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桂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桂枝去皮,五两(15克),芍药三两(9克),生姜切,三两(9克),甘草炙,二两(6克),大枣擘,十二枚(4枚)[服用方法]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治则方解]
病机:素体阳虚,外受风寒,不能制水,水寒之气上逆 。
治则:温通心肾,平冲降逆 。
方义:本方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重桂枝用量增强其通阳降冲之力 。
[辨证要点]
本方所治之证以少阴阳虚为内因,外受风寒和精神刺激为诱因 。临床上,凡奔豚气、神经官能症或因风寒之气直中下焦而见心悸,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或腹部触之硬如板样,发作时自觉痛苦不堪,手足冷,舌淡苔白,脉弦等症者,均可用本方治疗 。
刘渡舟教授认为,临床常见的某些心脏病患者,可出现奔豚气,其人自觉气上冲胸时,便发生早搏、心律不齐、心悸憋闷、室息等症状,用本方治疗,效果满意 。
[仲景方论]
《伤寒论》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
[注家方论]
1.方有执《伤寒论条辨》:与桂枝汤者,解其欲自解之肌也 。加桂者,桂走阴而能伐肾邪,故用之以泄奔豚之气也 。然则所加者桂也,非枝也 。方出增补,故有成五两云耳 。
2.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桂枝汤,太阳经药也 。奔豚,肾邪上逆也 。用太阳经药治少阴病者,水邪上逆,由于外召寒入,故仍从表治,惟加桂二两,便可温少阴而泄阴气矣 。原文云更加桂二两者,加其两数,非再外加肉桂也 。
3.柯韵伯《伤寒附翼》:寒气外束,火邪不散,发为赤核,是将作奔豚之兆也;从少腹上冲心,是奔豚已发之象也 。此因当汗不发汗,阳气不舒,阴气上逆,必灸其核以散寒,仍用桂枝以解外,更加桂者,补心气以益火之阳,而阴自平也 。
4.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少阴上火而下水,太阳病以烧针令其汗,汗多伤心,火衰而水乘之,故发奔豚,用桂枝加桂,使桂枝得尽其量,上能保少阴之火藏,下能温少阴之水藏,一物而两扼其要也,核起而赤者,针处被寒,灸以除其外寒,并以助其心火也 。(名医验案]
1.刘渡舟医案
北京崔某某,女,50岁 。其症颇奇,自觉一股气流,先从两腿内踝开始沿阴股往上滚动,至小腹则腹胀,至心胸则心悸不稳,头出冷汗,胸中憋气,精神极度紧张,有死的恐怖感 。稍呆一会,气往下行,症状随之减轻,每天发作三、四次,兼见腰酸,白带较多 。患者面色青黄不泽,舌胖色嫩,苔白而润,脉弦细数无力 。辨证:此病名“奔豚气” 。从内踝上冲(不从小腹)为仅见之症,凡犯上之气必因上虚所致 。今心阳虚而火不旺,肾之阴气得以上犯,夫阴来搏阳,虚阳被迫而与之争,故脉虽数而按则无力 。弦脉属阴,阴盛则上逆,舌质胖嫩,无非阳虚之象,阴来搏阳,凡阴气所过之处,则发胸闷心憋,心悸不安等,亦勿怪其然,治当助心阳伐阴降冲 。疏方:桂枝15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7枚 。另送服“黑锡丹”6克,共服五剂,其病不发而愈 。
2.岳美中医案
老妇年七十,患呕吐,腹痛1年余 。询其病状,云腹痛有发作性,先呕吐,即于小腹结成瘕块而作痛,块渐大,痛亦渐剧,同时气从小腹上冲至心下,苦闷欲死 。既而冲气渐降,痛渐减,块亦渐小,终至痛止块消如常人 。此中医之奔豚气 。患者因其女暴亡,悲哀过甚,情志经久不舒而得此证,予仲景桂枝加桂汤:桂枝1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水煎温服,每日1剂 。共服14剂,奔豚气大为减轻,腹中作响,仍有1次呕吐 。依原方加半夏9克,茯苓9克,以和胃蠲饮,嘱服10剂 。药后,时有心下微作冲痛,头亦痛,大便涩,左关脉弦,与理中汤加肉桂、吴萸,数剂而愈 。
3.谢富晋医案
邓某,女,18岁 。无明显诱因出现食后倦怠思睡,渐至出现食后嗜睡,每次非睡半小时以上不可,醒后又如常人,经治疗效果不显,已病半年之久 。伴有头晕目眩,面白,神倦乏力,四肢不温,时或发热,自汗,舌苔白而微腻,舌淡红,脉濡缓 。处拟桂枝加桂汤:桂枝15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5枚,日1剂,水煎服 。服药3剂后,伏案20分钟即醒,再予原方5剂,服后能坚持食后不睡,但仍有食后困倦思睡,又服8剂,诸症消失 。随访1年,未见复发 。
[长沙方歌]
气从脐逆号奔豚,汗为烧针启病源,
【桂枝加桂汤经典医案、方论】只取桂枝汤本味,再加二两桂枝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