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场|智能手表的下半场,该怎么「玩」?( 二 )


在 LiveView 的基础上 , 才有了 2012 年的索尼 SmartWatch 。 SmartWatch 的定位比较清晰 , 就是作为索尼手机的附属品 。 和手机成功连接之后 , 手表能够同步手机中的短信、邮件等信息 , 也可以接收手机端的来电提醒 , 进行挂断操作 。
次年发布的三星 Galaxy Gear 和索尼 SmartWatch 的路线极为相似 , 同样需要配合手机使用才能实现更多的功能体验 。 而智能手表开始迈入全智能发展阶段 , 其实是 2014 年之后的事情 。 那一年的 I/O 大会上 , 谷歌正式宣布了 Android Wear 系统 , 苹果也公布了 Apple Watch 。
自 2014 年开始算起 , 智能手表行业又走过了将近 8 年的时间 。 经过不断摸索和试错 , 如今厂商们在智能手表功能层面上基本达成了一致 , 包括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 等头部品牌在内 , 大家都是围绕智能化体验、运动功能以及健康监测能力三个核心点来做产品 。
以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往回推 , 其实之前行业一直在做的事情 , 就是明确智能手表正确的功能发展方向 。 事实也证明 , 出色的智能化体验、丰富的运动功能以及全面的健康监测能力 , 的确让智能手表获得了大众消费者的认可 , 这也是这类产品年出货量能过亿的根本 。
不过 , 漂亮的出货量数据 , 并不意味着智能手表行业可以完全「躺平」了 。 不断优化迭代的功能体验 , 虽然让智能手表距离全场景应用这个目标又近了一步 , 但本质上 , 如今绝大多数智能手表依旧没有脱离对手机的依赖 , 想要获得完整的功能体验 , 还是需要手表和手机协同才可以 。
【下半场|智能手表的下半场,该怎么「玩」?】这显然并不符合「好产品」这一定义 , 用户体验会有很强的割裂感 , 同时可穿戴设备的自由使用特性也没有得到最大化发挥 。 所以到了「下半场」 , 智能手表除了需要在健康监测等功能层面上去做更多有意义的尝试 , 更重要的一点是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 具备独立通信能力 。
以接打电话这个场景为例 。 在如今的智能手表上 , 接打电话并非新鲜功能 , 近两年上市的主流产品都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 不过之前智能手表所谓的通话功能 , 和广义我们理解的通话功能有很大区别 , 本质上还是通过手机来实现 , 一旦超出蓝牙有效连接范围 , 就没办法正常使用了 。
下半场|智能手表的下半场,该怎么「玩」?
文章图片

这种尴尬在 vivo WATCH 2 上完全不存在 。 由于它支持 eSIM 独立通信 , 自身拥有网络连接能力 , 即便手机不在身边 , 你依旧可以在手表上接听或者拨打电话 。 如果出门忘记携带手机 , 或者遇到手机没电这种特殊情况 , 手表便能很好保证你不会处于失联状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