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平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

柴平汤
一、古方简介
【来源】《景岳全书》 。
【组成】柴胡6g,人参6g,法半夏6g,黄芩6g,陈皮6g,厚朴6g,苍术6g,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 。
【功用】和解少阳,祛湿和胃 。
【主治】湿疟,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等 。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感冒
【案例】某女,40岁 。头痛,头闷,发热,恶寒3日,全身酸倦,呕恶口苦,口黏腻,舌质淡,苔腻略黄,脉浮滑 。证属外感寒湿,湿困脾胃,治宜和解表里,燥湿和胃 。用柴平汤加减,处方:柴胡12g,法半夏、黄芩、苍术、厚朴、佩兰、山栀子、生姜各10g,党参、陈皮、生甘草各6g 。
二诊:服药3剂而愈[王永超.柴平汤临床应用举隅.陕西中医,1993,(10):468] 。
【按语】本案系太阳少阳合病,病机为正虚气弱,枢机不利 。方用小柴胡汤和解表里,扶正祛邪,平胃散燥湿和胃,加佩兰化湿醒脾透邪,山栀子助黄芩以泄郁热 。表里得解,少阳枢机疏利,则感冒自愈 。
2.浅表性胃炎
【案例】某男,55岁 。胃脘部疼痛3年余,情志不畅时病情加重 。经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 。诊见:胃脘部疼痛,时轻时犯,头闷,乏力,心烦失眠,纳差咽干,口苦黏腻 。舌淡红,苔厚黄腻,脉弦滑 。证属肝胃不和,湿热中阻,治宜疏肝健脾,清热燥湿 。用柴平汤加减,处方:柴胡、法半夏、党参、陈皮、厚朴、苍术、佩兰、延胡索各10g,黄芩、山栀子各12g,茯苓、薏苡仁各15g,蒲公英15g,生甘草6g 。
二诊:5剂后,胃已不痛,自觉不舒,纳增,苔黄腻,脉弦滑 。后用上方加减,治疗50余日,经镜检,痊愈[王永超.柴平汤临床应用举隅.陕西中医,1993,(10):468] 。
【按语】患者情志不畅,肝气犯胃,肝胃不和,脾失健运,湿邪郁阻中焦 。用柴平汤疏肝清热,燥湿和胃,加茯苓、佩兰、薏苡仁燥湿醒脾,延胡索行气止痛,山栀、蒲公英散郁清热解毒,使枢机疏利,湿热得除,脾气健运,肝胃调和,而胃脘痛愈 。
(二)男科疾病
遗精
【案例】某男,43岁,农民 。遗精20余年,伴恶心,纳差,口苦黏腻,心烦,腰酸困,小便频数,小便前精液自出,遗精多年,多用补肾滋阴药物不效 。证属湿滞脾胃,运化不利,郁久化热,热扰心神,湿热下注精室 。治宜疏通三焦,燥湿清热,健脾涩精 。方用柴平汤加减,处方:柴胡、法半夏、黄芩、陈皮、苍术各10g,山栀子12g,茯苓15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党参、黄连、生甘草各6g,生姜3g,大枣3枚 。
二诊:药进5剂,遗精次数减少,精神尚佳,食欲增加,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效不更方,上方加知母、覆盆子、金樱子各10g,药进5剂,遗精止,食欲大增,口仍稍苦,小便仍频,苔黄腻,脉弦 。上方加益智仁10g,药进10剂后,20年痼疾终获痊愈 。随访体健,未再复发[王永超.柴平汤临床应用举隅.陕西中医,1993,(10):468] 。
【按语】遗精20余年,经多方治疗罔效,细观之,乃少阳枢机不利,相火郁炽,湿热中阻下注而成 。何梦瑶说:“相火静而藏则属肾,动而发则属肝胆 。”本案用和解清热,燥湿涩精之法,使枢机得以疏通,三焦气化通调,湿除热清,相火归于肾而藏,肾水上济于心,水火相济,心神安宁,则遗精得治 。
