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大战,迫在眉睫


|耳朵大战,迫在眉睫
文章图片
图1/1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尹太白 编辑/杨博丞
来源/DoNews
关于“耳朵经济”的战争一触即发 。
数据可以为这场战争的必要性提供一些佐证 。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 , 2019年在线音频用户数为4.9亿 , 相较于2018年增加了14.0% , 预计到2020年用户数量可以达到5.4亿 , 其中以有声书、播客等为代表的长音频更容易获得用户青睐 。 同时 , QuestMobile数据显示 , 截止2020年6月 , 在线音频用户月均使用时长为600分钟 , 同比增长75.4% 。
用户群体不断扩大的另一面是市场规模的扩张 。 上述报告还显示 , 2020年在线音频的市场规模同比去年增长55.1%至175.8亿元 , 预计2022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43.1亿元 。
互联网巨头的动向则从侧面表现出了这场战争的激烈程度 。
除了在线音频老牌选手喜马拉雅、荔枝和蜻蜓FM持续发力外 , 2020年以来 , 字节跳动、网易和腾讯等巨头也相继上线了在线音频产品 。
一个不可置否的事实是 , “耳朵经济”的用户群体还在不断提升 , 市场规模也在急剧扩张 , 这一领域已被巨头们视为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 与此同时 , 尽管喜马拉雅、荔枝和蜻蜓FM已在行业内深耕多年 , 但仍不具备造血功能 , 只能依靠资本市场供血才能生存 。
一边要强势抢夺 , 一边要艰难防守 , 这也意味着 , 一场关于耳朵的争夺战已经打响 。
崛起
时间回到2009年 , 当时豆瓣FM利用个性化推荐技术开辟了在线音乐的先河 。 两年后 , 蜻蜓FM横空出世 , 并将产品定位从“音乐”扩展到“音频” , 即“在线收音机” 。 成立当年 , 便迅速聚合起海内外近3000家传统电台 。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 当时蜻蜓FM创始人张强认为在线音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着独特的应用场景 , “如果不能用眼睛 , 你什么也干不了 , 但你还是可以通过听音频内容 , 获得一些知识 。 ”
按照原计划 , 蜻蜓FM预计上线3个月后达到20万用户 ,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 , 上线当月便吸引了超过50万用户 , 第二年这一数字直接翻了一番 , 用户规模达到了百万级别 。
隔年秋天 , 另一个FM玩家上线 。 两位连续创业者余建军和陈小雨在合作的虚拟社区项目失败后 , 也将目光瞄准了在线音频领域 , 并在证大集团的支持下成立了喜马拉雅 , 定位UGC音频分享平台 。
2013年是在线音频行业的分水岭 。 这一年 , 喜马拉雅相继与阅文集团、中信出版社等出版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 截止2019年 , 喜马拉雅坐拥市场上70%畅销书的有声版权 。
相比之下 , 蜻蜓FM虽然行动早 , 但效率过慢 。 直到2014年 , 蜻蜓FM才成功并购央广之声 , 获得大量音频内容版权 。 到了2015年 , 蜻蜓FM终于意识到UGC的重要性 , 于是正式提出PUGC战略 , 但相比从诞生之初就定位UGC的喜马拉雅 , 还是慢了不少 。
版权和UGC落后于人 , 随后兴起的知识付费风口又再次扩大了二者之间的差距 。
2016年 , 喜马拉雅高调入局知识付费 , 上线了马东的付费栏目「好好说话」 , 还顺势造出了国内首个内容消费节——123知识狂欢节 , 而蜻蜓FM则拖到2017年才正式入场 。
来自易观的数据显示 , 2017年市场畅销的付费内容中 , 喜马拉雅占比57% , 蜻蜓FM占比9% 。 蜻蜓FM前COO肖轶也坦诚道:过去几年业务策略确实比较慢 。 其虽是市场先发者 , 但在播客、有声书和知识付费的模式扩张上都处于跟随姿态 , 导致用户和内容体量也被逐步拉开差距 。
在蜻蜓FM和喜马拉雅缠斗的几年中 , 考拉FM、荔枝相继问世 。
作为后起之秀 , 荔枝选择了一条偏向社交的发展路径 , 在当时 , 荔枝添加了私人播客功能和智能推荐功能 , 这为其后来的音频娱乐社区定位埋下了伏笔 。
2018年末 , 蜻蜓FM的用户总数突破4.5亿 , 喜马拉雅则是4.8亿 , 而直到2019年上半年 , 荔枝的用户总数才突破2亿 。
事实上 , 荔枝从FM时代起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就一直很被动 , 其尝试过知识付费、广告、周边电商 , 但都无一成型 。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 , 相对落后的荔枝成功“抢滩” , 率先登陆美股 。
在线音频行业发展了9年 , 老牌玩家依次走过了互联网+、知识付费、直播等多个风口 , 但终究未定胜负 , 三家在线音频虽然建立起了播客生态 , 并培养了一定的用户粘性和使用惯性 , 可至今仍没有一家平台能在领域内形成绝对优势 。
