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荀子对“人性”的认识有何不同?能否详细谈谈?

在对人性的天性上,孔子认为“性相近”;孟子认为“性本善”;荀子子认为“性本恶” 。三位圣人对人之初生就具有的本性,有偏重认识,可能是因为各人从小的生活环境不同,见到的人不同,通过长期观察而产生了不同认知 。

我不否认三者说的不对,都对!但不可偏执一词 。这三种认知其实是一个体上的三个面,一颗心包含的三种状态 。每个人都具有善、恶、相近的元素 。某个人天生下来偏重于善,有些偏重于恶,有些性相近 。

人性的好与不好,在于后天的教育,通过言传身教,使他们的心灵、思想走向仁义,这是三圣的核心愿望 。

依三子的不同学说,可以让孔子去教育“性相近”的学生,让孟子去教育“性本善”的学生,让荀子去教育“性本恶”的学生,那么都是皆大欢喜!


孔子孟子荀子对“人性”的认识有何不同?能否详细谈谈?

文章插图
孔子孟子荀子对“人性”的认识有何不同?能否详细谈谈?

文章插图
孔子孟子荀子对“人性”的认识有何不同?能否详细谈谈?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荀子和孔子孟子最大的区别就性恶和性善 。

孔子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 。

所以荀子并未见道 。

性善是什么善?是善良?不是 。如果性善的善指的是善良,那么荀子就对了 。人心天生利己,哪来的人之初性本善?

那这个善是什么?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 。心体原本无善恶,所以说人天生没有善恶?又不是了 。

这个善,是去掉善恶之后的心之本体 。这个本体看人,人人如同自己,这个本体做事,事事只求至善 。

【孔子孟子荀子对“人性”的认识有何不同?能否详细谈谈?】这个本体原本什么都没有,只不过他的行为是至善的 。所以强名为善 。性本善,说的就是这个,去掉一切善恶,而行动却接近于至善的本体 。

其他网友观点

人性,即人心——百姓大众的心愿也!

故中华民族儒家政治哲学思想,就是“尊重,围绕”百姓大众的心愿(以百姓心为心) 。

而不是什么“认识人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