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风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

消风散
一、古方简介
【来源】《外科正宗》 。
【组成】当归3g,生地3g,防风3g,蝉蜕3g,知母3g,苦参3g,胡麻仁3g,荆芥3g,苍术3g,牛蒡子3g,石膏3g,甘草1.5g,木通1.5g 。
【功用】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
【主治】风毒湿热之风疹,湿疹 。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支气管肺炎
【案例】某男,37岁 。自述在室外脱衣后受凉,即高热,无汗,恶寒,小便短赤,胸闷,纳差,咳嗽,吐黄黏痰,伴上肢伸侧及面部出现片状丘疹,瘙痒不已 。检查:双肺呼吸音粗 。胸透示双侧肺纹理增加,结构紊乱,边缘模糊,伴少许淡薄阴影 。血象:白细胞15x10'/L,中性粒细胞占80%,淋巴细胞占20% 。西医诊为支气管肺炎,静脉点滴抗生素及激素等药物,治疗3日,体温不降,余症未减 。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证属风寒外感,湿热迫肺,炼津生痰 。治宜疏散外邪,清化痰湿 。以消风散合泻白散加减治之,处方:荆芥、麻黄、甘草各6g,生石膏60g,防风、蝉蜕、桑白皮、地骨皮、瓜蒌、黄芩、知母各10g,苍术12g,苦参、鱼腥草各15g 。水煎服,日1剂 。
【消风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
二诊:3剂后,热退疹消,仍有咳嗽 。原方又进3剂,余症皆除,病愈[聂旭升.消风散的临床新用.浙江中医杂志,1992,(9):419] 。
【按语】肺为娇脏,主皮毛,又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此例属风寒外袭,犯及娇脏,使肺气郁闭,水湿内停,郁而化热,炼津成痰,故见诸症 。方中消风散与麻黄疏散外邪,宣畅肺气,清热化湿;泻白散与瓜蒌清肃肺热,祛痰止咳 。诸药配合,使外邪散,湿热清,痰浊除,故诸症消失 。
2.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案例】某女,36岁,于1994年初诊 。本人自述,半年前因患外感,发热、咳喘、痰鸣,经治疗1周后好转,未再用药,20天后又复发外感,即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喘不得卧,在当地医院治疗5天,不见好转,前往地市级医院求诊 。2周后仍不见好转,随即去省级医院、北京等地医院治疗,均确诊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应用氨茶碱、地塞米松、特布他林、青霉素、先锋霉素等解痉、抗炎、抗过敏药,紧急时吸氧、气雾吸入等,只能暂时缓解,并无显效,脱敏治疗也告失败,发病至今,已迁延半年有余 。由于服用地塞米松等激素药,已出现发胖,满月脸 。刻下正值症状严重阶段,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张口抬肩,身热心烦,傍晚周身作痒,夜不能寐,苔黄腻,脉滑数 。证属风湿化热,肺气郁闭,治宜疏风清热,降气定喘 。方用消风散加味:木通、荆芥、防风、蝉衣、葶苈各15g,苦参、知母、当归、生地、胡麻仁、苍术、桑白皮、苏子、麻黄各10g,石膏20g,3剂 。
二诊:4月24日来诊诉,药后哮喘大减,只夜间可闻痰鸣声,身热心烦、身痒已除,舌淡红,黄腻苔渐化,脉浮滑 。上方减石膏、知母、牛蒡子,加紫菀、冬花各10g,服15剂,痊愈-[楚廷学.消风散的临床新用.中医药学报,1997,(5):6] 。
【按语】本病属中医学哮喘病范畴,风热为患,符合此方疏风养血、清热除湿功效,所以临床每遇这种疾病,认证准确无误,用之得心应手,如桴之鼓 。收效显著 。
3.肠道易激综合征
