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古代士人的弃妇情节?

所谓古代士人的弃妇情节,实际上就是怀才不遇 。

中国古代除了君王和贵族,普通平民分士农工商四个层级,其中士是最高层级 。

士人的第一大特点就是有文化,读书识字 。这在文盲率超过95%的古代社会,是了不得的长处和优势 。

其次,士人不屑于从事体力劳动,也不大会经商做买卖 。士人从事的是脑力劳动 。但是古代没有什么文化产业,卖文无以为生,所以只能货卖帝王家 。

第三,士人大多自视甚高,因为饱读诗书,就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 。因此对于买家有很高的期望 。

然并卵,士人不懂的是,面对买方市场,而且是独家经营的生意,卖方的士人早就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让买方挑三拣四 。再说了,饱读诗书不等于就会治理国家,写几首诗词解决不了边患和民生 。

事实也如此,很多士人没能让买方开出合适的价格,甚至被买方拒绝与其交易 。自视甚高而被买方无视或轻视,期间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但是,你不卖给独一无二的买方,别无选择 。既不满买方,又不敢得罪买方,于是便产生了“怨妇情节”,表面埋怨,实际期盼,扭扭捏捏令人作呕 。

【怎么看待古代士人的弃妇情节?】这种扭捏到今天依然存在 。


怎么看待古代士人的弃妇情节?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谢邀

我各人认为,这与古时文明和思想有一定的关联 。

古代人的野蛮和人性没有受到现代文明和思想制约,动物的野蛮和人性占领着主导性 。加上男人的强势女人的弱势,男人就方显出男人的野蛮男人的人性 。

在野蛮和没有文明的社会里强者为王的众林法则就是真理 。

强者玩弄欺负弱者好像天经地义,

现代女人的解放得益于现代文明思想是分不开的 。

所以当时的男尊女婢是当的社会文明和男人强势有关的 。

其他网友观点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始终萦绕着古代士人(读书人)所作的“弃妇 情节"文学作品,或款款深情、或亦悲亦丽,为红颜所咏、为红颜所泣!

怎么看待古代士人的弃妇情节?

文章插图

这些如泣如诉、声情并茂的弃妇作品,真切地抒发了文人对当时女性的痛苦、怨 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文人对红颜女性的深深同情与关爱 。同时,通过作品其实也更多地是表达了文人自己的悲情内心!

政治上的无可奈何,社会上的兵荒马乱,知识分子对皇权的人身依附……文人通过借助弃妇形象来寄托抒发自己被猜忌、被迫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独怨念情绪 。

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通过凄凄惨惨的琵琶之声,一个弃妇,一个逐臣,互相倾诉,相互观照,都从对方的骨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凄惨人生,两人由此获得了高度的认同 。难怪白居易高呼: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也难怪白居易在听完琵琶女第二次琵琶之后,“江州司马青衫湿”,我敢肯定,这眼泪不仅是为弃妇而流,更多的还是为白居易自己而淌!


怎么看待古代士人的弃妇情节?

文章插图
士人的弃妇情节,其实就是一种"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同病相怜所至,一旦不被选择,不被重用,报国无门,学无所用,或者骤然失宠,流放他乡,成为迁客骚人,他们人生的支柱就会坍塌,内心的失落与弃妇无异!

因此,在古代读书人的潜意识之中,士人与弃妇两者不知不觉地就达成了微妙的结合,在某种意义上说,二者形成了一种相似的人格和品质!因此,古代士人是借弃妇之言抒发文人之悲,这就是古代士人的弃妇情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