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谢邀回答

孔融自幼聪慧,懂礼仪,其让梨的故事写进了《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被世人传颂 。很多人对他的前程抱有很高期望,这里所提到的问题也反映了对他后亊的关切 。

很可惜事与愿违 。孔融性格豪放不羁,高傲自满,顶撞上司,不计后果 。后来在曹操手下做事,屡次诋毁曹操所为,引起曹操极大不满,以致动了杀机 。曹操指使丞相路粹以“招合徒员,欲图不轨”“谤讪朝廷”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将孔融处死,时年56岁,並被株连全家 。

说到这里该明白为什么老师不讲孔融后传了吧?

其他网友观点

要说中国古代四大天才少年,非甘罗、孔融、曹冲、司马光四人不可,甘罗十二岁拜相,孔融四岁就知道让梨,曹冲五六岁就会秤象,司马光更是不得了,从小就会砸缸,时至今日的小学生,都被要求向他们学习 。

西方童话故事一般讲到公主和王子在一起之后就结束了,其实中国的童话故事更短,这些天才少年仿佛永远都长不大,甘罗和曹冲确实都没有长大,甘罗在拜相之后就再也没有史料记载去了哪里,坊间都说甘罗在和王后下棋的时候,趁着捡棋子的功夫捏了一下王后的脚被砍了,而曹冲是在未成年的时候病逝 。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文章插图

长大的天才少年,只有孔融和司马光,这两个人可不得了,司马光后来还当了宰相,写了《资治通鉴》,当然,老师们没有讲的是司马光后来成了保守派的头子,阻挠王安石变法,我有的时候都怀疑他砸缸的故事是不是他小时候撒的谎,如果他懂得砸缸救人这样变通的道理,为何不懂得变法才能图强呢?

相对于司马光的人生转折,孔融的人生简直就是大反转 。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文章插图

我们知道孔融是因为孔融让梨的故事,事实上在《后汉书·孔融传》中并未提及让梨的事,孔融真正成名是在其父亲去世的时候,孔融因为悲伤过度,连站立都不能,正因为如此,孔融在州郡得以成名 。

孔融所处东汉末年时期,还没有科举考试,想要当官必须有人举荐你,想要被人举荐,孝廉是很重要的东西,不孝的人是没有资格当官的,而提出对父母尽孝,对兄长尊敬这一个做人准则,正是孔子 。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文章插图

作为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孔融多多少少还是沾了不少光,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的地位逐渐提升,到东汉末年的时候,儒学的影响力已经十分巨大,孔融自幼的名气,再加持孔子后人的荣光,尤其是自己又会写一手好文章,自然受到当时文人的追捧 。

本来根正苗红,想要不成功都费劲的孔融,最后为官之路却颇为坎坷,成年后孔融被征召为官,但是为官之时常常因为性格上的原因与同僚或者上下司出现矛盾,当时何进晋升为大将军,孔融被上司派去祝贺,结果因为门人通报不及时,孔融夺回名片就走了,这在汉朝时期会被当作是一种轻蔑的表现,当时何进府上的人建议派剑客把他杀了 。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文章插图

何进没什么文化,他的门客建议何进不要杀孔融,容易得罪文人团体,对名声不好,不如以礼相待,结果何进还征辟孔融为大将军掾属,由此可见,杀猪出身的何进尚且惜名,反倒是光环下的孔融有点上头了 。

何进的这个举动当真是害了孔融,让孔融的脾气不但不知收敛,反而认为依靠跟人“叫板”还能受到重用,反正你又不能拿我怎么样,这样的孔融每次当官都当不了多久,三番五次被征用,三番五次又被搞家去 。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文章插图

最后被董卓给安排到北海国当丞相去了,其实这对孔融也是一个很好的历练机会,孔融在京城的时候,看不上那个,瞧不起这个,是骡子是马出来溜溜看 。

当时的北海正处于黄巾起义的重灾区,正是证明孔融的最佳时刻,当然,文人带兵要是能击退敌人,还要武将做什么,在孔融的领导下,北海的黄巾之患反而愈演愈烈,北海也被黄巾包围了 。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文章插图

最后还是刘备前去解围,建安元年的时候,孔融又被袁谭打败,最后丢弃妻子而逃,多亏曹操收留了他 。

按理来说,孔融作为文人是建安七子之首,曹操虽是政客,但也是三曹之首,在文学上颇有造诣,两个人应该很投机,曹操又在孔融最危难的时候提了他一把,结果这两人后来是仇人见面,分外脸红 。

