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论语》食养思想的现代诠释之四食寝原则——食不语,寝不言

“食不语” , 是孔子提出的进食原则 。吃饭的目的 , 是为了给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 , 而这些营养是食物经过消化以后才能转换来的 。有人认为消化食物是胃肠的事 , 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 。实际上 , 食物一进口 , 消化的过程就开始了 。吃饭时边吃边谈笑 , 首先会影响到咀嚼吞咽 。作为消化运动的第一步 , 食物入口后在咀嚼肌和牙齿的配合下 , 被机械地分割成小块 , 磨成碎末 。这个过程中 , 食物被磨得越碎越好 , 因为越小的颗粒越能扩大其与胃肠的接触面积 , 越有利于充分利用消化液 , 使食物得到充分消化和有效吸收 。此时 , 口腔周围的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口腔内众多的细小腺体以每天1500毫升的唾液向外分泌 , 像润滑剂一样湿润食物 , 便利吞咽、清洗口腔 。同时 , 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把淀粉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麦芽糖 , 开始了消化食物的第一道工序 。咀嚼过程中 , 还同时向胃肠发出了进食信号 , 使胃肠反射性地分泌消化液 , 做好进一步消化的准备 , 以迎接经过粗加工的乳糜状食物的到来 。[br]吃饭时边吃边谈笑 , 还会由于过度的兴奋、激动 , 使机体突然处于一种应急的反应状态 , 而影响消化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 。边吃边笑 , 容易增加胃肠的负担 , 造成胃肠损伤 , 引起胃痛和慢性胃肠病 。嚼不烂的食物 , 不利于充分利用 , 甚至出现完谷不化的情况 , 既造成营养浪费 , 也不利于被机体吸收 。有人对吃同等食物的两组人作了专门实验 , 发现专心进食者者对蛋白质的吸收率达85% , 对脂肪的吸收率达83% , 而狼吞虎咽者蛋白质只能被吸收75% , 脂肪吸收率仅有71% 。[br]“寝不言” , 是孔子提出的睡眠原则 , 其中包含着他对睡眠重要性和科学睡眠方法的双重认识 。睡眠对人是第一重要的 , 人不吃饭 , 可以活20天;不喝水 , 可以活7天;不睡眠 , 只能活5天 。作为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和机体新陈代谢的组成部分 , 睡眠是无法避免的行为 。没有睡眠 , 大脑细胞就会在疲惫中死亡 , 肌肉、骨骼就会在强直状态下断裂 , 呼吸、心跳就会在无休整运动中停止 , 生命也就不复存在了 。晚上睡得好 , 一方面养精蓄锐 , 保证第二天工作起来有精神;一方面温故知新 , 巩固白天学到的知识 , 使记忆力不断得到强化 。大凡夜里睡得香的人 , 早晨起床后对前一天学过的知识能记忆犹新;夜里睡不好的人 , 回忆起前一天发生的事就模模糊糊 。从某种意义上说 , 睡眠是人身创造价值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 是创造性劳动的延续或补充 。[br]当机体出现疲劳感、精神活动开始减弱、寒冷感产生 , 甚至哈欠连连时 , 就说明需要睡觉了 , 此时是睡眠的最佳时机 。该睡的时间说话 , 就会打乱大脑的兴奋-抑制节律 , 把经过兴奋逐渐转换来的抑制又转换成新的兴奋 , 把睡意赶跑 , 从而造成整个机体生物钟的紊乱 , 直接影响到睡眠的质量 。要保证睡得好、睡得快 , 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该睡的时候 , 做到按时上床、安静入睡 , 以使机体经过充分的调整再发挥其潜在的效力 。日本的研究人员发现 , 睡前3小时进行适当的运动 , 有利于达到最佳的促眠效果和有效地提高睡眠质量 。这是因为 , 人的睡眠过程与体温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 睡眠质量的好坏与体温的峰值有直接连系:体温的峰值越高 , 睡眠的质量越差 。睡前的运动可以提高体温的峰值 , 在睡眠前又刚好把它降下来 , 所以人就能很快入睡 。在现代高楼林立的城市 , 地磁的减弱、噪声的干扰、玻璃墙的刺激、微波的污染等因素 , 都是造成睡眠质量下降和失眠的原因 。[br]有人躺是躺下了 , 可总是睡不着、睡不安、恶梦多 , 起床后没有一点轻松感 , 这就是医学上说的“失眠”或“浅睡眠” , 是睡眠质量不好的表现 , 照样也是造成人体机能退化或发生某些疾病的重要原因 。有统计说 , 全世界有1/3的成年人都遭受过失眠的折磨 , 浅睡眠现象在人群中发生的比例占77.3% 。在我国 , 有20%~3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睡眠疾病 , 老年人群中更高 , 可能达到40%左右 。还有2000万人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症(打呼噜) , 对正常睡眠造成的威胁是颇大的 , 并且还有可能成为某些疾病的诱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