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窃蛋龙孵化行为研究取得新进展:具有现生鸟类异步孵化特征

近日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云南大学等单位合作 , 取得窃蛋龙孵化行为研究的新进展 , 这一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发表 。
这项研究报道了发现于我国江西赣州晚白垩世(7000万年前)地层中的伏在蛋窝上的窃蛋龙化石 , 蛋化石内还保存有胚胎骨骼化石 。 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窃蛋龙成体、蛋窝和胚胎保存在一起 。

方式|窃蛋龙孵化行为研究取得新进展:具有现生鸟类异步孵化特征
文章图片

该窃蛋龙身长2米左右 , 骨骼切片显示它死亡时至少有11岁 , 已达到体成熟 , 但因为髓腔内没有保存髓质骨 , 所以性别难以判断 。 蛋窝含有至少24枚蛋 , 呈上中下三层排列 。 该标本更为重要的是保存了蛋内正在发育的胚胎 , 为认识窃蛋龙繁殖行为和蛋的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的证据 。
窃蛋龙类属于兽脚类恐龙 , 生活在距今1.25亿年到6600万年前 。 过去虽然在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戈壁地区曾发现伏在蛋巢上的窃蛋龙个体 , 但由于蛋巢里缺乏胚胎化石的保存 , 使得关于窃蛋龙是否具有孵卵行为长期以来存有争议 。 除了孵卵假说以外 , 在过去的发现中 , 与成年个体一起保存的蛋窝内所含蛋的数目变化很大(从6到22) , 因此另一个假说推测窃蛋龙是正在产卵时被埋藏;还有一种假说认为窃蛋龙像鳄鱼等爬行动物一样 , 把蛋掩埋在沙土和树叶枯草之下 , 是利用太阳的温度进行孵化 , 而窃蛋龙伏在蛋窝上 , 只是一种护蛋行为 。 这个假说得到了蛋壳的气体传导率 , 蛋的排列方式等证据的支持 。 本次研究发现的蛋窝内含有正在发育的胚胎 , 因此排除了窃蛋龙在产卵时被埋藏的可能 。

方式|窃蛋龙孵化行为研究取得新进展:具有现生鸟类异步孵化特征
文章图片

△保存有成体、胚胎和蛋窝的窃蛋龙孵卵姿势的化石
异步孵化是部分现生晚成鸟类的繁殖特点:雏鸟在不同的时间孵出 , 间隔几天甚至十几天 。 本次研究中由于部分蛋的蛋壳破碎、暴露出7个胚胎 , 这些胚胎明显处于不同的骨骼发育阶段 , 说明窃蛋龙幼雏是在不同时间孵出 。 另外地球化学分析显示 , 同一层内不同的蛋所处的孵化温度不同 , 从30℃到38℃不等 。 这显示窃蛋龙的体温应当对蛋的孵化有促进作用 。 由此可见 , 窃蛋龙类已经具有现生鸟类异步孵化的特征 。
据介绍 ,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窃蛋龙的体温应当对蛋的孵化有促进作用 , 并且已经具备了异步孵化这种过去仅见于现生鸟类的孵化方式 。 改变了过去认为的窃蛋龙的生殖方式是处于恐龙到鸟类的过渡类型 , 恐龙的生殖方式远比之前所认为的更为复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演化方式 。
【方式|窃蛋龙孵化行为研究取得新进展:具有现生鸟类异步孵化特征】(总台央视采访人员 帅俊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