【案例】某男,43岁,于1996年2月17日初诊 。患者5年来反复发作左下腹及脐周胀痛,痛时欲便,便后痛减,大便每日2~3次,质稀,有大量黏液,每食生冷或油腻后症状加重 。常用吡哌酸、颠茄片、消胀片等治疗,效果不佳 。诊见:形体消瘦,面色苍白,肠鸣音活跃,舌质淡,苔白略厚腻,脉沉细 。大便常规提示黏液便,集卵法未找到虫卵,腹部B超未提示异常,肠镜示全大肠无病变 。中医诊断为腹痛,西医诊断为肠道易激综合征 。用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苦参、苍术、炒白芍、炒白术、焦山楂各10g,蝉蜕6g,当归8g,补骨脂15g 。1日1剂,水煎2次,饭前半小时服 。
二诊:连服15天后,腹痛、腹胀消失,大便1日1次,成形,无黏液 。又口服参苓白术散10天,巩固疗效,至今未再发,体质亦逐渐壮实[马文奇,雷丰丰.消风散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体会.甘肃中医,1997,10(6):20] 。
【按语】本病属中医腹痛、泄泻病范畴,其形成多与饮食不节、思虑过度、情志刺激等有关,上述原因可导致肝之疏泄、脾之运化失司 。其本在肝脾,肠道对部分食物过敏,以致分清泌浊功能障碍 。故其标在大肠,其治疗应疏肝养肝,健脾行气,化湿止痛,证药相符,故治之有效 。
4.急性肾炎
【案例】某男,14岁 。7日前感冒发热,咽痛,近日发现眼睑及周身浮肿,时咳, 身倦乏力, 小便短赤, 舌红, 苔薄黄, 脉浮数 。血压16/9.5kPa 。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 。白细胞(+)),颗粒管型少许 。此属风热伤肺,肺失宣疏,水溢肌肤之风水证 。治宜疏风泄热,利湿消肿 。消风散加味,处方:荆芥、防风、牛蒡子、芜蔚子、苦参各9g,生石膏、生地各10g,知母、苍术、当归各8g,蝉蜕、木通各5g,茯苓皮12g,甘草4g 。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6剂后,尿量增多,浮肿消退 。尿常规:蛋白(±),红细胞少量 。继服原方7剂而愈,随访半年,尿检正常[李树林,等.消风散治疗急性肾炎.浙江中医杂志,1991,(11):490] 。
【按语】消风散素以主治湿疹著称,湿疹与急性肾炎,均系变态反应性疾病,而后者多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病机均由风、热、瘀、湿邪客于肌表所致 。两者病异而因同,故用此方而获效 。方中荆芥、防风、蝉蜕疏风宣肺,抗变态反应,而防风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石膏、苦参、牛蒡子清热泻肺、抗炎、抑菌、利尿;知母、当归清热消瘀,对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生地、茺蔚子凉血消瘀、利尿;白术、甘草、木通和中利水,白术且能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出;甘草调和诸药,解毒、抗炎、抗过敏;归、地、术、草补中而安内 。综观全方,驱风、热、瘀、湿诸邪外出,邪祛而不伤正,从现代药理看,本方具有抗变态反应、抗炎、抑菌、利尿之作用 。
5.急性泌尿系感染
【案例】某女,36岁 。患者素有淋证,时发时愈,]3日前因田间淋雨着凉,旧病又发 。诊见:高热无汗,恶寒,尿频,尿急,尿痛,尿色黄 。尿常规:大量白细胞及脓细胞 。门诊以急性泌尿系感染而收入院 。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证属风寒束表,膀胱湿热 。治宜疏风散寒,清利湿热 。以消风散合导赤散加减治之,处方:防风、荆芥、栀子、竹叶、木通、知母、苦参各10g,生石膏60g,生地15g,滑石20g,苍术15g,当归6g,甘草5g 。水煎服,芽日1剂 。
二诊:服3剂后,热退汗出,膀胱刺激征明显减轻 。上方去防风、荆芥,继服3剂,诸症消失,痊愈出院[聂旭升.消风散的临床新用.浙江中医杂志,1992,(9):419] 。
【按语】患者素有湿热,复感外寒,腠理闭塞,湿热内郁,侵及下焦,致使膀胱气化失司,故排尿异常,风寒外束,湿热内蒸,故高热无汗 。上方不仅散外邪清湿热,且能通利小便 。药切病机,故收效迅速 。
