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财经社|都怪对手太强?亏损17亿的“即时零售第一股”停不下烧钱脚步


AI财经社|都怪对手太强?亏损17亿的“即时零售第一股”停不下烧钱脚步
文章图片
图1/2

文/杨俏
编辑/郭璐庆
日前 , “即时零售第一股”达达集团(DADA.US)发布了上市以来的首份财报 。
2020年 , 达达集团实现了57亿元的营收 , 净亏损为17.01亿元 , 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昂的骑手成本和营销费用 。
在零售行业研究人士刘旷看来 , 在达达集团的这种“重资产”模式之下 , 要想维持平台上高度活跃的配送人员 , 这方面的成本支出很难降低 。
连年亏损、支出成本持续增加、营收依赖大股东、面临下沉市场突围之困…“即时零售第一股”的位子并不好坐 。 截至3月9日 , 达达集团股价为32.69美元/股 , 市值76.4亿美元 。
“即时零售第一股”不赚钱
在2015年激烈的外卖大战中 , 本起源于外卖领域的达达 , 在和巨头的大战中败下阵来 。 因为有外卖订单资源 , 并看好零售领域的机会 , 达达与京东到家“一拍即合” , 双方正式合并为"达达-京东到家" 。
合并之后 , 京东以京东到家的资产、京东集团的业务资源以及2亿美元现金 , 换取了达达集团47.4%的股份并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 此后 , 达达集团旗下也明确了本地即时配送平台“达达快送”和本地即时零售平台“京东到家”两条业务主线 , 将商流与物流合力 , 形成闭环 。
2020年6月5日 , 达达集团上市 , 成为中国“即时零售第一股” 。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 2020年京东到家蝉联中国最大的本地零售商超O2O平台 , 市场份额增长至25% , 达达快送在同城配送的市场份额同样增长至25% 。
尽管成为“即时零售第一股” , 市占率有所提升 , 达达集团却依旧面临继续亏损:2017年至2019年 , 净亏损分别为14.49亿元、18.78亿元和16.70亿元 。 到了2020年 , 继续亏损17.01亿元 。
AI财经社了解到 , 亏损的主要原因与其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相关 , 运营成本中的大部分用来支付骑手的订单报酬和奖励 , 以及营销费用 。
2020年 , 达达集团支出了75.6亿元 , 其中运营和支持成本为47亿元 , 占总成本支出的62% , 销售和营销支出为18.5亿元 。
达达集团表示 , 主要是由于向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向零售商提供的市内送货服务的订单量增加 , 从而导致的骑手成本上升 。
在刘旷看来 , 最大的成本支出来自于配送成本 , 达达集团末端的配送是轻资产运营 , 属于第三方众包模式 , 对相应配送员的配送单量要给予一定的高提成和佣金 , 才能够留住他们 。
零售行业分析师、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向AI财经社表示 , 骑手成本的支出 , 还有广告营销、消费者补贴等等举措都是“跑马圈地”的考虑 , 扩大自己的用户群和订单量 , 从而达到提升市场份额的目的 。
而达达集团似乎没有控制此项支出的意愿 。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 , 相应的附加成本、运营和支持成本将会继续增加 。
下沉市场急需突围
成本不断增加、持续亏损之下 , 达达集团单一的主要营收来源 , 也带来了市场对其增长空间的疑虑 。
达达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京东 , 也是达达集团最主要的营收来源;沃尔玛既是战略投资者 , 也是其第二大营收来源 。
财报显示 , 达达集团在京东所获得的净收入从2019年的1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3亿元 , 主要是因为订单规模和活跃消费者数量的增加 , 以及品牌的促销活动增加等导致 。
京东到家平台2020年的GMV为253亿元 , 相比于2019年增长107% , 活跃消费者数量也实现了近翻倍的增长 , 2020年全年 , 京东到家平台的活跃消费者相比于2019年的2440万增长至4130万 。
同样 , 2018年至2019年 , 达达集团提供给京东的物流服务收入占达达集团服务营收的一半以上 , 而提供给沃尔玛的服务收入占比在15%左右 。 两者成为了达达集团营收的主要贡献者 , 独家的合作 , 更是其最大的优势所在 。
"达达的发展其实都与京东集团和沃尔玛相互协同 , 包括京东集团的导流、商家资源的对接等 。 只要两家企业不出现任何问题 , 那么达达集团也是相对‘平稳’的 。 ”刘旷说 。
他也认为 , 最大的优势也可能成为达达集团发展的软肋 。 达达集团发展的不足在于 , 与美团、阿里等巨头相比 , 流量、资本实力、线下资源的拓展能力等都稍显逊色 。
林岳也同样认为 , 达达集团也在试图突破对京东和沃尔玛的依赖:“看得出他们想改变的意愿 , 包括营销方面的投入 , 对消费者的激励补贴 , 都是希望改变这个现状 。 ”
一二线城市即时零售配送行业的逐渐饱和 , 互联网企业“跑马圈地”式的发展 , 进一步带动了下沉市场的电商普及和需求释放 , 低线城市成为了达达集团的主攻方向 。
财报显示 , 达达快送2020全年配送订单量为11亿单 , 2019年为7.538亿单 。 在下沉市场的拓展中 , 达达集团配送业务目前已覆盖全国2700个县区市 。
达达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蒯佳祺便表示 , "达达集团将继续加大扩大用户基数以抓住巨大的市场机会 , 特别是在下沉市场中 。 "
刘旷认为 , 达达集团要做大 , 必须扩大商家的资源 , 让更多的商家入驻到平台上 。 另外 , 达达集团要去扩充品类 , 除了商超之外 , 更多地与生鲜、药品等第三方商户合作 。
在林岳看来 , 下沉低线市场可能会成为达达集团的重要出路 。 一方面是即时零售的模式已经蔓延开来 , 市场空间很大 , 达达若能先入为主 , 则会获得很大的先机;另一方面 , 低线市场对价格较为敏感 , 达达的定位以及驾轻就熟的补贴、营销策略 , 能做到比较好地落地 。
“不过 , 下沉市场发展即时配送 , 推广费用和营销费用的增加是必然的 。 此外 , 用户的接受度、认可度、使用频率比较低 , 包括物流网络布局分散、配送范围大、消费习惯的培养等也是很多巨头入局下沉市场的难点 。 ”刘旷表示 。
事实上 , 巨头们在发展社区团购时 , 也是从下沉市场开始的 。 京东7亿美元投资兴盛优选、滴滴的橙心优选入局、美团成立优选事业部、拼多多买菜业务上线等 , 流量倾倒、补贴加码等方式成为了互联网巨头习惯性的生意打法之一 。
下沉市场不缺互联网巨头 , 更不缺即时配送企业 。
一位资深零售行业专家向AI财经社表示 , 目前 , 中国的即时零售配送市场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 , 要想在利益与成本投入上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 , 对达达集团而言并非易事 。
容易复制的“配送模式”
回顾即时配送行业的历史 , 从飞速发展、快递融合 , 到蜂鸟配送、美团配送等品牌的不断外延 , 配送范围早已超出了餐饮领域 。
各行各业对该领域的的需求 , 激发着市场的不断发展 。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 2019年即时配送行业用户规模为4.22亿人 , 2020年增至5.06亿人 。 外卖系、跑腿系、生鲜电商系、快递系等不同背景的企业都在涌入瓜分蛋糕 。
达达集团的模式也被不断“复制” 。