藿香正气散
一、古方简介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大腹皮5g,白芷5g,紫苏5g,茯苓5g,半夏曲10g,白术10g,陈皮10g,厚朴10g,桔梗10g,藿香15g,甘草12g 。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霍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暑季发热
【案例】某男,23岁,工人,1995年7月18日诊 。患者1周前因气候炎热,饮食生冷,出现发热(体温38.9℃),大便溏泻,曾在本院内科治疗,查血常规、肥达反应、外裴反应等均未见异常,经用抗生素、退热药治疗7天,症状未见好转,转中医科治疗 。刻诊:发热(体温38~39℃),恶风,身热不扬,头重如裹,伴咳嗽痰多,口干不欲饮,脘腹痞满,纳呆,恶心欲呕,四肢酸困,神疲倦怠,大便不爽,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濡数 。辨为:暑湿入里,湿遏卫阳 。治宜芳香化湿、疏中解表法 。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佩兰、陈皮、桑叶各15g,半夏、黄芩、白芷各10g,竹叶、桔梗各12g,茯苓、苍术各20g 。
袁二诊:服6剂中药后,热退身爽,咳嗽痰多症消,食欲增强,查舌苔薄腻,大便不成形 。原方去黄芩、桔梗、桑叶,加薏苡仁30g,续进3剂,诸症遂愈[杨艳茹.藿香正气散临床应用验案.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5):439] 。
【按语】暑湿之邪客表,日久入里,加之饮食生冷,致湿邪蕴伏 。内有湿邪停滞,外感暑湿,客邪引动,脾阳困阻,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中阻,气机不畅,湿热下注,清阳不展,卫阳郁遏而发热 。因治疗不当,湿邪遏阻三焦,湿中蕴热,热处湿中;又因湿邪重着黏滞,故持续发热不退 。以该方芳香宣化,去表里之湿邪,湿去热退,诸症悉除 。
2.冠心病
【案例】某女,70岁 。1999年3月25日初诊 。患者有冠心病病史10余年,常有胸闷,胸痛,劳累或气候变化时易复发或加重,20天前突然出现胸闷,心前区压迫感并隐隐作痛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ST-T改变 。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 。药用心血康、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等后,上述诸症逐渐缓解 。昨天胸闷、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又作,经休息和自服麝香保心丸2粒后胸痛缓解,但仍感胸闷,伴头晕,心烦,口腻,纳差,便溏,乏力,四肢欠温,舌暗、苔白腻、脉细 。此乃寒湿滞中,气机不利,发为胸痹 。治拟温通化湿理气,藿香正气散加减 。处方:藿香、苏梗、苏子、陈皮、制半夏、桔梗、薤白、瓜蒌皮各10g,制川朴6g,炙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温服,日服2次 。
