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成王败寇,但为什么黑项羽的人很少,而黑汉高祖刘邦的人却很多呢?
虽然说是成王败寇,但历来只要把项羽和刘邦放在一起比较,人们总会更倾心于项羽 。刘邦能战胜项羽,是因为会用人,能隐忍,在“汉初三杰”的帮助下,战胜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 。可这种结果并不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刘邦的品行又屡屡遭人质疑 。
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黑刘邦的人总是多过黑项羽的人 。
亡秦战争中,项羽当先,刘邦作用不够突出当初对战秦军时,赵王被章邯、王离率军围困在巨鹿 。楚王分兵两路,一路宋义为主帅,项羽为副将驰援巨鹿 。一路刘邦为主将,进军关中 。并承诺,谁先夺取关中,谁就会被封为“关中王” 。
为了让楚军坐收渔翁之利,宋义迟迟不肯进军 。项羽一怒之下杀了宋义,破釜沉舟 。赢得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巨鹿之战 。俘虏王离,降服章邯,大破秦军四十万主力,拉开了秦国灭亡的序幕 。
而此刻刘邦却趁着项羽和秦军主力作战之际,率先进入关中 。以后世眼光看来,项羽英雄豪气,在亡秦战争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刘邦却在暗中不断壮大自己,并没有做出太多贡献 。
文章插图
刘邦自身能力不足,个人行为不光彩
刘邦一生最聪明的事情就是启用了萧何、张良、韩信等人 。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刘邦才能打败西楚霸王项羽,从而建立大汉朝 。可刘邦个人品行却遭到了世人的质疑,他做过哪些事呢:
项羽和刘邦对峙,抓了刘邦父亲,并扬言要煮了吃 。刘邦竟然说:吃的时候别忘了分我一杯羹 。虽说这算是战略考虑,但也足见刘邦流氓品性 。建立汉朝后,兔死狗烹 。刘邦善用人,但也善妒人,打败项羽后便着手清除异姓王,巩固刘姓势力 。一些功臣如韩信、英布等人不是被逼造反,就是被杀 。刘邦军事能力不足,自己带兵攻打匈奴,却被围困于白登,最终靠行贿才得以逃脱 。有人说他能取能伸,也有人说他没有项羽的英雄霸气,为了活命不择手段 。总之,比起项羽的直爽,刘邦的性格以及个人行为事迹,缺少了帝王应该有的气魄和正派 。人们更喜欢项羽的英雄气概 。
文章插图
项羽是悲情式英雄,更符合人们审美预期
项羽前有巨鹿之战以少胜多的豪气,后又乌江自尽的悲情落幕 。为人仗义直率,不似刘邦虚伪狡诈,诸多小人行径 。还有“霸王别姬”的美人故事千古流传 。
英雄、美人、悲情,强烈的反差形成了极具冲击的人格美 。千年来,文人墨客不断渲染,项羽的形象也越来越符合人们的英雄审美意识,刘邦也越来越像个奸诈小人 。
换句话说,项羽也是世人的英雄梦,人们期盼豪情,又感叹悲情,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项羽,每个人周围又尽是小人 。
文章插图
千百年来,喜欢项羽的人永远多于喜欢刘邦的人,以前是,今后也一样 。
其他网友观点人的一生就是奋斗的一生,无论古人还是今人,但是,上山的路是那么的狭窄,因此,很多人倒在了半山腰,无法一览众山小 。但是,对于这些失败的人,历史并不能掩盖他们曾经做出的努力,所以,成败固然重要,不过,我们不能仅以成败论英雄!
刘邦是英雄吗?当然是,这是毫无疑问的 。只是,当人们谈论这个英雄时,总结他的一生总是“乡村无赖汉,厚黑成帝王 。”因为他对待功臣的态度和自身的一些令人诟病的地方,后世之人对他评价总是带着那么一点贬义的味道 。
文章插图
其实,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今天的人们,也会在茶余饭后讨论一些朋友同事,往往因为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各人素质也参差不齐,往往教育程度低的说话做事会有些偏差因而被一些人鄙视这也是一种惯例吧 。因为刘邦并没有受过什么正经的教育,抛开皇帝的称号,他实际上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农民混混儿,所以,他粗鄙,好色,滑头,甚至于有些无耻 。因为他的这些缺点,所以刘邦的历史形象就大打折扣 。
文章插图
同样的,项羽是英雄吗?答案是肯定的,秦朝末年,项羽叔侄揭竿而起,带领八千子弟兵溯江而上,反抗暴秦,拯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只是,他遭遇了更适合那个时代的刘邦,曾经的荣光在垓下之围中灰飞烟灭,最终自刎身亡,不亦悲乎 。
在评论这两个人物时,我们不能仅仅以成败去讨论他们,而是他们一生的是非功过,才是对历史最大的尊敬,也是对两位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那么,为什么今天的人们更多的喜欢项羽,对刘邦则有些不感冒呢?
