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微信十年,张小龙的新思考:互联网产品是关于创造力的,而不是拼人数


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演讲 。 图片来源:微信 。
1月19日 , 微信举行2021微信公开课Pro版 。 在微信之夜上 , 腾讯高级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演讲 。
开场 , 他透露了一组数据:每天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 , 3.3亿用户进行视频通话 , 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 , 1.2亿用户发朋友圈(其中照片6.7亿张 , 短视频1亿条) , 3.6亿用户读公众号 , 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 。
他还提到微信诞生的原因 。 1994年 , 张小龙研究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 , 同年到广州工作 , 从事软件开发 。 此后 , 他开发了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Foxmail 。 2000年4月 , 张小龙把Foxmail卖给博大公司 , 并出任博大公司副总裁 。 2005年3月 , 腾讯收购Foxmail , 张小龙加入腾讯 , 在广州全面负责并带领QQ邮箱团队 。
张小龙说 , 他自己也不怎么用QQ , 于是他计划做一个给少数人用并且适合自己用的沟通工具 。 于是 , 2011年1月 , 微信诞生了第一版 。
回想到这些 , 张小龙感慨:“当时绝对没有想到 , 十年后的微信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 对此 , 我自己感觉特别幸运 , 我想我一定是那个被上帝选中的人 , 因为光靠个人努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 ”
张小龙还从视频号的起源、定位、和个人的关系、视频的定义等方面解答了视频号的诸多问题 。 他透露 , 微信的下一个版本可能会有直播入口 , 并且直播里也会有电商的能力 , 可以挂到第三方小程序里去 。
除了直播入口 , 张小龙还有更多“异想天开”的想法 。 比如新的表情开发、微信状态、微信里听歌、浮窗功能、输入法等新的产品想法 。
在演讲最后 , 张小龙认为 , 尽管有了很多功能 , 但微信一开始就是奔着小而美的产品去做的 , 现在也依然还是一款小而美的产品 。 十周年之际 , 他用两个词来描述微信:一个是连接 , 一个是简单 。
张小龙表示 , 很多的社交产品可能也做连接 , 但止步于人 , 而微信的连接范畴更大 , 公众号、小程序目标都是连接 , 连接人和内容、人和服务 。 “包括微信支付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货币的连接 , 视频号的目标也是连接 。 (微信)重心不是在做内容 , 而是在做底层的连接 , 这很重要 。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提‘去中心化’ , 因为连接和中心化是有些排斥的 。 ”
视频号只做内容承载和传递
2020年1月19日 , 视频号开始内测 , 如今已经迭代4个大版本 , 陆续支持了顶部分栏、转发朋友圈大屏显示、长视频、直播打赏、连麦等能力 。
在公开课上 , 视频号团队首次解读了运营规则:视频号是一个人人可以记录和创作的平台 , 也是一个全开放的平台;同时 , 视频号链接微信生态的打通能力 , 能借助公众号、搜一搜、看一看、小程序等已趋成熟的产品 , 形成微信生态合力 , 使优质的内容和服务辐射更多人 。
张小龙认为 , 现在的公众号只适合少数人写长文章 , 但大部分人写不了文章 。 而随着时间推移 , 视频化表达越来越成为普通人的习惯 。 最近5年以来 , 用户每天发送的视频消息数量上升33倍 , 朋友圈视频发表数上升10倍 。 因此 , 短内容应该基于视频化内容来做 。
2019年 , 微信才组建一个小团队做视频号 , 定位是视频化的微博 。 但视频号不是腾讯的短视频战略重点 , 微视才是 。 不过 , 张小龙认为 , “视频化表达应该是下一个十年内容领域的一个主题 。 ”
对于现在的视频号 , 张小龙说 , 三个tab(关注、朋友、推荐)流量最优机制是1:2:10 , 一个人应该看10个朋友关注的视频 , 20个朋友点赞的视频(主要是学习型视频) , 和100个机器推荐的视频(主要是娱乐性视频) 。 但目前 , 观看朋友赞的视频量是观看机器推荐视频的2倍多 。 未来内容丰富度更大 , 机器推荐的比例会更大 。