二诊:5剂后,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缓解 。原方加丹参30g,川芎10g,前后共服药30剂,心绞痛等症状诮失,复查心电图正常[屠雪春.藿香正气散活用3则.渐江中医杂志,2000,(2):138] 。22 【案【按语】引起冠心病、心绞痛的原因较多,本例乃中焦寒湿侵袭胸阳,阳气受遏,气机不利 。方用藿香正气散为主芳香理气,开痹祛寒,通阳散结,药证相符,故取效较好 。
3.胃十二指肠溃疡
【案例】某男,57岁 。胃脘闷痛时作,伴嗳气呕酸已5年,平素常有饥饱、冷热失调,曾服香砂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症状时轻时重 。近3周胃脘闷痛加剧,嗳气呕酸频作,纳少肌瘦,食之即胀,肢体困倦,大便时溏,曾下数次黑便,并有怕冷,口淡乏味 。舌质淡,苔白浊腻,脉濡缓 。钡透提示:胃、十二指肠溃疡并胃下垂 。证属饮食不节,脾虚湿困,脾胃不和 。治予醒脾化湿,健脾和胃 。处方:藿梗、神曲、白术、茯苓各10g,苏梗、法半夏、桂枝、木香各9g,陈皮、砂仁各7g,厚朴、干姜各6g,白豆蔻8g 。
二诊:3剂后,胃脘闷痛、嗳气呕酸均减,纳食亦增,大便转调,怕冷消失,舌苔转薄,药已见效 。原方更进3剂,诸症均减轻 。前方减藿梗、苏梗为6g,加党参15g,黄芪30g,共进10剂,诸症消失 。后予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丸以善其后[陈学勤.藿香正气散临床应用举隅.浙江中医杂志,1990,(5):224] 。
【按语】本病乃因劳倦过甚,饮食不节,久则损伤脾胃 。脾胃受损,运化不健,湿邪内生,曾予香砂六君及补中益气之治,怎奈湿浊过甚,补则更助壅塞 。当务之急,首在醒脾化湿,湿化而脾运健,后予补益脾胃,而疗效赖以巩固 。
4.习惯性便秘
【案例】某男,42岁,干部 。自述大便秘结已3年,曾因便秘难解住院治疗21日,虽暂时缓解,终未根治,患者不嗜辛辣酒醴,常吃蔬菜 。8日前出差外地,大便秘结,渐觉腹满,头晕,食少不思 。诊见:紧张痛苦貌,腹稍胀大,按之不甚硬,询知大便7日未解,口不渴,喜卧眠多,舌苔厚腻,脉濡弱 。证属湿邪内停,气机失常,传导失职 。治以化湿、行气、通便 。藿香正气散加减,处方:藿香10g,紫苏、白芷、厚朴、桔梗各9g,大腹皮、杏仁各12g,水煎3剂 。嘱药后30分钟饮蜂蜜30ml 。
二诊:翌日上午,大便通,精神爽 。服药6剂,大便复常 。续用上方加白术14g,4剂,以巩固疗效 。随访7个月未复发[张永功.藿香正气散新用.新中医,1993,(5):46] 。
【按语】此例便秘乃湿邪内停,阻碍气机,传导失常所致 。予藿香正气散,重用半夏,藉其辛味行水气而润燥之理,加杏仁泻肺润下,合蜂蜜共奏化湿行气通便之功,故大便获通 。
5.乙型肝炎
【案例】某女,33岁 。患者近5年来,每逢阴雨天即感周身困倦不适,2年前因精神倦怠,不欲饮食,在某医院诊为乙肝 。此后多次诊治,服中西药效果不甚明显,近月来每日午后;均自觉身热、无汗,在某医院就诊服用知柏地黄丸等中药1周,觉身热益甚(查体温均正常) 。诊见:身热,无汗,精神倦怠,下肢酸软,腹胀纳呆,口干喜冷饮,饮水不多,小便短黄,大便滞而不爽,近3日未解 。舌体胖,有齿印,色暗红,苔淡黄滑腻,脉弦软,重按无力 。检查:体温37℃, 血压13.3/8kPa, 一般情况尚可, 面色稍红, 皮肤无黄染, 无蜘蛛痣、肝掌 。肝右肋下触及1cm,质中等硬,无压痛;脾未扪及 。肝功能: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6U,硫酸锌浊度试验20U,谷丙转氨酶251.03U/L 。乙肝表面抗原(+) 。西医诊断为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证属湿滞脾胃,郁而化热,热蒸于外,气耗于中 。治宜化湿泄热,健脾和胃 。藿香正气散加减,处方:藿香、厚朴、茯苓、虎杖各12g,白术、陈皮、法半夏、枳壳、苏梗、酒大黄各9g,生甘草3g,大腹皮18g 。