一.我们都有同情心在我们走在路上时,如果碰到乞丐和遇到困难的人时,我们总会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零钱,或者询问情况,看看能否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因为,我们都有七情六欲,也都有恻隐之心,面对比自己差的人时,我们总会伸出援手 。
文章插图
刘邦与项羽就是如此,刘邦嘛,坐拥天下,妻妾成群,我们对他更多的是羡慕,而项羽呢,这个力拔山河的西楚霸王面对四面楚歌,也悲情的喊道:“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感言 。面对给自己提供一条生路的乌江亭长,他毅然赴死,不愿苟且偷生 。他的这些故事是那么的悲壮,即使他最终失败也让人犹然生出一股敬意 。
其实,不光是今人,唐宋时期的诗词大家面对这两人时也和我们一样的选择,所以才有了杜牧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还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因为,我们都是富有同情心的人啊!
二.我们没有切身体会今天的人们对刘邦嗤之以鼻,对项羽则比较崇拜,除了我们富有同情心外,还有一点是对于项羽的所作所为,我们没有亲身经历啊!
为什么我们讨厌刘邦呢?因为他是混混儿啊!在起义之前,他只不过是个沛县的二流子,古时候有混混儿,今天同样有,每个地方总有这样的人,我们或多或少也都会遇到 。对于混混儿,我想,所有人的印象都不会太好吧,每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欺软怕硬,扰乱社会治安,今天的切身体会让我们知道了刘邦曾经的为人,对他评价自然不会太高 。
文章插图
反观项羽,可以说是战神级别的人物,破釜沉舟,几万楚军可以击溃章邯二十万精锐,彭城之战,三万子弟兵拿下刘邦五十六万部队,这是何等的雄迈,以至于我们都曾梦想成为项羽一样的男子汉 。只是,我们不了解的是,项羽的残忍,一把火烧掉了阿房宫,无数瑰宝付之一炬,活埋二十万秦国士兵,面对齐国百姓,更是拿下一座城市就选择屠城,以至于哀鸿遍野,百姓流离失所,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是无法想象那种痛苦的 。易子而食,遍地白骨,这我们是知道的,那只是书上的字而已,当我们真正体验过,可能我们的想法就会改变吧!
三.史学家的个人情感由于年代久远,所以,我们所了解的过去只能通过前人所写的史书来了解过去,像刘邦和项羽,更多的是通过太史公所写《史记》中的《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来了解 。但是,史书毕竟也是人写的啊!既然是人写的,总不免掺杂进作者的个人情感在里面 。像我们在高中语文课本曾经学过的《垓下之围》里,项羽即使穷途末路也不改英雄本色,带领二十八骑冲出重围,司马迁对项羽也是颇为崇敬的,所以,他选择“本纪”作为对项羽的描写(本纪是专门用来写帝王的)足见太史公对于项羽的偏爱 。
文章插图
像太史公这样秉笔直书的史学家在写书时都有所偏爱,更不要说其他史学家了,像之后的《三国演义》,很多小孩听到刘备打败仗就嚎啕大哭,听到曹操打败仗却欢呼雀跃,是一个道理的 。
综上所述,刘邦和项羽之间总有一个失败者,但是,这并不能抹去他们英雄的身份,只是在后世流传中,因为种种原因而对两人褒贬不一 。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背影!@头条号
其他网友观点这都怪司马迁,《史记》用的是“春秋笔法”,使读书人易见项羽之勇,而易忽视其恶;易见刘邦流氓习气、丢盔弃甲之态,而忽视刘邦用人之善、韬略之深、心胸之广、意志之强 。
归根结底,司马迁有私心,有怨气,所谓物不平则鸣 。
【都说成王败寇,但为什么黑项羽的人很少,而黑汉高祖刘邦的人却很多呢?】第一,项羽凭一身之勇,起陇亩之中,三年统帅五诸侯而灭秦国,分裂天下而封诸侯,英雄盖世 。刘邦与项羽相遇而败多胜少,武功一比而立判高下 。中国老百姓崇尚英雄,自然喜欢项羽 。
第二,司马迁把项羽的优点在《项羽本纪》中淋漓尽致地大加张扬,又把刘邦的弱的拿来作陪衬,而显得项羽更加纯真义气 。
第三,项羽罪过十条,写在高祖本纪,而常被读者忽视或淡化:负约罪其一,杀卿冠军而自尊罪其二,劫诸侯兵入关罪其三,焚秦宫室而掘始皇帝陵罪其四,杀子婴罪其五,坑降兵20万罪其六,分封而乱天下罪其七,出逐义帝罪其八,弑义帝于江南罪其九,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大逆不道罪其十 。
第四,刘邦是大战略家,项羽是战术家;如果战略失误,战术虽可逞一时之能,而终究必败 。
第五,刘邦善于统帅将领,善于用谋士 。论将,有韩信、彭越、英布、卢绾、韩王信、周勃、樊哙;谋士有萧何、张良、陈平、曹参 。项羽只有亚父范曾一个还用不好 。
第六,项羽刚愎自用,逞匹夫之勇,不施仁义,众叛亲离,死无葬生之地 。
推荐阅读
- 但有多少人知道他师承何处 扁鹊医术如此高明
- 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
- 薄荷可以扦插吗
- 花叶芋怎么养
- 短短30天,从140瘦到90多斤!朋友见了我都说:你怎么瘦了这么多!
- 晚上闭着眼大脑却不进入睡眠怎么办?睡眠时间够但白天还是犯困如何调理
- 冬天用凉水洗脸是对是错?
- 笑起来最迷人的星座女 笑容最迷人的星座女生
- 感悟说说 人能够被打倒,但绝不能被打败
-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但不能跑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