中国古代行星理论 。
本报采访人员 王梓萌文/图
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的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立项名单中 , 全国共获准立项66个项目 , 陕西有3所高校5个项目入选 。
其中 , 西北大学天文学史研究团队申报的“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步五星术’研究”作为此次入选的学术团队项目之一 , 对进一步确立中国古代行星理论在整个古代天文学发展历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 3月1日 , 采访人员来到西北大学长安校区 , 采访到该项目的首席专家、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唐泉教授 , 了解西北大学天文学史研究团队背后的故事 。
多学科协同 解析中国古代行星理论
走进唐泉的办公室 , 映入眼帘的是摆满整个书柜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代天文律历等志汇编》等古籍资料 。 翻开其中的一本 , 采访人员看到在艰涩的古文当中 , 有许多专业性极强的天文学术语 , 页面的空白处则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和计算过程 。 可以看到 , 在天文学史的研究过程中 , 科研工作者需要具备常人难以想象的恒心与毅力 。
“虽然平日里的研究工作要进行非常繁复的计算和推导 , 但抛开成就得失 , 科学研究本身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 ”唐泉告诉采访人员 。
据了解 , 西北大学天文学史研究团队依托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 , 团队成员由曲安京教授、唐泉教授、陈镱文教授和袁敏副教授4位老师 , 以及10余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组成 , 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历法领域 。
“我们招收的研究生主要来自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等专业 。 除了对学生古汉语水平有较高要求外 , 我们还要培养他们解读历法的能力和掌握计算机编程的能力 , 这其中的任何一项都很不容易 。 ”唐泉说 , “从事中国古代历法研究的人数虽然少 , 但必须有科研人员去做 。 此次项目能够获准立项 , 充分表明我们团队关于中国古代历法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历史学界的认可 , 这对我们无疑是一种肯定与鼓励 , 更加坚定了我们在中国古代历法这条‘冷门绝学’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 ”
那么 , 何为“冷门绝学”?
唐泉进一步介绍道 , 冷门学科主要是指一些学术关注度低、成果产出难、研究群体小的传统人文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 , 绝学则是冷门学科中文化价值独特、学术门槛很高、研究难度极大、研究群体很小甚至后继无人的濒危学科 。 “像甲骨文、敦煌学、西夏学、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和传统历法研究等 , 均属于冷门绝学的范围 。 ”唐泉说 。
据介绍 , 在此次入选的“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步五星术’研究”项目中 , 团队成员除了西北大学的师生 , 还包括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学者 。 项目组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 对汉代至明代的所有中国传统历法中的“步五星术”进行全面研究 , 深入讨论中国古代行星理论中的常数 , 阐明每一个算法的天文意义 , 并利用计算机编程模拟古代行星算法 , 探讨不同朝代代表性历法的行星计算精度 , 校勘所有历法中与“步五星术”有关的文字 。 而且 , 项目组还将在此基础上 , 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行星理论的发展脉络 , 从本质上理解中国古代行星理论的精髓 , 并从客观上评价中国古代行星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
脚踏实地 甘愿坐冷板凳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 西北大学天文学史研究团队便在曲安京教授的带领下从事中国古代历法研究 。 曲安京教授目前担任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院长 , 还是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在历法史和数学史研究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 。
团队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 , 是几代科研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
“西北大学早期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特别少 , 曲安京教授作为团队的开创者 , 一人完成了大量的科研工作 。 团队在起步阶段可谓步履维艰 , 但硬是凭借勇攀科研高峰的信念 ,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 最终才拨云见日 。 ”唐泉告诉采访人员 , “近年来 , 团队发展很快 , 特别是在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交食理论和行星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 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 ”
据唐泉介绍 , 他从2001年起便师从曲安京教授学习历法史 , 至今已有20年的时间 。 从2007年起 , 他开始关注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步五星术” , 即中国古代行星理论 。 “行星理论是中国古代历法中最难的内容 ,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 , 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 其实在项目获准立项之前 , 我们已经在这个领域耕耘了10余年之久 。 ”唐泉说 。
科学的高峰在于不断创造 , 永远在路上 , 因此团队中有不少人刻苦钻研10年、20年 , 甚至一辈子来“磨一剑” 。 在与“步五星术”相关的大量校勘工作中 , 面对史书中的天文学数据和算法 , 在一般史学家无法校对出错误的情况下 , 团队需要通过算理分析和数学计算 , 最终给出合理的校勘;由于古人的思维与现代天文学家的思维不同 , 团队只有建立相应的数理模型 , 才能搞清楚古代算法的天文意义以及合理性;在讨论中国古代历法中的行星计算精度时 , 团队需要利用计算机编程模拟古代的行星算法 , 并利用现代天文软件提取相应的理论结果……这都需要成员共同协作 , 并阅读大量文献、深入探讨原理知识 , 最终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
“从前很多计算都是手算 , 处理大量的数据会耗费很多时间 。 随着科技的发展 , 借助计算机编程和一些天文软件 , 团队的研究工作变得相对简单 。 例如 , 当我们计算古代历法中的日食、月食和行星位置等数据时 , 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 , 利用计算机编程很快就会得出结果 , 天文软件的出现也让一些理论结果的提取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 ”唐泉说 。
坐冷板凳不易 , 把冷板凳坐热更不易 。 在许多人眼里 , 坐冷板凳与名利无缘、跟热闹无分 , 与寂寞冷清相伴、同淡泊清苦相随 。 但在团队成员们看来 , 正因为吃得了坐冷板凳的苦 , 不心浮气躁 , 不急功近利 , 才能打开事业的新局面 。
“我们是一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团队 。 中国古代历法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 它需要被传承、被发扬 , 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认识 , 我们不能让这门学科后继无人 , 否则就太可惜了!”唐泉表示 , 此次立项 , 能够帮助团队凝聚和培养一批人才 , 这为科研攻关与技术突破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
小到每周一次的历法讨论班 , 大到国际会议 , 团队成员都会认真准备 , 充分利用宝贵机会交流经验 。
“我们与国际上的其他科研团队也保持着密切联系 。 在2015年和2018年 , 我们举办了两次古代数学史与天文学史国际会议 , 团队邀请了相关领域的顶尖学者和专家齐聚西北大学 , 共同交流最新研究成果 。 ”唐泉说 , “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智慧结晶 , 我们要把中国古代的科学态度与科学追求传承下来 , 并努力在国际上发声 , 将中国古代历法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推介给国际同行 , 让其受到更多人的认可与肯定 。 ”
【唐泉|探索中国古代历法的奥秘】作者:
推荐阅读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