二诊:3剂后,大便通畅,觉午后发热明显减轻 。上方去大黄加山栀子6g,再服4剂,已不觉发热,精神好转,纳食正常 。改用藿香正气丸,0每天早晚各服6g,连服1个月,觉精神好,纳食增加,下肢已不感酸软 。嘱患者此后晴天早晚药量减半,阴雨天药量同前,连续服用,若有不适,随时来诊 。半年后复查肝功能已正常,乙肝表面抗原(-),随访8年,觉精力充沛,纳食增加,体力增强[温生福.藿香正气散新用.新中医,1994,(3):53] 。
【按语】体质与邪气,同气相从,忌畏外湿者,必素体脾虚湿盛;自觉午后发热,为湿郁化热所致 。此时治用养阴,恰助湿以生热,所以身热益甚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况且热蒸于外者必气耗于中,故患者精神倦怠、下肢酸软、腹胀纳呆 。治宜化湿泄热,健脾和胃 。本方合小承气汤,意在清泄郁热,故大黄酒制而同煮,重用大腹皮在于行气化湿通便;方中更有健脾和胃之品,便邪热去而正不伤 。
6.糖尿病
【案例一】某男,54岁 。患者2年前因小便偏多,在某医院诊为糖尿病,用西药治疗但疗效不稳定,3个月前开始中西医结合治疗,1个月来连续服用知柏地黄丸、消渴丸等 。平时遵医嘱吃,控制饮食,近年常以牛肉煮黄豆代餐 。近1周来口干而黏滞,欲饮水,但饮不多,脘闷腹胀,饥不欲食,有恶心感,小便稍多,矢气多,大便臭秽不爽 。舌淡胖,有齿印,苔厚腻,脉软滑 。检查:血压20/12kPa, 一般情况尚好, 形体肥胖, 皮肤无疖肿 。血糖10.0mmo 1/L, 尿糖(++) 。西医诊断为糖尿病 。证属湿邪困阻脾胃,治宜化湿消滞,健脾和胃 。藿香正气散加减,处方:藿香、焦山楂、莱菔子各12g,佩兰、苍术、厚朴、陈皮、法半夏、茯苓、苏梗各9g,生甘草3g,大腹皮15g 。嘱停食牛肉,控制饮食 。
二诊:5剂后上症基本消失,食欲增,大便正常,精神佳 。继而早晚各服藿香正气丸6g,用天冬30g,煎水代茶,送服丸药,按常规控制饮食 。3个月后复查血糖6.1mmol/L, 尿糖(-)。3年后随访, 血糖一直正常[温生福.藿香正气散新用.新中医,1994,(3):53] 。
【案例二】某男,59岁,干部,1999年7月29日诊 。患者曾有糖尿病史1年,经治疗得以控制 。近10天来口干渴,以为火盛而自服牛黄上清片等清热泻火药3天,症状未减,伴乏力,四肢疲倦,故来我院治疗 。诊见:口干渴而黏腻,以水漱口暂解口干之苦,口甜如糖,脘腹痞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沉濡 。查尿糖(+++),尿酮体(阴性),空腹血糖11mmol/L 。中医辨证为脾蕴湿热, 湿邪中阻, 津液不能上布 。治宜芳香化湿,健脾理气,使之化湿而不伤阴 。方用藿香正气散化裁:藿香、大腹皮、苍术、半夏、川厚朴、陈皮各10g,佩兰、茯苓、竹叶各15g 。
固二诊:服10剂后,脘腹痞满、口干渴、口甜等症状大减,大便正常,苔薄白, 查血糖9.4mmol/L, 尿糖(++)。效不更方, 再服10剂, 除微觉口渴外,余症大减 。去半夏, 加天花粉15g, 乌梅10g, 再5剂, 查血糖6.7mmol/L, 尿糖阴性 。又以养阴之剂调治巩固疗效,配合饮食控制半月,而获痊愈 。随访2年未复发,数次复查血糖正常,尿糖阴性[杨艳茹.藿香正气散临床应用验案.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5):439] 。
