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的婚俗有什么奇特之处 仡佬族婚俗

奇特、古老的仡佬族婚俗
在仡佬族文化中,仡佬族的婚俗习惯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代的习俗 。仡佬族自称“木地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土著人” 。仡佬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仡佬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些仡佬族的婚俗,看看它有什么奇特之处 。
仡佬族婚嫁习俗是一项程序繁杂、礼制规范的民间礼仪活动 。仡佬族早期婚姻是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劳动生活中通过接触,互相了解,相互爱慕产生爱情 。民歌“新编背篼篾条黄,一打猪草二望郎,快把猪草打满背,大树底下摆家常 。”
“新打锄头口口薄,薅草犹如剃脑壳,只要妹妹心合意,薅草薅到豆子角 。”唱的便是仡佬族姑娘与情人相会于野,以天地为证,以大树为媒的自由恋爱 。
封建社会,吸纳了汉文化的婚俗礼仪后,婚姻受到限制,讲究“门当户对”、“三媒六证”,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逐步形成媒证婚姻 。即男方如果看上谁家姑娘,必要通过媒婆(人)去撮合,在征得女方同意的情况下双方才协商婚嫁的具体事情 。
男方不可向女方直接提婚,女方更不会主动向男方提亲,即或与男方有一定的关系,女方也只能将信息巧妙透露给男方,再由男方请媒人提亲,不能请“倒媒”(自己请媒人谈自己的姑娘) 。男方的程序为提亲、发茶、装香、开庚、报期和迎娶 。女方相应为放话、盘媒、备嫁、出嫁 。
一、聘礼
媒人穿针引线后,如果女方没有其他意见,就开始送聘礼(俗称“拿人情”,人情分为“一道人情”、“二道人情”、“三道人情”) 。
第一道人情(头道人情)比较简单,称素人情,为白糖、土酒、面条、鸡蛋等;务川《南园记事》所说“婚礼不移聘币,初通媒投红东,不书名,以致意,谓之头媒……”,此时,只涉及到女方父母,直系亲属 。
二道人情就是荤人情,除配制糖酒外,还要配猪肉(俗称“条换”),这要扩大到外公外婆、表叔、干爹干妈 。
第三道人情又叫“装香”,就是在二道人情的基础上还要给女方的姑娘配布匹(衣服)、鞋、袜,女方父母要砍(吃)猪脚杆(猪腿),这是十分重要的,人情要再次扩大,并要通知什么时候的酒(女方分姑娘的酒席),以便那个时候亲戚都站拢来 。这时女方要在香龛面前烧香、烧纸,要开年庚生月,生辰八字,确定婚期 。
吃了三道人情的姑娘,就是未过门的媳妇 。男方可随时到女方走动,特别是农忙时期,女方家大小事务更是义不容辞 。三道人情之后,姑娘要缝制给未来丈夫的衣服、鞋子、鞋垫等 。
二、婚嫁
婚期临近,女方家长就要选上好的木材,最好的木匠忙于办(打)嫁妆,嫁妆有桌子、板凳、柜子、衣柜、火盆架、洗脸架等生活中用品,有时是双套的 。有钱人家还要打发耕牛、田地、契约甚至陪女 。
1、哭嫁
