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脸吃饭的公司,要去上市了


|靠脸吃饭的公司,要去上市了
文章图片
图1/4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韦航
来源:财经无忌(ID:caijwj)
在去年8月港股上市计划搁浅后 , 旷视科技在2021年选择以CDR的形式冲击科创板 , 成立十年的旷视科技也来到了十字路口 。
目前在这一领域有依图 , 云从 , 商汤 , 旷视四家公司 , 被称为AI四小龙 。 在2021年 , 四家公司都有上市打算 , 似乎都离AI第一股仅一步之遥 。
但上市的钟声还未敲响 , 人脸识别的达摩克斯之剑已经高悬 。 从“人脸识别第一案”胜诉到多地拆除人脸识别等一系列诉状 , “人脸识别应用的合法性”让大众感到不安 。
靠脸吃饭 , 也并不容易 。 更重要的是人脸识别的商业化问题 , 技术如何落地 , 如何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 AI四小龙前途漫漫 。
技术先进
亏损连连
2016年 , 或许是因为第一波深度学习的学生开始实习或者毕业 , 再加上AlphaGo的横空出世 , 人工智能行业开始躁动起来 , 从资本市场到消费市场 , 人工智能都被当成了香饽饽 。
物以稀为贵 , AI专业应届生年薪起步就是30万 , 在经过职场深造后 , 年薪百万也不是梦 。 投资机构也把眼光 , 放在那些具有技术大牛背景的AI公司 。
旷视科技的核心管理层为首席执行官印奇 , 首席技术官唐文斌 , 高级副总裁沐文斌 , 都是学霸级人物 , 属于技术派 , 出身清华大学姚期智实验班 , 姚期智实验班是清华最顶尖学霸的集中地 。
对比其他三家公司 , 也都是技术出身 。 比如云从科技创始人为周曦 , 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 , 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 。
通过创始人自带的学霸光环 , 也成为了投资机构的宠儿 。
统计显示 , 商汤科技是“AI四小龙”中“吸金”最多的一家 , 目前完成融资约40亿美元 。 另外三家中 , 旷视科技融资总额约为13.5亿美元 , 依图科技超过4亿美元 , 云从约为35亿人民币 。
光环之下 , 其实技术落地商业化的问题一直存在 。
业内享有盛名的CV(图像视觉)四小龙之一——云从科技 , 成立至今共亏损达23亿元 , 近日冲刺科创板的云天励飞 , 自2017至今亏损达16亿元;深耕AI领域的云知声 , 自2017年至今年也已亏损了6.9亿元 。

|靠脸吃饭的公司,要去上市了
文章图片
图2/4

旷视科技也亏损连连 , 旷视科技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6780万元、3.13亿元、14.27亿元和9.49亿元 , 对应的亏损分别为人民币3.43亿元、7.58亿元、33.52亿元以及惊人的52亿元 。
商汤科技融资计划书显示 , 2019年收入是50.6亿人民币 , 毛利率43% , 毛利润21.6亿人民币 , 并未披露净利润和净利率 。 但披露了2017年与2018年的净利率 , 分别为2%和3% , 净利润分别为1100万和5900万 。
2020年11月4日 , 三年半亏损73亿元、营收14.7亿的依图申请科创板上市 , 拟募资75亿元 。
营业收入高速增长 , 净利润赤字逐步扩大成为第二梯队公司的局面 。
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高新技术企业 , 政府给予旷视科技公司高额的补贴 。 公司2016-2018及2019年上半年所获的政府补贴分别为203万元 , 6333.3万元 , 9202.3万元及4471.3万元 。
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虽然经调整后是盈利的 , 但是扣除政府补贴后仍然是亏损的 。
无奈之下 , AI四小龙流血申请上市 , 或许是为进一步融资做考虑 ,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等到开香槟的时候了 。
上市以后对标谁?
如果旷视科技上市 , 对标的行业龙头与对手有哪些?
首先得分析整个行业格局 , 目前行业龙头商汤拥有原创底层算法平台 , 依托平台将技术赋能于其他行业;
云从科技的背后是国家队 , 依靠着国家项目 , 重点布局银行金融、安防、交通;
依图科技起家医疗领域 , 逐步向安防、金融等其他领域拓展 , 目前在医疗领域拥有大量的落地应用案例 , 已经在数十家三甲医院部署了自己的产品 。
虹软科技从智能手机出发 , 向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扩展;海康威视和大华则为传统安防巨头 , 均以安防业务为核心 , 向其他领域发展 。
从战略和业务上看 , 旷视与商汤相似 , 二者均强调平台的打法 。 商汤推出SenseAR 开发者平台 , 旷视则推出了系统化AI算法引擎 brain++ , 其余各家企业则差异化较大 。
从业务布局上看 , 旷视科技涉及面很广 , 已经进入安防、金融、零售、汽车、教育等领域;
科创板视觉AI第一股虹软科技提供软件解决方案 , 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 , 逐渐向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场景扩展 , 业务布局的不同导致其毛利率上有较大差异 , 虹软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 旷视60%左右 。