【按语】消渴为病,皆知滋养柔润为治法,患者以脾虚痰湿之体,迭进滋养清降之药,痰湿益盛而阳气益伤,更加食滞,再损脾胃,所以病情加重 。该证为湿热中阻,热处湿中,湿困脾阳,气化失职,不能输津于肺胃,热郁不宣,三焦气化失司,清阳不升 。治当清宣芳化,透于湿中,用藿香正气散化裁,以通调脾胃气机,疏利于内,复其运化,为胃行津 。清胃中伏热,当力避苦燥,利湿不伤阴津;也不能甘凉滋腻,助湿碍气;只宜甘淡实脾以养阴,合其酸而微苦之性,宣泄余热,俾湿去热消,三焦气机通调,津液乃得以复生 。
7.嗜睡症
【案例一】某女,34岁,工人,1996年7月9日诊 。患者平素嗜食生冷,形体肥胖,渴喜饮冷,厌油腻,常见大便溏泻,四肢酸困,喜卧 。近半月记忆力减退,神思迷惘,入寐多梦,平时工作及做家务时均欲睡眠,眼睑难开而出现鼾声,每日发作次数不等 。经多家医院做理化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确诊为发作性睡病,服用中西药物疗效不著而来我院就诊 。症见:形体肥胖,身体困重乏力,怕冷,眼睑难开而思睡,胸闷腹胀,口淡纳呆,食之即胀,大便溏泻,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腻,脉濡缓 。做脑电图及脑血流图、心电图、肝功能、血象检查均未见异常 。证属:寒湿中阻,脾胃阳虚 。宜芳香化湿,温中健脾,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苍术、厚朴、半夏各10g,茯苓、白术、陈皮、薏苡仁各20g,砂仁、桂枝、白豆蔻各6g,干姜、甘草各3g,大枣4枚 。
否二诊:服上方10剂,异常嗜睡发作减少,纳食亦增,大便转调,药已见效 。后去干姜、白豆蔻、桂,宗原法继服5剂,诸恙悉平,嗜睡发作终止 。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置杨艳茹.藿香正气散临床应用验案..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5):439] 。
【案例二】某男,32岁,教师 。近1个月来,自觉周身酸懒无力,头重如裹,不欲饮,不知饥,胃脘部有痞闷感,大便溏,晚饭后急于人睡,白天坐下即人梦乡,影响工作,服西药无效 。诊见:精神不振,舌胖淡,苔白厚腻,脉弦缓 。中医诊为嗜睡 。证属雨季感湿,中阳被困,清气所不升 。治宜芳香化湿,醒脾升阳 。以藿香正气散加减,处方:藿香20g,法半夏10g,陈皮15g,茯苓15g,厚朴10g,苍术10g,紫苏15g,桔梗5g,石菖蒲10g,升麻5g,水煎服 。
二诊:1剂尽胃脘略舒,5剂则寤寐正常,嘱服藿香正气丸1周,以巩固疗效[郎密林.藿香正气散新用举隅.吉林中医药,1991,(2):30] 。
【按语】上案例之病机,恰与《血证论》中“身体沉重,倦怠嗜卧者,乃脾经有湿”之论相符合 。加上患者形体肥胖,多痰多湿,信内湿素盛,嗜食生冷之物,使湿从寒化,寒湿困于脾胃,致胸闷腹胀,口淡无味,纳呆、舌苔白腻、便溏;湿邪重浊,阻遏脾阳,清阳不展,故身重困倦、(神疲乏力、畏寒、时时嗜睡 。故治以芳香化浊,温中健脾,一方面以藿香正气散芳化降浊;一方面用石菖蒲、升麻醒脾升阳,令脾醒则中阳得运,阳复则湿邪得祛 。清升浊降,头脑清灵,寤寐自然复常 。
8.失眠
【案例】某男,21岁 。半年前患失眠,经某医用归脾汤加味治愈,2个月前失眠又作,服用归脾汤20余剂、天王补心丹数粒,竟无寸功,又迭用西药安眠酮、地西泮、利眠宁,虽获片刻寐睡之功,但停药即发,近半月来彻夜难眠 。诊见:头重身困,胸闷,不思饮食,泛恶欲呕,苔白腻,脉濡缓 。此乃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神失养,复加湿邪外受,一则困遏中州,二则浊邪害清,内外相因,致使心神不宁 。先予芳香化湿之藿香正气散加减治之 。处方:藿香、佩兰、茯苓、白术、桔梗各10g,法半夏8g,炙远志、九节菖蒲、陈皮、厚朴各6g,炙甘草5g 。水煎服,日1剂 。