婚期的前几天,姑娘开声哭嫁,寨子里、村子里的亲朋好友都站拢来 。姑娘在哭嫁期间一般不吃饭,只吃些麻饼、酥食等 。哭嫁的顺序大体为父母、直系祖辈在世者、干爹干妈、直系长辈,平辈主亲由长及幼,一般亲朋以先后到来为序 。
临出门上轿前,要在堂屋神龛前专门哭逝去的祖先,谓之辞祖 。哭嫁的时间1至4天不等 。姑娘哭嫁时,被哭者可陪哭,主要是至亲长辈劝慰,也可赠给现金,谓之“眼睛水钱”,多为一般亲朋、闺友 。哭嫁歌词自成系列,有完整的套词,姑娘哭嫁时,也可结合自身家世、处境,现编歌词 。
2、迎亲
务川仡佬族嫁姑娘(也叫分姑娘、追姑娘),通常姑娘出嫁要坐轿子(根据女方要求) 。男方要提前将轿子装扮得十分漂亮,并准备彩礼,在红丝与邻县沿河一带,男方女方的婚期是错开的,女方头一天,男方第二天,男方要准备专门的迎亲队伍,抬上轿子,将彩礼、福纸等必须东西于女方正席日午时左右到达女方,并在院外吹乐等候,男女方各有一人专门负责接待者,称押礼先生 。
双方押礼先生要作揖供手,对四言八句,几步一席,从院外到堂屋,才算通过 。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过程逐渐简化,成为一种形式,古时是非常讲究的,男方请的押礼先生要是不会说,很可能进不了屋 。
之后,便是摆盆,女方在堂屋置两张方桌相连,男方将所带彩礼一一摆上,由男方押礼先生主持,新郎在堂前作揖叩首,请女方亲人到堂前受揖、喝酒、接彩礼 。接着是男方接亲队伍分亲疏论辈份落座,女方派专人陪客,按最高礼节“三幺台”接待 。
这期间,新娘要出来装烟,哭媒人和客人,每位被哭者按礼都要递上“眼睛水钱”,多少不论 。新郎自然少不了,少则800元或1200元 。宴席的吃法也是有讲究的,先茶后酒,然后是饭,便要在茶、酒、饭、菜(膀)第一次上来时,递上相应礼书(红纸封,内包礼钱) 。
宴席结束后,男方接亲的队伍可稍事自由活动,然后留下来坐夜 。(主要是男方内亲与唢呐队伍,不得睡觉,只能在堂屋玩)夜里,女方有专人负责炭火取暖和霄夜,唢呐则要一趟一趟吹,新娘也要间歇性出来招呼(哭)几回,每一次,被哭者照例要拿“眼睛水钱” 。
天要亮时,新娘洗脸梳头,装扮齐备,将所要带走物品收拾好 。天亮后,男方接亲队伍开始捆挷家具,进行分工,新娘则辞别(哭)父母和亲人,由专人带着出阁,出大门时要踩过一个筛子(表示“天罗地网”,“镇一切邪魔”),筛子上摆着点燃有七根灯草的桐油灯(表示“七仙女”,有七仙女那样的心灵手巧,有照亮心扉之意) 。
筛子摆有12个或24个铜钱(每年十二个月)大吉大利 。有的“开光”要用鸡,要烧纸,要烧长钱,“先生”念了些咒语之后将鸡甩过轿顶,以预卜姑娘婚后运气、福气 。这时新娘就从新郎手中接过一丈二尺红布,拴在轿子里面的四周(起固定,防颠簸,晕轿之用),戴上铜镜(避邪),在有福之人(生有多个男孩、孝顺父母,贤慧的女人)的牵扶下走进轿子,轿子“起身” 。新郎则要在堂屋香火下烧纸,作揖叩首,拜别女方祖宗,才离开 。
姑娘到了婆家,再由有福之人牵出来 。这时男方堂屋、香龛早已布置得红红朗朗,烧了纸钱,点燃了两根雕刻有龙凤的大喜烛,新郎新娘向男方祖宗、父母、磕头,礼事者则递上酒和早己准备好的礼物(多为衣服或鞋之类) 。
男方父母便双双牵起跪在地上的一双新人,“封赠”几句大吉大利的话 。接着“喊礼” 。喊礼人站在大门上喊:“某某伯伯、叔叔、保爷、保娘堂前受礼!”被喊到的亲人,一一到堂前受新娘、新郎叩头,拿人情(钱) 。