AI财经社|都怪对手太强?亏损17亿的“即时零售第一股”停不下烧钱脚步
文章图片
图2/2

2017年 , 美团上线跑腿业务被市场视为是其入局本地即时配送领域的第一道门 , 此后 , 美团不再局限于外卖配送 , 推出闪购业务、新品牌“美团配送”实施对外开放等 。
2019年6月 , 饿了么宣布即时物流品牌"蜂鸟"独立 , 后续完成了对即时物流企业点我达的全资收购等 。
美团配送和蜂鸟即配凭借着巨大的流量资源扩充自己的配送边界 , 包括达达集团在内 , 三者的市场份额已超过75% 。
三足鼎立的局面 , 也让达达集团感到了来自两个巨头的压力 。 不过从业务结构而言 , 美团和蜂鸟主要是以餐饮外卖为主 , 达达集团则以商超领域业务为主 。
刘旷表示 , 从高频消费的外卖进军到低频消费的即时配送市场 , 美团、蜂鸟比较好入局 。
此外 , 本地生鲜配送的盒马鲜生、前置仓生鲜电商即时配送平台每日优鲜等 , 快递领域的顺丰、中通等企业 , 专注于即时配送市场领域的闪送、UU跑腿等 , 都企图在本地零售配送市场中分到一杯羹 。
【AI财经社|都怪对手太强?亏损17亿的“即时零售第一股”停不下烧钱脚步】“对于达达来讲 , 目前面临的竞争还是非常残酷的 。 无论是快送模式还是骑手人数、合作商户数 , 都还距离饿了么、美团有一定差距 , 与闪送、顺丰算是‘半斤八两’ , 这就意味着在这些方面还需要持续的投入 。 ”林岳认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