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在他《平凡的世界》一书中,大赞河南人,为什么?
我从来就觉得河南人了不起,自古多少英雄豪杰是出自中原大侠 。他们吃苦耐劳,坚强不屈,讲义气遵孝悌 。可是改革开放以后,怎么河南人就被人瞧不起了呢?确实在南方有不要河南人的现象,这真是个历史的误会 。前年我在郑州候寨呆了一年,河南的同事们还是很友好很真诚,特别是小姑娘们同事很纯洁很传统,就像七八十年代的人,说明家教很传统 。
其他网友观点这里是熊二读史,一起来读河南文史 。(本文约950字,阅读需时3分)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虽然讲的是发生在陕西黄土塬上的故事,但是与其东邻河南也有不少的关系 。
【路遥在他《平凡的世界》一书中,大赞河南人,为什么?】
文章插图
小说中的主人公,与河南人有不少交集 。
其中孙少安与河南人的关系最多,不仅经常外出遇到河南人,得到河南人的热心帮助,甚至他的制砖机也是在河南买的,技术纯熟的砖厂烧砖大师傅,也是河南人 。
路遥对河南人多持肯定与赞赏之态度,借由小说主角之口,表达了他对河南人的整体印象:“河南人最大的秉性就是乐于帮助有难处的人,而且豪爽好客,把上门的陌生人很快就弄成了老相识 。”是的,朴实厚道是河南人的重要标签 。
《平凡的世界》中有两处,给河南人特写的镜头,让我们得知陕西与河南不可分割的关系 。
一、孙少安夜走米家镇 。
正在他无地安顿,困窘无奈之时,看到路边有个铁匠铺,深夜还传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就敲门进去借个火 。在听口音知道铁匠铺师傅是河南人后,作者娓娓忆起,黄土高原上几乎所有的铁匠都是河南人,河南人的吃苦耐劳,让少安大为感动 。
二、铜城河南人聚居地 。
位于鄂尔多斯地区南缘的铜城出产煤,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全国各地的移民,而其中的三分之一就是河南人 。
为什么陕西这么多河南人呢?路遥也给出了解释 。
就是因为1938年那一次黄河人为决口,造成了大水灾,河南人遭灾后顺着陇海线向陕西逃荒,因此大部分逃荒者都就近落户在黄土高原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1942年,逃荒陕西的河南人
河南人豁达豪爽,大都直肠热肚……加之大都在铁路和煤矿干粗活,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 。铜城……由于河南人最多,因此公众交际语言一般都用河南话 。在铜城生活的各地人,都能操几句河南腔,哼几句嗯嗯啊啊的豫剧 。路遥用生动的文笔,描绘出一幅陕西人心中的河南人历史与生活场景 。陕、豫相邻,河南人口众多,在近代又屡经灾荒,因此外出求生者众 。
陕西是河南人逃灾的一个重要地区,近代有很多河南人在黄土高原生根发芽,生生不息 。而这些河南人,也将中原大地的质朴与勤奋带到了黄土高原 。
客观上看,这群人背井离乡,正像现在无数在外务工的河南人一样,他们热心,互相帮助,勤勉而踏实 。生活习惯不同,习俗有别,也造成很多外地人对河南人有一些微词,但是不可否定的是,绝大多数的河南人,正如路遥笔下所写,都是豁达豪爽,勤勉质朴的 。
文章插图
这与生长于黄土高原的陕西人的性格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质朴勤劳的性格 。因此,陕西人最能与迁居于此的河南人产生共鸣 。
文章插图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熊二读史 。
其他网友观点陕西的河南人生活水平普遍高于陕西本地人,原因有二,当年逃荒大多是扒火车过来的,落脚点都是铁路沿线的中心城市,偏远山区的几乎没有,在城市边上随便搭个棚就安家了,铁路沿线活也好找,生存相对容易,这些河南难民多从事的铁路及厂矿企业,解放后顺理成章地成为市民,工人阶级,经过几十年的城市变迁,当初的棚户区早已变成高楼大厦,赖以栖身的城墙根也已成为繁华闹区,这些难民的后代也成了腰缠万贯的拆迁户,第二个原因就是河南地处中原,天灾人祸不断,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河南人天不怕,地不怕,敢闯敢干,为了生存不惜一切的性格特点,而且河南人出门在外不忘故土,特别抱团,在陕西的河南移民已经是第四代,第五代了,依旧乡音不改,操着标准的河南乡音,生活习俗与陕西当地人格格不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过红白喜事,请河南豫剧团的一定是河南移民,陕西本地人过事请的则是秦腔剧团 。
推荐阅读
- 《Burn》MP3歌词-Ellie Goulding
- 《海湾圣诗》拍卖到99000英镑 世界最贵的书
- 《解语花》MP3歌词-妖言君
- 《摩天大楼》baby哭得太多令人心疼,“普普”没哭却演技精湛
- 《雪莲花》MP3歌词-华语群星
- 电影《致青春》之结局! 电影致青春结局!
- 经典语录名句赏析 电影《荒野猎人》经典台词对白
- 《且听凤鸣》三位反派结局,坏事做尽,死有余辜
- 《马氏文通》写于1898年 世界最早的文言语法书
- 《说》MP3歌词-萧敬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