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未来技治社会猜想

在数字化、智能化加速发展的当下 , 本就虚实交织的社会结构、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 , 将呈现出更加多样、更值得探究的新面貌 。
刘永谋
当今时代与其说是科学时代 , 不如说是技术时代 。 简单地将技术视为科学之应用的观念已经过时 , 人们认可科学 , 更多是因为它能实现技术到工业的实用目标 。 各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 , 尤其是中国的突出表现 , 彰显技术治理在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危机时的巨大威力 。
虽有人心存疑虑 , 但技术治理已经成为技术时代社会组织与运行的根本趋势 , 在数字化、智能化加速发展的当下 , 本就虚实交织的社会结构、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 , 将呈现出更加多样、更值得探究的新面貌 。
虚实结合的技治社会
所谓技术治理 , 是指以提高社会运行效率为目标 , 系统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治理活动 。 技治社会是具备足够社会自觉的智能社会 。 所谓社会自觉 , 是指技治社会运用技术手段收集关于自身的各种数据和信息 , 对社会的即时状态有足够程度的“了解” , 可在此基础上“思考”社会发展的方向 。 当发生变化或出现问题时 , 比如遭遇疫情冲击 , 技治社会能迅速“感受”内外刺激 , 并做出技术化的操作反应 , 这既与传统社会盲目而“本能”的应对方式不同 , 也与现代社会看似理性实则对真实状况了解不够全面深入的应对方式不同 。
技治社会是大规模预测、规划和控制的控制论社会 。 为了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 会减少未知以控制风险 。 在很大程度上 , 技治社会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前进的社会 。
技治社会是科学运行和专家治理的社会 。 无论实施何种技术治理模式 , 技治社会都可能坚持科学运行和专家治理两大基本治理原则 。 因此 , 技术知识生产部门如大学、研究所、研发中心和计算中心成为技治社会的核心结构 , 而技治国家亦不能放任技术自由发展 , 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预测、规划和控制成为控制论社会的基础性任务 。
技治社会是富裕与风险并存的政治经济学社会 。 技治社会的到来 , 意味着科学技术的运用使得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的阶段 , 即劳动者生产的物质财富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每个社会成员舒适生活的需求——这一点在自动化和机器人的爆炸性推进中愈来愈明显——富裕社会问题不再是如何生产更多的商品 , 而是如何公正而合理地分配它们 。
设计规则无止境
对社会规则的不断修订甚至重塑 , 成为数字时代常见的现象 。 在数字时代 , 规则不会一成不变 , 不变的只有设计规则的尝试 。 人们不再因为某一设计不尽如人意而否定设计本身 , 而是要求尽快用新设计来取代老设计 。
无论是哪种治理技术 , 都必须精确地把握治理对象的即时信息 。 智能革命兴起以来 , 技术治理将以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为基础 , 将各种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综合运用于治理活动中 。
在技治社会中 , 技治知识主要运用战略包括七大块:一是社会测量 , 即对社会物质和精神状况进行调查和统计;二是计划体系 , 即运用计划手段 , 如国家计划、社会计划、企业计划 , 在相对较大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对生产和分配活动进行统一配置和安排;三是智库体系 , 即制度性地将政治权力的一部分通过智库方式交由专家掌管 , 实施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专家参与决策;四是科学行政 , 即行政科学化;五是科学管理 , 即企业、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的理性化;六是科学城市(或工程城市) , 即科学地建设、运行和维护城市;七是综合性大工程 , 这种工程不仅涉及自然改造 , 还涉及人口、社会、文化和环境等诸多社会因素 , 既是自然工程 , 也是社会工程 。
人类认知悄然改变
在技治社会中 , 人们的知识观念或将发生重要改变 。
一是知识日益实用化 , 技治知识生产的目标更多地指向效率;二是知识日益可操作化 , 技治知识导向治理行动 , 而真理则在一定程度上等于可操作;三是知识可能日益权力化 , 传统观念将知识视为独立于权力和政治的中立性力量 , 而技治知识与治理行动紧密连接 , 更多知识意味着更大的行动力量;四是技术知识日益泛化 , 形形色色的技术知识暴涨 , 技术与技艺将很难区分 。 并且 , 以技术为名的“伪技术治理”现象会日益盛行 。
随着技治社会的不断推进 ,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可能逐渐发生根本性转变:“人”无论是作为一种形象还是一种学问 , 越来越多地由科学技术来阐释 。 此时 , 主体的行为和情感在很大程度上被还原为与物理、化学、生物和环境等诸变量相一致的函数关系 。
在技治社会中 , 人人都在技术治理之中 , 既包括治理者 , 也包括被治理者 。 治理与被治理是不可分开的 , 同一个主体有时是治理者 , 有时又是被治理者 。
随着技术治理的不断推进 , 许多与人类命运相关的新问题可能不断涌现 。 比如 , 专家与大众、政治家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 , 应当赋予专家何种权限 , 如何设置专家认证资格和晋升标准 , 人的自由与技术治理之间如何平衡 , 政治制度如何约束技治制 , 等等 。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来源:2021年1月13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 , 其他媒体如需转载 , 请与本刊联系
【治理|未来技治社会猜想】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