|靠脸吃饭的公司,要去上市了
文章图片
图3/4

从研发投入上看 , 二者均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 , 但旷视科技更重视研发 , 旷视的研发占比保持在50%左右 , 虹软科技有30%左右 。
从营业收入上看 , 2018年和2019年半年旷视科技的营业收入已遥遥领先;但旷视科技处于盈亏不定的阶段 , 2018年才勉强扭亏为盈 , 而虹软科技稳定地保持盈利 。
自然语言处理代表企业科大讯飞 , 与计算机视觉代表企业旷视科技在成长速度、发展战略、费用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
从成长速度来看 , 旷视科技远快于科大讯飞 , 旷视2017、2018年营收同比增长率高达360%和356% , 科大讯飞同期增长率为64%、45%(基数较大原因);
从战略上看 , 旷视科技侧重核心技术 , 科大讯飞侧重终端用户 , 所以其费用方面也有较大差异 , 旷视科技研发费用占比高 , 占营收的比例高达50%左右 , 而科大讯飞的研发占比20%左右;科大讯飞销售费用占比高于旷视科技 。
在个人物联网领域旷视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 占据优势 , 其中旷视在国内线上认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0.9% 。
而在城市物联网领域 , 竞争极为激烈 , 旷视的市场占有率仅7.4% , 面临着来自商汤等同行业的AI科创企业、海康威等传统安防企业、华为等大型厂商三路对手的直接竞争 。
从一片蓝海市场到红海市场 , AI四小龙将流血竞争 。
被贩卖的人脸识别数据
从克隆技术到基因编辑 , 从指纹鉴定到生物识别 , 再到人脸识别 , 发展新技术和新的商业生态的同时 , 人们也看到了可能带来的潜在不稳定因素 。
在深度算法的浪潮之下和海量数据的加持 , 人脸识别越来越在生活中出现 , 城市建设到手机解锁 , 都有新技术的应用 。
技术是无罪中性的 , 但危害也是存在的 , 在隐私 , 安全方面有很多不足 。
数据泄露的问题很多 , 比如信息买卖已经成为了产业链 , 5000多张人脸照片仅标价10元的现象都有发生 。
一旦被犯罪分子利用 , 后果很严重 。 比这个更可怕的是 , 在人脸识别和无处不在的天眼底下 , 我们就是透明人 , 跟裸奔无异 。
李开复曾在参加活动时公开表示 , 早期曾通过一些公司帮旷视科技拿到了人脸数据 , 虽然之后各方跳出反驳 , 但数据泄露已经是普遍的现象 。
2019年2月 , 深网视界的数据库被黑 , 250万人脸数据裸奔 , 其中商汤科技曾持股49% 。
数据显示 , 公众对人脸识别整体持认可态度 , 但对于部分侵犯性较强的应用感到无法接受 。 总体利大于弊 , 推广应用时仍需注重风险 , 保障用户知情和选择权 。

|靠脸吃饭的公司,要去上市了
文章图片
图4/4

多样多场景的人脸识别 , 真正意义是什么?住宅小区 , 商场购物 , 旅游景点 , 楼盘看房 。
一:用的是哪个公司的系统?安全合法吗?
二:征得个人同意了吗?
三:如何确定个人用户信息不泄露不作其它商业交易?
除了产品的新鲜度和便捷度 , 产品的安全壁垒也被消费者所重视 , 新技术能否造福社会更是关键 。
同样 , 作为人脸识别技术的提供方、运营方 , 除了不断强调新技术新应用的优势 , 将“迅速占领市场”作为核心目标之外 , 是否关心过市场的反馈 , 关心过用户的呼声?
没有枷锁的新技术 , 会让个人利益受到侵害 , 安全和产业发展失之交臂 , 事实上很多大公司都顾及到这一点 , 在美国信息泄露罪名被写入法律 , 最高都有几十亿美元的罚款 。
比如微软删除了其最大的公开人脸识别数据库——MS Celeb , 以防止大规模的数据泄露和法律风险 。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快速发展 , 对激活经济活力 , 改变生活方式带来的助力有目共睹 ,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的观念已经成为基本共识 , 当然 , 这些都归因于此前的发展历程始终建立在了对安全风险合理把控的基础之上 。
或许 , 数据的无序到有序 , 无主到有主 , 会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进程 。
【|靠脸吃饭的公司,要去上市了】(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