变局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在线音频行业格局已形成三足鼎立之时 , 2020年 , 在线音频行业却陆续冒出了多位重量级新玩家 , 让原本平静的江湖变得暗潮汹涌 。
最具攻击性的是腾讯 。
“长音频将是未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持续发力的战略领域 。 将通过在线音乐和社交娱乐服务的协同 , 助力长音频业务发展 , 加速推动音乐与音频的融合发展 。 ”在今年4月23日 , “酷我畅听”的战略发布会上 ,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CEO彭迦信这样解释道 。
事实上 , 腾讯音乐在长音频市场的布局 , 早在2019年就已开始 。 不仅QQ音乐开辟出“听书”板块 , 引入《庆余年》《盗墓笔记》等原著IP有声小说 , 酷狗音乐推出了“酷狗电台” , 而酷我音乐则发布了“百亿声机”全领域长音频招募计划 , 砸下百亿资源和资金扶持长音频领域UGC创作 。
腾讯音乐相关人士表示 , 目前酷我畅听通过与阅文集团等在线文学平台的合作 , 新增了数千本有声读物内容 , 并拥有阅文集团最受欢迎作品Top100榜单中大部分作品的音频作品改编权 。 除在线文学作品之外 , 还与热门电视剧以及国内漫画IP合作进行音频化改编 。
此外 , 腾讯旗下的微信也向在线音频领域发起了冲击 。 今年12月 , 微信听书App正式上线 , 内容涵盖了有声小说、书籍和各类音频节目 。 通过“集团军”的形式向在线音频发起猛烈冲击 , 这足以见得腾讯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 。
另两匹闯入在线音频领域的黑马是网易和字节跳动 。
2018年 , 网易云音乐上线视频直播后 , 又于2019年9月正式上线全新内容版块“声之剧场” , 主打年轻IP改编的广播剧与有声书推出语音直播 。
今年6月初 , 字节跳动正式上线了一款名为“番茄畅听”的在线音频应用 , 番茄畅听依托于字节跳动免费小说平台番茄小说 , 将番茄小说中的正版小说以音频形式播放出来 。
早在前几年 , B站收购音频平台猫耳FM入局在线音频领域 , 并且划分音频分区加码在线音频 , 而快手也宣布要通过一款全新的播客类产品“皮艇”进军长音频市场 。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 巨头此时扎堆进入在线音频领域 , 其实是在互相卡位 , “大家都想先把长音频的坑占住 , 毕竟长音频对他们未来的整体发展非常有利 。 ”
困境
赛道越发拥挤的同时 , 某种程度上 , 原来的一些问题也被突显出来了 。 在探索在线音频新生态的过程中 , 亏损、内容违规、版权等问题的存在 , 让这一市场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
有数据可供参考的是荔枝 。 作为在线音频第一股 , 荔枝于今年初挂牌纳斯达克 , 但自从上市以来 , 股价便一路下行 , 市值缩水60% , 上市不到一年跌至不足1亿美元 。
资本市场的触礁 , 源于荔枝惨淡的业绩 。 根据荔枝三季度财报 , 其总营收为3.615亿元 , 同比增长10% , 而净利润则为-610万 , 同比收窄87% 。 虽然亏损收窄 , 但荔枝的月付费用户占月活跃用户数的比例在1%以下 , 这意味着其付费转化率并不高 。
盈利 , 是摆在在线音频行业面前一个共同的待解难题 。
不仅是荔枝 , 即便是行业头部玩家喜马拉雅也没能解决这一难题 , 截止2019年5月 , 喜马拉雅付费用户达到了400万 , 付费率仅为5.3% 。
除了盈利难题 , 版权和内容违规是横亘在在线音频平台面前的另一道沟壑 。
现阶段 , 喜马拉雅和蜻蜓FM主要以PGC内容为主 , 有众多有声书的版权 , 但这也在使得内容成本投入过高 , 相比之下 , 以UGC内容为主的荔枝规避了高昂的版权费用 , 但也同样因为UGC内容不好把控 , 使得内容违规、涉黄、侵权等问题频出 。
今年9月初 , 荔枝爆出存在助眠内容挑逗、多名助眠主播诱售低俗色情音视频等问题 , 受到广东网信办等有关部门约谈 , 并被责令关停直播板块“助眠”频道 。 其实早在2018年4月 , 荔枝的ASMR频道就因涉黄问题被约谈 。
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 , 尽管整个在线音频行业发展前景诱人 , 也吸引了各互联网巨头入局 , 但是相比在线音乐、短视频和直播等 , 在线音频本身仍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市场 , 迄今为止 , 也没有真正建立起内容护城河的玩家 。
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战况胶着 , 加上腾讯、字节跳动、网易等新玩家入局搅动市场 , 在线音频市场又将迎来新一轮争夺战 。
而争夺战的关键在于 , 谁能够率先解决行业困境 , 谁就能谋求更为长远的发展 ,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 , 2021年 , 在线音频行业将会重新洗牌 。
【|耳朵大战,迫在眉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