另外 , 微信并不会关注用户使用时长 , 而是更关注帮助用户完成什么任务 。 张小龙认为 , 这和他之前说的用完即走是两回事 , 如果用户使用视频号的时间越长 , 只能说明推荐机制提供给用户的内容是得到认可的 。
对于视频的定义 , 张小龙有一段新解释 。 他认为 , 朋友圈里上传的本地视频文件是会消失的 。 以苹果系统为例 , 苹果系统没有文件管理器 , 文件不单独存在 , 应该归属于App , 对视频也是一样 , 视频文件是没意义的 。 原始视频只是数据 , 没法关联到其他信息 , 如创作者、观众数、评论等 。 因此 , 未来的视频应该是一种结构化数据 , 存在云端 , 有创作者信息 , 有观众的互动信息 , 能够很方便地分享 。
张小龙说 , “文字和视频等内容 , 存在的价值在于有人看到 , 也就是分享 。 分享应该只是一个链接的传递 。 ”
文章和视频需要一个载体来传播 , 而视频号是视频内容的载体 。 载体的含义还体现在微信自己不做内容 , 也不会去买内容 , 也不关注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 只做内容的承载和传递 。
对于视频的长短 , 张小龙认为 , 不应该做人为区分 , 只是消费场景不同 , 1分钟可以认为是短视频 , 而长视频的前1分钟也可以理解为视频封面 , 吸引用户产生兴趣继续看下去 。
互联网产品不是拼人数
张小龙称 , 微信做视频号的初衷 , 是让人人都能很容易通过视频化的方式去公开表达内容 。 现阶段 , 虽然并没有很多人在视频号发表自己的日常 , 但微信上线了将自己视频号内容关联到微信名片的功能 。
张小龙说 , 这个结果比预料的要好很多 。 现在 , 很多人的朋友圈设置了三天可见 , 打开名片几乎看不到东西 。 如果将名片关联到视频号内容 , 数据将是活的 , 因为视频号是可以更新的活数据 。 视频号希望人人都能表达 , 而不是只有网红和大V的表演 。
此外 , 张小龙表示 , 平台并不会给创作者特殊的流量扶持 , 而是以另一种方式 , 成为个人和机构的官方网站 , 集合了很多网站做不到的东西 , 比如系统推荐+社交传递 , 因此不用担心没有人会看自己的内容 。 微信也一直不强调强运营 , 因为系统和规则会比运营的效率高太多了 。
张小龙说 , 视频号正在变得全屏化 。 全屏化是信息列表的展现形式 , 即一屏幕放几条内容是合适的 , 也可以理解为是命中率(用户感兴趣)的反比 。
“以朋友圈举例 , 因为你并不是要看每一个朋友发的内容 , 所以命中率并不高 , 如果改为全屏 , 就是灾难 。 ”张小龙解释 。
他介绍 , 视频号在去年前半年是“很微博” , 一屏幕可以看到很多条内容 , 当时内容质量很差 , 但下半年命中率提高了 , 内容丰富了 , 现在就开始做全屏尝试 。 目前 , 在关注tab里 , 命中率还不是太高 , 还在做推荐筛选优化 。
互联网历史上 , 个人在公开领域的表达方式一直在演变 。
张小龙说 , 直播的内容形态比短视频能被更多人接受 。 因为直播比短视频的生产更容易 , 也不需要准备内容 , 直播在未来有可能会成为一种很多人在用的个人表达方式 。
张小龙介绍 , 视频号团队到目前为止有一两百人 , 其中还包括了三个算法团队 , 前后台开发 , 产品运营等 。 他说 , “这很微信风格 , 互联网产品是关于创造力的 , 而不是拼人数 。 ”
视频号还推出了原创计划 , 在鼓励原创、保护原创的同时也降低了创作者的认证门槛 。 过去一年 , 微信视频号团队累计打击超过25万条诱导骗赞、搬运仿冒等违规内容 , 共处理14614个侵权投诉 , 保护了创作者的合法权益 。
一组视频号趣味数据显示:用户在周五晚上打开视频号最为活跃;周日则是创作者青睐的创作和分享时刻 , 发布内容在周日达到顶峰;广东惠州用户领先国内其他城市 , 成为“最爱看视频号的城市” 。
具体到其他数据维度 , 兰州用户最爱点赞 , 大连用户最喜欢在评论区“唠嗑” , 北京用户最爱看直播;85后女性则把视频号当成“公开的朋友圈” , 最爱在视频号记录生活的点滴 。
【互联网|微信十年,张小龙的新思考:互联网产品是关于创造力的,而不是拼人数】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 , 除转载外 , 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协议授权 , 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 。 违反上述声明者 ,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 , 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