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岂能是“防了个寂寞”?

【互联网|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岂能是“防了个寂寞”?】□孙梓青
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是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推动下 , 由各主要游戏、视频、直播等网络平台推行的软件系统 。 但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这类系统存在不少漏洞 , 实名制形同虚设 。 一些家长戏称 , 防沉迷系统“防了个寂寞” 。 (2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
1995年到2009年出生的这一代人被称为“Z世代” , 即深深受到互联网、即时通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科技产物影响的“互联网世代” 。 科技的加速发展和互联网对现代生活的渗透 , 让互联网用户 “低龄化”的趋势无可避免 。
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建立的初衷 , 是为了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有益、受控的上网环境 。 据了解 , 进入“青少年模式后” , 用户的使用时段、在线时长、服务功能等会受到限制 , 且只能访问青少年专属内容池 。 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而言 , 适度限制他们的上网时长和访问内容 , 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
然而 ,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这样的防沉迷系统却是漏洞百出、形同虚设 , 想要绕过防沉迷系统轻而易举 。 在网络上 , 流传着大量破解系统的攻略 , 仅仅需要几十元就能买到 。 甚至 , 在网上随便找个通缉犯的身份信息就能完成登录游戏的身份认证 。
为什么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防”不住青少年?
首先 , 网络平台难辞其咎 。 不少网络平台“打折”落实实名注册制 , 不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审核 , 只需要用户提供一个身份证号码 , 就算完成了实名注册 。 网络平台“偷懒”或许是一个方面 , 但恐怕更多的 , 是网络平台出于经济收益的考虑 , 对青少年超规上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其次 , 某些第三方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例如前文提到的 , 有商家为了赚钱 , 将破解系统的攻略作为商品售卖 。 还有的成年人 , 会有偿代替青少年完成实名认证 。 这些操作既不合规 , 还可能游走在违法的边缘 。
据刚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截至2020年12月 , 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 , 其中学生网民最多 , 占比为21% 。 而在越来越精密的算法加持下 , 现在的互联网平台大多是“定向投喂” , 为用户编织起“精美”的“数字茧房” 。 此前就有报道称 , “孩子抱着手机刷个不停 , 像是中了毒 。 ”
虽然不必再将互联网视为洪水猛兽 , 也不必用“网瘾少年”这样污名化词汇描述日益增加的上网青少年 ,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青少年上网的问题可以放任不管 。 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 , 依然有必要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合理上网 , 更应该为他们提供安全干净的网络环境 。
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岂能是“防了个寂寞”?无论是监管部门 , 还是网络平台、孩子家长 , 都应该在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上网的问题上落实责任、形成合力 , 筑牢青少年上网的“防火墙” , 让互联网真正有益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