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种草”笔记挖坑还需监管来填
“‘种草’很久 , 终于‘拔草’成功”……近年来 , 一种新型购物推荐方式——“种草”笔记迅速兴起 。
所谓“种草” , 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向陌生人分享、宣传商品的优异品质 , 让人“心里长草” , 产生购买欲望 。 但据新华社报道 , 如今一些平台上充斥着“水分很大”、过度宣传的“种草”笔记 , 有的产品效果与推荐相差甚远 , 有的图片与实景严重不符 , 有的甚至是“三无产品” 。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雇用专业写手和网络水军虚构“种草”笔记、网红测评 , 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 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 破坏了市场秩序 。
与带货主播在镜头前侃侃而谈不同 , “种草”笔记往往打着“普通人切身感受”的旗号 , 更容易引起观者的代入感、激起尝试欲 。 不可否认 , 在各大“种草”App上不乏网友们真实、诚心的内容分享 , 但随着商家意识到用户评价的重要以及这种低成本营销的作用 , 虚假推广、花钱“刷量”随之而来 , 真实反馈和“流水线”文案越来越难以辨别 , 用户“踩雷”现象频频发生 。
有专家提出 , 面对各类“种草”笔记 , 用户要冷静理性、仔细甄别 , 避免被营销广告所诱导 。 但抵制不实的“种草”笔记 , 不能仅仅靠消费者的“慧眼” , 也不能单单指望发布者的“自觉” , 更需要监管部门和相关平台的把关 。
【图片|“种草”笔记挖坑还需监管来填】根据我国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 , 在网上 , 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或者其他形式 , 直接或者间接地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属于商业广告 。 可见 , 尽管“种草”笔记看似新颖 , 但无非是换了“马甲”的互联网广告而已 , 绝不能处在监管盲区 。 一方面 , 要压实平台方责任 , 完善监控和筛查机制 , 对相关内容要清晰标注“广告”字样 , 为用户提供更清晰的辨识度;另一方面 , 监管部门要守土尽责 , 用好技术手段、拓宽投诉渠道 , 依法严惩违规机构 , 以形成预防和震慑效应 。 只有多方合力 , 才能防止“草地”变成“雷区” 。
推荐阅读
- 市场资讯|“真·网红”马斯克:一个特斯拉哨子30万,大红内裤遭秒光
- Samsung|三星电子延迟发布最新智能手机AP“Exynos 2200”
- 安全|温州一超市遭“比特币勒索病毒”攻击,储值系统瘫痪
- 大餐|把温暖“爱心餐”送到防疫一线 美团助力天津抗疫
- 一财网|28页文件“上书”英国监管机构 英伟达收购Arm进入最后博弈
- 产业|“抢早”打下第一桩!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强势开局
- 识别|外卖界又一黑科技 饿了么计划2022年覆盖100000顶智能头盔
- 张江|人工智能岛:洞见未来,高能“岛核”带动周边
- 建设|上海徐汇漕河泾开发区将建“AI公园”
- 架构|一“融”解千愁,SASE因何成为未来网络安全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