在孔融的后半生里面,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与曹操抬杠 。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文章插图

比如曹操当时颁布了一个禁酒令,孔融就跟曹操唱反调,曹操为什么颁布禁酒令呢?因为当时正处乱世,粮食生产严重不足,酿酒会浪费粮食,为了保证粮食够用,曹操下了这个禁酒令,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说,都说得过去 。

但是偏偏在这个时候,孔融要与曹操唱反调,宣扬喝酒是自古以来的美德,遭到曹操的厌恶,除此之外,孔融还经常讽刺曹操,曹操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孔融杀了 。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文章插图

当然,曹操杀孔融也不是平白无故,而是有着充分的理由的,当时曹操提倡以孝廉治理国家,继续推行汉朝以来的文化策略,大概孔融是为了跟曹操抬杠,故意说了一句“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 。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

大意就是,儿子不过是父亲情欲的产物,母亲不过生子的容器,真不知道为何以孝道而成名的孔融,是怎样说出这样的话,相传孔融为官的时候,吊唁父亲,有一个人哭的感情不够投入,还被他杀了,如果为真的话,只能说孔融是一个严重的多标,对别人要求很严格,对自己要求很宽松,

曹操以孔融这番言论,定其死罪,大概也算是孔融的宿命了 。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文章插图

其实,除了小学课本里面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夸孔融外,在大多数史学家眼中,都看不上孔融,比如我在开头说的与他齐名的司马光,就在《资治通鉴》中评价孔融:“才疏意广,讫无成功 。高谈清教,盈溢官曹,辞气清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 。但能张磔网罗,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愿附也 。其所任用,好奇取异,多剽轻小才 。”

简单点说,就是志大才疏,清流典范,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

其他网友观点

俗话说“三岁看小,十岁看老”,孔融长大后也是相当有出息的,不仅政治上有所建树,官至北海相、太中大夫等,曾给朝廷提过不少中肯的建议;而且在文学方面也很有成就,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

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他的人品,待人宽厚真诚,做人光明磊落 。看到别人有缺点,总是当面指出来,背地里却充分肯定人家的长处 。他还乐于推荐贤良之士,各地的志士都很信服他,家里也总是宾客盈门,高朋满坐 。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文章插图

孔融纵有千般好,但有一个特点却为世人所不容,那就是才高气盛,做事从不考虑后果,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对高官显贵也从不避讳,因此,每每做出一些惊涛骇俗的事来 。

有一次,河南尹何进升迁为大将军,丞相杨赐派孔融拿了名帖去贺喜,可把门的没有及时通报,孔融一怒之下,夺过名帖就回去了,还就此事说了一些“狐假虎威”的话,何进的手下觉得是奇耻大辱,想派剑客追杀孔融,但有人劝何进说:“孔融很有名望,您要是杀了他,天下的有识之士都会离你而去 。不如给他个礼遇,可以召示天下 。”何进觉得有道理,就征召孔融去他那里做官 。

当时袁绍、曹操的势力逐渐扩大,但孔融不依附于任何人,有人劝他应审时度势,有意识地进行结交 。孔融知道袁、曹的最终目的都是夺取汉家天下,不愿和他们同流合污,一怒之下,把劝他的人也给杀了 。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文章插图
曹操攻下邺城后,曹丕看上了袁绍的儿媳甄氏,曹操就做主让曹丕娶了甄氏 。孔融一听到这事,立马给曹操写信讽刺他:“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曹操不懂什么意思,就问孔融这出自哪部经典,孔融笑道:“按现在的情况,不正是这样吗?”拐着弯骂曹操呢!

后来,曹操发布禁酒令,孔融又多次投书反对,信中极尽傲慢之词;孔融又曾上书请曹操遵循古制,千里之内不封侯 。曹操就觉得孔融好像什么事都针对他,像一只苍蝇围着甩不开 。又因孔融名望太大,不好贸然动手杀他 。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再后来,有个与孔融有私怨的人郗虑,使人诬告孔融,说他任北海相的时候看到王室动荡,因此招募徒众,图谋不轨,毁谤朝廷 。身为朝官,不遵守朝廷礼仪,上朝时衣冠不整,唐突宫掖,还曾和祢衡一起说出了有辱朝廷的大逆不道的话 。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文章插图

曹操正好以这个为借口,便把孔融抓了下大狱,过后将其问斩,尸体弃于市场,横尸街头 。那年孔融56岁,而且孔融的老婆、两个孩子,无一幸免,全部被处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