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科技巨头入局造车:与传统车企组CP 专一是趋势快速落地成关键


新京报|科技巨头入局造车:与传统车企组CP 专一是趋势快速落地成关键
文章图片
图1/1

采访人员/魏帅
编辑/徐超
当百度造车、小米涉足汽车频频登上热搜 , 汽车业成为了科技巨头展现舞姿的“舞台” 。
2020年底 , 手机厂商巨头苹果宣布造车 , 并与现代汽车携手进军电动车 , 预计2024年左右在美国投产新型电动车;2021年开年不久 , 2月19日国内知名手机厂商小米传出造车消息 , 随即小米发文称关注汽车领域 , 正在研究中 。 与此同时 , 百度在年后迅速公布了与吉利合作造车的消息 , 相关计划紧随其后;华为更是多次宣称不造车 , 但也表示进军汽车行业、为主机厂提供软件输出 。
随着越来越多科技玩家的进入 , 汽车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 , 科技巨头“下场造车”为汽车业注入了相当大的活力的同时 , 也快速地与现有车企达成合作——科技公司与车企合作组“CP”成为最快速也是最高效的方式 。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 科技公司没有现成造车能力 , 重新搭建造车平台耗时耗力 。 因此科技公司入场造车 , 最快最安全的方式是联合传统车厂一起做 。 在此前小米传言造车之初 , 不少业内人士也判断小米大概率与百度相同 , 在业内寻求主机厂合作造车 。
主机厂+科技公司 , 合作更加深入且“专一”
科技公司与主机厂的合作正呈现“势不可挡”的趋势 。
1月11日 , 百度集团官宣将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 , 将和战略合作伙伴吉利控股集团共同组建一个新的汽车公司 , 该公司由百度控股 , 保持自主运营 , 独立于百度的母公司体系 。 紧随其后 , 1月13日 , 由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和浦东新区三方联合打造的高端汽车品牌——智己汽车正式发布 , 两款概念车也和品牌战略一同亮相 。
此前2020年11月14日 , 长安汽车品牌日 ,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就宣布长安汽车将与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以及高科技高端产品 。 百度吉利、上汽阿里、长安华为……科技企业正通过与传统车企捆绑合作的方式 , 逐步在汽车产业链上站稳脚跟 。
据新京报采访人员了解 , 在智能化、电动化、数字化的产业变革时刻 , 软件正在深刻定义汽车 。 智能驾驶成为汽车产品赢得行业认可的关键要素 , 这也成为科技公司渗透至汽车产业链的关键 。 但是汽车产业链相比于手机、科技产业链来讲更封闭 , 也更冗长 。 目前 , 科技公司与车企合作造车 。 “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 。 ”一位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工程师向新京报采访人员表示 。
过去 , 以BAT为代表的科技公司都具备智能网联以及自动驾驶方面的对外供应能力 , 以百度为例 , 其阿波罗自动驾驶开放平台与国内外数十家车企达成合作 , 是主机厂的软件供应商 。 现在 , 科技公司与传统车企的合作更加深入且“专一” 。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在接受新京报采访人员采访时也表示 , 百度若单独投资做新车 , 风险较大 , 对将来Apollo(阿波罗)系统卖给其他车企也不利 。 与吉利控股成立合资公司 , 会降低一定的风险 。
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杨学良表示:“吉利一定程度上是为百度代工 , 但不简简单单是制造……其实是一个工程技术的支持概念 。 ”一位智能汽车相关从业人士向新京报采访人员表示 , 传统车企在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上的研发还是相对处于劣势 , 不少企业此前也采用对外采购的方式 , 但软件成本始终是一个大问题 , 如今这种主机厂与科技公司深度绑定的方式 , 软件价格势必会更加低廉 , 价格优势会更加明显 。 而作为科技公司而言 , 相比于单纯的买方卖方关系 , 合作造车的方式捆绑更加深刻 , 技术和产品的落地更有保障 , 全车的协同也更加迅速 。
变道智能汽车“蓝海” , 软件定义汽车?
作为目前最成功的电动汽车制造商 , 特斯拉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汽车软件的价值 。 在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的报告中显示 , 特斯拉软件服务的持续收费将成为其未来最重要的商业模式 。 据其量化分析预测 , 特斯拉OTA软件业务或在2025年占据汽车业务毛利的25% , 软件正在发挥更大的价值 。 这也解释了科技公司对于汽车产业、对智能汽车的“偏爱” 。
特斯拉的鲇鱼效应以及对行业的引领效应正在持续发酵 。 有分析人士认为 , 从特斯拉的成功 , 看到了软件定义汽车的希望 。 此前 , 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 , 科技企业造车更显水到渠成 。 “汽车产业如今的变化 , 数字化、智能化成为车企造车的关键 。 谁更有技术实力 , 研发出更好的产品 , 谁才拥有竞争的优势 。 ”
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 , 汽车制造商的业务模式将从根本上发生转变 。 到2025年 , 许多汽车企业很有可能以接近成本的价格销售汽车 , 并主要通过软件为用户提供价值 。
汽车业日新月异 , 软件服务将会成为智能汽车时代新的利润增长点 。 据机构麦肯锡预测 , 2030年 , 汽车在软件和电子电气架构方面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多亿美元 , 其中汽车软件市场的规模将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 , 在2030年攀升至840亿美元 。
资本不再热?独特价值是关键
自业内传出百度造车的消息 , 百度股价一路飙升 , 1月8日百度股价大涨15.57% , 市值上涨110亿美元达819亿美元 , 创两年内新高;然而就在1月11日宣布造车当天 , 百度高开低走 , 收盘大跌8.62% , 总市值跌至748.83亿美元 , 随后在1月12日回升至816.71亿美元 。
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似乎印证着百度进场的时机并不算好 。 自2月9日以来 , 美股造车新势力三剑客——蔚来、小鹏、理想股价暴跌两周 , 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跌幅均超22% , 理想汽车跌幅16% 。 三家新势力市值蒸发约346亿美元 。
有投资机构分析师表示 , 三家美股车企去年股价疯涨 , 现在进入理性回调期 。 据悉 , 高瓴资本公布的持仓信息显示 , 其全年四季度清仓了所持有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的股票 , 原因是三家企业股价去年均大幅上涨 , 市值明显过高 。
面对如今资本市场的风向来看 , 资本市场对于造车新势力正在实行“去泡沫化” , 这意味着 , 赛道上的人变多 , 竞争变得激烈 , 成功也变得更难 。
汽车分析师梅松林认为 , 科技公司在造车方面的优势 , 取决于能否给智能汽车行业带来独特的价值 。 在目前各家企业都在进行自动驾驶和软件开发时 , 行业突破不再是关键 , 如何在行业内形成独特优势才是获胜的关键 , 尤其是在软硬件一体化和协同上 。
在2020年十一部委联合印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 , 到2025年 , 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 , 到2035年 , 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 。
【新京报|科技巨头入局造车:与传统车企组CP 专一是趋势快速落地成关键】智能化的到来近在眼前 。 特斯拉在智能化领域的成功 , 让科技公司看到了软件定义汽车的希望 , 但留给新入者的时间已然不多 。 未来抢占汽车市场关键 , 仍在核心技术的突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