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我国首次发现大型恐爪龙类行迹

【福建省|我国首次发现大型恐爪龙类行迹】日前 , 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的联合考察队 , 首次在福建省发现恐龙足迹240余枚 。 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面积最大、多样性最高的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 , 也是我国首次发现大型恐爪龙类行迹 , 从此结束了福建省“没有恐龙”的历史 。
去年11月6日 , 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的福建省恐龙资源联合考察队 , 开始深入闽西地区开展联合考察 。 考察队的第一站是闽西的龙岩市上杭县 。 由于前期资料准备充分 , 考察队于7日下午4点就在上杭县临城镇城南社区龙翔西侧首次发现恐龙足迹 。 8日 , 考察队在化石点周围继续踏勘 , 发现了更多恐龙足迹 。 经权威专家考察鉴定 , 此次上杭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是该省在恐龙及其遗迹方面的首次发现 , 结束了福建“没有恐龙”的历史 。
此次发现的恐龙足迹点面积约1600平方米 , 在产出年代上早于江西赣州、广东河源等地的恐龙化石点 , 多样性远高于黑龙江嘉荫、安徽黄山、广东南雄、云南楚雄、四川昭觉、浙江东阳等地的晚白垩世足迹点 。
目前 , 考察队已在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层面上清理出恐龙足迹240余枚 , 包括植食性蜥脚类、大中小型鸟脚类、肉食性大型三趾型兽脚类、两趾型恐爪龙类、小型兽脚类等至少八种造迹者(恐龙) 。 同时 , 此处的大型恐爪龙类行迹为中国首次发现 。
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 , 新发现足迹点的恐龙足迹特征明显 。 其中 , 肉食性兽脚类为三趾型 , 并有着非常尖锐的爪痕;兽脚类中的恐爪龙类为二趾型 , 蜥脚类脚印由前后脚印组成 , 都像大型的圆坑 , 一些后脚印还有约三个粗壮的爪痕;鸭嘴龙类脚印的后足迹为三趾型 , 脚趾形似三叶草的叶片 , 爪痕非常粗钝 。
这些恐龙足迹多数保存有良好的行迹 , 行迹模式清楚 , 反映了恐龙的行走速度等信息 。 足迹点的层面上 , 还保存了波痕、泥裂、虫迹等丰富的沉积构造和遗迹化石 , 显示出恐龙在旱季湖畔饮水、进食等生活画面 。
该发现对于研究闽西距今约8000万年的晚白垩世时期古环境、古地理、古生态以及全球白垩纪晚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大意义 。
(据《文汇报》)
[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