二诊:服药5剂后,白腻苔已化,头重身困亦瘥,每夜可寐5~6小时,惟头晕乏力,多梦,纳少神疲,动则心慌 。此乃湿邪已化,心脾两虚昭然,改投归脾汤加藿香、九节菖蒲,服用10剂后,失眠已愈,诸恙皆平 。随访未再复发[张宏俊.藿香正气散治愈失眠一例.四川中医,1987,(12):33] 。
【按语】此例缘于潜心攻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主血藏神”,“脾生血”,心脾气虚,心神失养,复加当令湿邪乘虚侵入,上蒙清窍,困遏中焦,故失眠加剧 。湿邪为患,理应多睡,何故反致失眠加剧?殊不知心神赖心血滋养,心血源于脾气所生,脾气本已亏虚,复加湿邪相困,健运无权,血液生化乏源,心神无以得养,诸症蜂起 。故先予藿香正气散芳香化湿治其标,使湿邪化,中州健运 。二诊时心脾两虚已明,故用归脾汤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治其本,加藿香、九节菖蒲芳香化湿,醒胃健脾治其标,标本同治,故获效迅捷 。
9.神经性头痛
【案例】某女,30岁,教师 。患者因外感后头痛,沉重不清,如物裹扎,前额胀痛明显,逢休息或备课时则疼痛加剧,病已2个月 。西医诊断:神经性头痛 。曾服谷维素、脑灵素、脑立清疗效不显,3个日前因洗澡后头痛加剧而来诊 。诊见:痛苦面容,胸闷纳呆,时有恶心,脘腹不舒,小溲不利,大便略溏,经期延后 。舌淡,苔白腻,脉细弱 。证属湿邪上犯巅顶,阻抑清阳 。治宜祛湿健脾止痛 。藿香正气散加减 。处方:藿香、防风、紫苏各9g,白芷5g,茯苓12g,炒白术、法半夏各10g,川芎6g 。
二诊:药进6剂,头痛霍然而愈 。后以六君子汤加防风继服6剂,诸症消失[张永功.藿香正气散新用.新中医,1993,(5):46] 。
【柴平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按语】此例头痛在前额,如物裹扎,脉症辨析,系湿邪客于阳明为患 。藿香、紫苏、白芷芳香化湿;白术、半夏、茯苓健脾渗湿;防风、川芎搜风胜湿止痛 。诸药合用,共奏止痛之功 。后以六君子汤善后以杜湿邪之源 。
10.梅尼埃综合征
【案例】某女,30岁 。眩晕,耳鸣,恶心呕吐间歇发作3年,加重1日 。昨日受凉后上症再作,闭目卧床,睁眼即觉物体旋转 。诊见:o头晕且重,耳鸣,身倦乏力,胸闷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差,大便2日未解,小便少 。舌淡胖有齿印, 苔白腻, 脉软滑 。检查:体温37℃, 血压20/12kPa, 一般情况尚可, 形体肥胖 。眼震试验(+),直立试验(+) 。西医诊断为梅尼埃综合征,证属湿滞脾胃,升降失常 。治宜化湿健脾和胃,升清降浊 。藿香正气散加减,处方:藿香、白术、厚朴、陈皮、法半夏、苏梗、泽泻各9g,炙甘草3g,茯苓、生姜各12g,大腹皮15g,代赭石30g 。3剂 。
二诊:上症基本消失,改服藿香正气丸,日2次,每次6g,连用1周 。并告患者此后每有病兆(每因受凉诱发),即按以上剂量服藿香正气丸3日 。3年后随访,每有发病预兆,按上法自服上药1周,病末再作「温生福.藿香正气散新用.新中医,1994,(3):53] 。
【按语】痰湿是眩晕的主要病因之一 。从患者形体舌脉可知素体脾弱痰牵,受凉之后脾运有碍,痰湿愈盛,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头晕而重,胸闷呕恶,大便不行 。本方芳香化浊,健脾行滞,更加代赭石降逆下气,泽泻利水,重用大腹皮降气行水通便 。脾健湿行,气降水降,诸症自除 。用丸剂治发病先兆,防微杜渐,事半功倍 。