“礼”行结束,新郎新娘拜堂,送入新房 。新娘入房后,男方家小弟弟(或小妹妹)要给过门的嫂嫂打洗手水 。嫂嫂要给小弟弟(小叔子)发“红”钱 。如果没有小弟妹,也要在直系亲属中依次找) 。
3、送亲
姑娘出嫁时,女方家要组织专门的送亲队伍 。一般8至12人,也有更多者 。送亲的队伍有男有女,男的主要是为确保姑娘不受轿夫们的嬉戏和轿子的平稳,谓之随轿 。送亲队伍将姑娘送到男方家后,男方要盛情接待(按“三幺台”礼),然后由新郎礼送返回 。
4、闹洞房
新娘进入新房后,男女老少挤在洞房内,向新娘索要其从娘家带去的糖果、葵花、花生等,家境殷实的女方家庭还要放些硬币在糖果葵花花生里 。仡佬族风俗,闹洞房“三天不分老少,不论辈分,不论年龄,也不问结过婚否” 。
5、回门
三天后,新婚的新郎领着新媳妇,带上好酒、好烟、好吃的东西到岳父母家看望,谓之“回门” 。旧时,仡佬族其他婚俗还有:娃娃亲、指腹为亲等 。
娃娃亲指娃娃还背在背上(幼年),双方的父母就把他们许配成亲,待成年后再办婚事,有的十一二岁就办婚事 。指腹为亲指双方父母对尚怀在肚子里的孩子指腹为亲,如果生下是同性,则结为兄弟、姐妹,是异性则确定亲事,双方开始礼尚往业,待成年后结为夫妻 。
此外仡佬族还有“鸡卦酒”、“新娘敲掉牙”、“把门枋”、“追姑娘”和“打湿亲”习俗,在仡佬族婚俗里也很有特色 。
订婚的“鸡卦酒”
仡佬族人订婚时,要吃“鸡卦酒”,这是杀鸡后用鸡股骨占卜求吉利 。“鸡卦”谐音“吉利的卦”,目前已不再按原始的“神判”那种形式去细细讲究鸡股骨上的纹样是吉是凶,而是把吃订婚酒统统称吃“鸡(吉)卦酒” 。
吃“鸡卦酒”是在姑娘家举行的,未来的女婿上未婚妻家认岳父母,向岳父母敬献“鸡卦酒”,第一碗酒必先敬献给岳母,岳父在吃第二碗酒时也要恭维老伴一番,说“娃娃是她养大的,要由他娘作主 。”有人说,这是人类母权制在婚姻上由母亲做主的遗风 。
新娘敲掉牙
仡佬族女人出嫁时要自动打掉上颚大齿1-2颗,说是怕女人伤害夫家而产生的习俗 。夫家视处女为一种可畏的东西,需打掉牙然后才敢与之成婚,个中古远民俗遗风意味深长 。
把门枋
“把门枋”是新娘离家出嫁时,要双手紧紧地拉着门枋表示不肯离去 。这时候,媒人就要过来强行拉开新娘的双手,牵着新娘离开娘家 。
追姑娘
“追姑娘”是姑娘出嫁前要放声号哭,唱“哭嫁歌” 。出嫁前还要乘人“不备”而“逃跑”,让嫁家婶娘嫂子等女亲戚把她找回来 。离娘家出嫁前要拜别娘家祖宗,姑娘的父亲要解开她衣领边的扣袢,表示出嫁了的闺女已不是本家氏族的成员而加入夫家氏族中去了 。
打湿亲
“打湿亲”则是在新娘娶进夫家之时,一跨进屋,就要用夫家准备好的清水洒向接亲的人 。传说这样可让清水淋去邪魔求个吉利 。
和其他民族不同的还有:仡佬族往往是新娘出嫁时,要撑着伞由迎亲和送亲的人伴送步行到婆家 。到夫家后也不兴拜堂,直接就被引入洞房 。嫁装也不是在出嫁的喜日里带到婆家的,而是在生下头胎小孩满月后,才由娘家把嫁妆送到夫家 。
【仡佬族的婚俗有什么奇特之处 仡佬族婚俗】仡佬族的婚姻,多为父母包办,重彩礼,现在也改变了,选择吉日后,迎亲这天,新娘由接亲人和送亲人陪同撑着伞步行到婆家不拜堂,直接把新娘引入洞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