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政
配音:新华网四川有限公司 刘姣
无线电技术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辉煌以后 , 无线电这个词很少被媒体和人们提起了 , 更远远无法跟当红的计算机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媲美 。 为引起人们对无线电所具有的独特价值的重视 , 联合国大会于2013年1月14日正式批准每年的2月13日为世界无线电日 。 联合国呼吁各国主管部门进一步利用无线电手段提供信息接入与传播服务 。
文章图片
无线电依然被广泛应用 。 2021年1月 , 成都区域24、25、26扇区无线电通信频率获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批复 。 图为甘庄雷达站现场踏勘 。 (新华网四川频道报道)
无线电成本低、覆盖范围广 , 是目前受众最广泛的大众媒介 , 全世界95%的人口都有能力接收无线电信号 。 时至今日 , 无线电技术在技术发展和应用领域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在促进教育发展、信息传播 , 特别是在应急通信和灾难救助方面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无线电的理论依据来自于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 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在1887年首先通过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 意大利年轻发明家马可尼受到了赫兹实验的启发 , 开始尝试无线电传输 , 并于1894年获得了几厘米的传输距离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无线电通讯达到了实质性的应用 。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 , 无线电技术突飞猛进 。 今天的卫星通讯、雷达技术、5G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给未来的科技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进步和便利 。
新中国刚成立时 , 我国的无线电工业基本为零 。 刚刚成立的新政府就能够认识到无线电技术对国家的重要性 , 并于1951年决定建立北京电子管厂和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 。 地址就选在北京市东北边缘的大片空地 , 也就是现在的酒仙桥地区 。 两个工厂建成投产 , 改变了我国无线电工业依靠进口外国零件再由国内装配的状况 。
后来又有众多电子厂在酒仙桥地区建成 , 这些工厂都是“7”字打头的代号 , 比如738是北京有线电厂的代号 , 718是无线电器材联合厂 , 774是电子管厂 。 目前最有名的798艺术区则是718厂的三分厂 。 酒仙桥的电子厂为我国电子工业、国民经济发展及国防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 酒仙桥也因此被称为新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 。
20世纪80年代 , 以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取得了飞跃的发展 。 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开始引入新的技术 。 广东东莞引入了新的器件生产线 , 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开始使用集成电路芯片和数字化电路设计 , 减少了传统的模拟电路 。 而位于酒仙桥的电子厂 , 面对市场的冲击 , 由于缺少资金和技术 , 无力做出反应 。 后来 , 多厂进行了转制重组 , 酒仙桥已经失去了中国电子工业中心的地位 。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 , 很多中学都有课外活动小组 。 无线电小组总是大热门 。 当年谈论无线电 , 就像今天人们在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一样的高大上 。 那个年代家里有一个电匣子——电子管收音机——就是高档电器了 。 七十年代有了便携式晶体管收音机 , 俗名叫做半导体 。
那年代 , 上物理课的一个课外作业就是要组装一部矿石收音机 。 这是一款没有放大电路 , 接收中波段无线电广播最简单的装置 。 但也是学习无线电知识的开始 。 《无线电》杂志是各种无线电爱好者的必读之物 。 自1955年1月创刊以来 , 《无线电》杂志已经走过了66年的历程 , 为普及、推广应用电子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 为中国的电子事业培养了几代人才 。
现在 , 还有一个中国无线电协会 。 协会下面有一个业余无线电分会 , 是在民政部登记的机构(社政字号4873-1号) , 业务范围为业余无线电领域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国际交流和咨询服务 。 不少无线电发烧友会申请个电台执照、呼号 , 出外旅行大家可以相互联系 。
现如今 , 无线电频谱被不断开发 。 5G通讯技术会带动多个行业的发展:移动通信、远程医疗、物联网、智慧城市、车联网、虚拟现实、移动支付、无线充电、无人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制造等等新兴产业 , 都将依托无线电技术获得突破性的发展 。
国际电信联盟定义的43种无线电业务在我国被广泛地应用于广播电视、通信、铁路、交通、航空、航天、气象、渔业、科学研究、抢险救灾、新闻媒体以及公安、武警、军队等各个领域 。
无线电的发展 , 促进了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的发展 , 同时也带动了计算机工业和一大批的应用专业的发展 。 无线电技术仍然是很多技术的基础 。
我们今天纪念无线电 , 就是要秉持当年学习无线电技术的那么一种精神 , 做好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学普及工作 。 通过回顾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历程 , 我们也认识到要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 , 否则就要被淘汰 。
【北京电子管厂|世界无线电日是遗产还是新起点?】我们今天纪念无线电 , 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无线电的技术 , 了解它的应用 , 更好地发展无线电技术 , 而不是以为无线电是旧技术 , 过时了 , 是遗产 。 无线电并没有过时 , 也没有离开我们 , 而是跟我们生活联系的更加广泛 , 表现更多面性 。 无线电技术仍然是我们技术、经济发展的新起点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测试|北京: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突破365万公里
- IT|8号线、14号线将全线贯通 北京地铁?今年开通线路段创纪录
- 科技创新平台|云南:打造世界一流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
- 堆芯|全球首座,世界领跑!
- 视觉|超高色准打破行业天花板,创维S82还原真实世界
- 平台|数梦工场助力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用数据驱动业务创新
- 列车驾驶室|北京:体验无人驾驶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