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

茵陈蒿汤
一、古方简介
【来源】《伤寒论》 。
【组成】茵陈18g,栀子9g,大黄6g 。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
【主治】湿热黄疸 。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腹微满,口中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沉实 。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胆囊炎
【案例】某男,36岁 。昨夜10点突然发生右上腹阵发性疼痛,经急诊止痛、消炎后缓解,但数小时后又再次发作,右上腹绞痛难忍,转动身体时尤剧,痛时连及胸胁,并向右背部放射,伴有发热,畏寒,恶心呕吐 。平素大便干结,今大便已经4天未行 。B超检查:胆囊壁毛糙水肿,未见实性光团,诊断为胆囊炎(单纯性) 。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阳明腑实,治宜清利湿热,宣通阳明 。茵陈蒿汤合芍药甘草汤:茵陈蒿、白芍各30g,大黄15g(后下),栀子、生甘草各10g 。水煎2次,每日3~5次服用 。
二诊:药后3小时即得快利1次,自述随着大便通畅,疼痛明显缓解 。再进2剂,大便已通畅,诸症缓解[宁为民.茵陈蒿汤的临床新用.湖南中医杂志,2005,21(4):67] 。
【按语】胆绞痛可见于胆石症、胆囊炎、胆道蛔虫等疾病,是胆囊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在饮食、运动、情绪或体位改变等诱因下可发作 。突然发生右上腹部或中上腹部的剧烈疼痛,发作时多为逐渐加重的持续性上腹部疼痛,有时疼痛向右侧肩区放射,疼痛剧烈难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中医学认为,胆为“中清之腑”,与肝互为表里,以通降疏泄为顺 。若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劳伤过度,或过食肥腻,酒食不节,皆可损伤脾胃,健运失司,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阻滞于胆道,胆汁流动不畅而引发疼痛,里热消灼津液,糟粕积聚,燥粪结积于肠中,则成腑实之证 。茵陈蒿汤虽药味不多,但茵陈蒿清利湿热,大黄荡涤胆腑,栀子宣通三焦,实为治疗胆绞痛的有效方,临床运用时还可加入芍药甘草汤,则疗效更佳 。
(二)皮肤科疾病
1.痤疮
【案例】某男,18岁 。面部痤疮,反复发作3年余,前额及颊部遍布米粒大或黄豆大暗红丘疹,部分顶部有脓疱,面部油脂较多,心烦失眠,大便秘结,3~4日一次,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诊断:痤疮 。辨证属肝胆湿热 。治以茵陈蒿汤加味:茵陈蒿30g,大黄12g,栀子10g,皂角刺、蒲公英各15g,白芷、甘草各6g 。嘱患者饮食清淡,不饮酒抽烟,并用硫磺香皂热水洗脸 。二诊:上药服14剂后,面部丘疹减少1/2以上,囊肿软缩,脓疱消失,大便2天一解 。继服上方14剂,面部皮损消失,无新发生者,大便通畅 。停药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宁为民.茵陈蒿汤的临床新用.湖南中医杂志,2005,21(4):67] 。
【按语】痤疮为发生于青少年常见多发皮肤病,属于皮肤附属器炎症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是白头与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与囊肿,个别患者甚至形成凹陷或增生性瘢痕,严重影响美容 。我国青少年中大多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痤疮,其发病机制多与雄激素水平增高,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漏斗部角化过度,皮脂腺导管阻塞,皮脂储留,导致粉刺形成有关;同时与痤疮棒状杆菌感染有关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历代文献早有记载,《内经?生气通天论》曰:“郁乃痤”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日:“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 。”辨治本病,应着眼于“湿热”,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宣肺散结,临床可取得满意疗效 。
2.荨麻疹
【案例】某女,58岁,1993年9月28日初诊 。患者周身间断性泛发风疹块已3个月,每次发疹持续时间不定,疹块呈红色,痒甚时影响睡眠,面唇俱肿,大便干结不爽,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经抗过敏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辨为湿热夹风,拟清热除湿,祛风止痒 。用茵陈蒿汤加味:茵陈30g,生大黄(后下)、栀子、黄芩、柴胡、防风各10g,赤芍15g,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ml分2次微温服 。
二诊:药进5剂,疹块明显减退 。奇痒减轻,再进5剂而愈[张明德,皮业军,等.茵陈蒿汤治疗皮肤病举隅.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8):42] 。
【按语】该患者周身泛发风疹块3个月有余,已成缠绵之势 。观其脉症,实属湿热风毒郁于肌肤腠理所致 。故以茵陈蒿汤清利湿热为主,加黄芩、柴胡、防风以清肌表之热,祛腠理之风邪;赤芍凉血散瘀而消疹;甘草解毒 。调和药性,药证相符,故能病愈 。
3.皮肤瘙痒症
【案例】某男,62岁,1992年7月23日初诊 。患者周身皮肤发痒反复发作5年,近2个月来加重 。现见周身皮肤瘙痒,手抓后皮肤发红,起米粒大小丘疹,痒剧时抓破皮肤见血始得缓解 。察前胸后背、腰腹四肢均见散在之抓痕、血痂,双下肢皮肤干燥、起鳞屑,大便结,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经服西药及中药养血祛风之品少效 。试以清利湿热,祛风止痒法治之 。改用茵陈蒿汤加味:茵陈30g,生大黄(后下)、栀子、荆芥、黄芩、艾叶、僵蚕各10g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ml分2次温服 。
二诊:药进5剂后,自觉全身皮肤瘙痒有所减轻 。又进5剂,瘙痒明显减轻 。效不更方,再进10剂,皮肤瘙痒停止,皮损全部消失 。后以四物汤加少量祛风止痒药,以善其后[张明德,皮业军,等.茵陈蒿汤治疗皮肤病举隅.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8):42] 。
【按语】本患者肤痒反复发作5年,且服养血祛风之品不效,此乃湿热风毒蕴结肌肤之顽疾 。故用茵陈蒿汤以清利湿热,另加黄芩以清除肌表之热;荆芥、艾叶、僵蚕以祛风止痒,故连进20余剂而病愈 。
(三)妇科疾病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
【案例】某女,30岁,乘务员,2002年7月22日就诊 。孕28周,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全身皮肤瘙痒明显1周,伴有尿黄,纳差,夜不能寐 。自觉胎动正常,产位、胎心等诸项均尚正常,诊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微数 。查血胆酸26.16mol/L(我院正常值≤6.1mol/L),西医诊断为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并给以10%葡萄糖500ml,加入维生素C 3.0g,维生素B 。0.1g,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U,丹参注射液20m1,静脉点滴 。每日1次,连用7天,症状改善不明显,请我会诊 。给予茵陈30g,茯苓15g,炒山栀、黄芩、柴胡、广郁金、泽泻、神曲、炒酸枣仁、地肤子、甘草各10g,制大黄6g 。水煎服,日服1剂,并嘱其忌食辛辣肥腻食物 。连服2周,患者诸症明显改善,复查胆酸已降至2.36mmol/L[夏光惠.茵陈妇科临床妙用举隅.安微中医临床杂志,2003,15(5):438] 。
【茵陈蒿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按语】本例西医诊断为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其病因尚不明了,也无特效治疗药物,属中医妊娠黄疸及妊娠瘙痒症范畴,其病机为肝胆湿热内蕴 。故治宜清利肝胆湿热,用茵陈为主药的茵陈蒿汤加减治疗,常奏良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