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偶|研究显示:动物界也有永恒的爱 关键在大脑回路

参考消息网2月15日报道据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2月13日报道 , 人类并不是唯一会与特定伴侣保持长久关系的哺乳动物 。 一些种类的蝙蝠、狼、海狸、狐狸、狐猴和其他动物也会这样做 。 现在 , 发表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 , 使爱情长久存在的大脑回路因物种而异 。
这项研究比较分析了狐猴(人类的灵长类动物“远亲”)的彼此关系较近的几个种群中的单配偶品种和多配偶品种 。 例如 , 红腹狐猴和獴美狐猴是少数长期保持“一夫一妻制”的狐猴品种 。 它们甚至共同努力养育自己的后代并捍卫自己的领地 。 而且这种关系还不止于此:一对红腹狐猴或獴美狐猴结为伴侣之后 , 它们就会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彼此清理皮毛和相依相伴上 , 常常将尾巴缠绕在伴侣的身上 。 它们的关系通常会持续一生的三分之一时间 。
总体来说 , 对生物学家而言 , 哺乳动物的单配偶制是一个谜 , 因为这不是一种常见的行为模式:在6500种已知的哺乳动物中 , 只有3%至5%是单配偶制 。 相比之下 , 约90%的鸟类会对单一伴侣保持某种形式的忠诚 。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美国杜克大学专家尼古拉斯·格里比说:“这是一种并不常见的模式 。 ”
于是 ,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物种在生物学层面倾向于长期保持单配偶制 , 而其他物种则不会 。 过去30年中对啮齿动物的研究将目标指向了交配过程中产生的两种激素:催产素(也被称为“爱情激素”)和加压素 , 以及它们在大脑中的不同工作方式 。
一些最初的线索来自对草原田鼠“一夫一妻制”的大量研究 。 与大多数其他啮齿动物不同 , 草原田鼠会与唯一伴侣共度一生 。 当研究人员将草原田鼠和高山田鼠(多配偶制)的大脑进行比较时 , 他们发现草原田鼠的大脑具有更多的“特殊部位” 。 在这些“特殊部位” , 催产素和加压素等激素可以“耦合” , 特别是在大脑奖励系统的某些部分 。
但是 , 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物种也是如此吗?杜克大学团队为此选择狐猴作为研究对象 。 研究人员解释说:“尽管狐猴是我们较远的灵长类动物近亲 , 但与草原田鼠相比 , 它们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更大 。 ”他们使用一种称为放射自显影的成像技术 , 绘制了杜克大学狐猴研究中心因自然原因死亡的12只狐猴大脑中催产素和加压素的结合点位图 。
这些狐猴分属7个品种:包括单配偶制的红腹狐猴和獴美狐猴 , 它们的专一已为人所知 , 以及其他5种多配偶制的狐猴 。 结果表明 , 相较于草原田鼠 , 这些狐猴激素受体的密度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 也就是说 , 催产素和加压素在狐猴大脑中的多个部位发挥作用 , 这意味着它们也会根据靶细胞的位置不同而产生不同作用 。
但还有更多有趣之处:在比较单配偶制和多配偶制的狐猴时 , 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太多差异 。 格里比说:“我们没有发现证据表明 , 存在与啮齿动物大脑中相似的配偶关系脑回路 。 ”因此 , 该团队下一步将分析成对狐猴彼此之间的行为模式 。
那么对狐猴研究的意义何在?该研究的作者说 , 他们的发现提醒人们 , 不应基于在啮齿动物身上的实验得出关于人类社交行为的简单结论 。
格里比说:“‘一夫一妻制’在大脑中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机制 , 这会因我们研究的动物种类而有所不同 。 ”

配偶|研究显示:动物界也有永恒的爱 关键在大脑回路
文章图片

【配偶|研究显示:动物界也有永恒的爱 关键在大脑回路】动物情侣相依相伴的温馨画面(资料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