11.空调综合征
【案例】某男,38岁 。畏寒,无汗,恶心欲吐1个月,加重3日 。诊见:全身畏寒,头困身重,胸腹满闷,恶心欲吐,纳呆,大便不爽,排便时间长,小便尚可,能坚持工作,体力劳动后症状反觉减轻,近2年来入夏均有轻微畏冷感,曾在数家医院诊治均未显效 。经细询得知,患者4年来均在沿海各城市宾馆装修,人夏总居空调房间,饮食多为肥甘厚味 。舌淡红,有齿印,苔厚腻,脉软滑 。检查:体温38℃, 血压14.7/8kPa, 一般情况尚好 。西医诊断为空调症, 证属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治宜解表散寒,化湿健脾 。藿香正气散加减,处方:藿香、白术、茯苓、桂枝、大腹皮各15g,厚朴、法半夏、陈皮、苏叶、桔梗、生姜、大枣各9g,炙甘草6g 。5剂 。嘱进食清淡饮食,不住空调房间 。
二诊:上症基本消失,能正常饮食,脉较前有力,腻苔基本消退 。嘱藿香正气丸每日早晚各服6g,连用半月,诸症完全消失[温生福.藿香正气散新用·新中医,1994,(3):53] 。04【按语】夏季炎热,腠理开泄,空调实为夏行冬令的人造环境,长处期间,腠理开泄之体,久受风寒侵袭,与外感风寒机制一致,复加肥甘厚味戕伐脾胃,化湿生痰,内伤湿滞证候因此而成 。治以藿香正气散解表散寒,化湿健脾,加桂枝通阳化气,使湿邪得化脾得健运,加之外来致病因素消除,故效果较好 。
12.化疗综合征
【案例】某男,56岁,1998年7月5日初诊 。患者因胃癌术后,用5-Fu、MMC、Ara-C作常规化疗, 用药后即出现恶心, 呕吐, 吐出物为胃内物, 无咖啡样物质,每日至少呕吐3次 。伴头晕目眩,神疲乏力,懒言,面色萎黄夹有黑斑,纳食不香,口苦腻,便溏不爽,舌质淡边有齿印、苔白厚腻、脉弦细 。西医诊断为化疗综合征 。此乃身体素虚,加上药毒侵人,脏腑功能失调,脾胃受损,湿蕴于内,而成脾虚湿阻 。治拟健脾燥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 。处方:藿香15g,陈皮、制半夏、苏叶、苏梗、陈苍术桔梗、白芷、炒党参、茯苓各10g,制川朴、广木香各6g,砂仁、生甘草各3g 。每日1剂,水煎温服,日服2次 。
二诊:3剂后恶心呕吐减轻,大便成形,惟神疲困倦,纳差 。上方加怀山药30g,5剂后诸症基本消失,仅感乏力,饮食无味,用香砂六君丸调理善后 。随访至今,身体恢复良好[屠雪春.藿香正气散活用3则.渐江中医杂志,2000,(2):138] 。
【按语】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身体会出现一系列毒性和不良反应 。从本例脉症看,其病机关键是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蕴积于内,治疗以健脾化湿为主,用藿香正气散去大腹皮加党参、砂仁 。燥湿和中,益气助运,切中病机,有助患者康复 。
13.盗汗症
【案例】某男,65岁,1997年5月18日初诊 。患者3天前洗澡不慎受凉,出现头痛,头胀,鼻塞,肢酸等症,自用快克等药,症状减轻 。但入睡后汗出,湿透内衣,醒后汗止,伴神疲,纳差,口苦,(舌淡胖、苔白腻,脉濡 。此乃外邪未净,湿热留滞营卫之盗汗 。治拟芳化清热利湿,藿香正气散加减 。处方:藿香15g,苏叶、苍术、茯苓、制半夏、桔梗、陈皮、大枣、知母、黄柏各10g,生甘草3g 。每日1剂,水煎温服,日服2剂 。7剂后,汗止而愈[屠雪春.藿香正气散活用3则.渐江中医杂志,2000,(2):138] 。
【按语】本例之盗汗,为余邪未净,湿热熏蒸,营不和所致 。故用藿香正气散清化而获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