6.过敏性紫癜
【案例】某男,12岁,于2001年11月1日来诊 。2天前发现双小腿出现绿豆大小红色斑点,现见皮损增多、增大成片,色暗红,皮损部有痒感,轻度压痛,伴有关节疼痛,纳食差,舌边红,苔薄黄,脉浮细数 。血白细胞10.0x10°/L,血小板14.0x10'/L 。尿检见有少许红细胞 。诊断为过敏性紫癜 。证属风热之邪,犯营动络 。治以祛风清热,利湿和营 。以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蝉蜕、苦参、当归、知母、牛蒡子、羚羊角粉(冲服)各10g,生石膏、生地黄、紫草、连翘、白茅根各20g,生甘草6g,水煎服 。前后二诊,服药9剂而愈[徐衍行.消风散验案选录.江苏中医药,2002,33(4):19] 。
【按语】过敏性紫癜,中医名为紫斑病,又名葡萄疫,急性期辨证属风热伤营者良多 。本案斑红而痒,苔黄,脉来浮数而细,属风热动营证 。《外科正宗》云:“葡萄疫其患多生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初起宜羚羊角散清热凉血,久则归脾汤滋益其内 。”故用消风散加减以祛风热,凉血安营而得以病蠲 。
(二其他疾病
1.脓疤型牛皮癣
【案例】某男,9岁 。患者8个月时,无诱因双小腿出现多处大小不等的红斑疹,继而扩大融合成片,边缘清楚,呈点滴状,其中覆盖有银白色鳞屑,搔之脱屑,继而在红斑上出现小脓疱,先后多方求医,均确诊为脓疱型牛皮癣,采用中西药综合治疗,均未能奏效 。诊见:患者全身皮肤肿胀,尤以四肢关节处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全身泛发红斑,大部分融合成片,皮损形态以混合形状为多,躯干及四肢部的红斑上有小脓疱,头颈部的皮疹上有松皮状的银白色鳞屑,“有薄膜现象”及“露滴现象”,无冬重夏轻或自愈的特征,指趾甲呈顶针样凹陷、粗糙,毛发呈囊状但不脱落,病人自觉瘙痒,搔之鳞屑脱落,四肢关节麻木及疼痛,双膝关节微屈曲,不能行走,双肘关节活动受限,伴有低热、口干、口苦、头晕、纳差、小便黄赤、便秘 。舌质红,苔略黄,脉微数 。检查:体温37.1℃,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0均正常 。辨证为血热夹湿,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化湿,疏风止痒为大法 。方选消风散加减,处方:金银花、连翘、防风各15g,青黛、白鲜皮、生地各12g,荆芥、牛蒡子、地肤子、蝉蜕、紫草各10g,生石膏12g,苍术、当归各8g,甘草3g 。水煎,日1剂,口服 。忌食辛辣、鱼腥、油腻等食品 。
二诊:服上方4剂后,病人自觉遍身奇痒,坐立不安,痒呈走窜性,持续大半天痒减轻,继而鳞屑逐渐脱落,脓疱开始变小,皮损逐渐消退,全身皮肤浮肿基本消退,关节处仍有轻微疼痛、麻木感 。仍守上方3剂,脓疱逐渐结痂、脱落 。上方去苍术、生石膏、青黛,加苦参10g,蛇床子12g,连服24剂;同时,配以雄黄、蛇床子、苦参各20g,水煎外洗全身皮肤,全身皮损完全消退,无自觉不适 。随访1年零2个月,未曾复发[李福民,等.消风散治疗脓疱型牛皮癣的体会.内蒙古中医药,1992,(1):14] 。
【按语】临床上脓疱型牛皮癣非常少见,本病特征为先在红斑上出现小脓疱,急性期脓疱可以迅速增多及扩大,脓液细菌培养为阴性 。依据中医学“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原则,选用消风散加味 。方中祛风除湿之防风、白鲜皮、苍术,清热燥湿之苦参,清热解毒之金银花、连翘,与活血之当归,凉血之生地、青黛相配伍,使血凉湿去风疏痒止,釜底抽薪 。皮损消退,脓疱结痂脱落,疾病痊愈 。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当归、青黛、防风、白鲜皮、紫草、蝉蜕、生地等药具有促进吞噬细胞功能,抑制体液免疫作用 。
2.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案例】某男,44岁 。患者因醉酒于野外露宿1夜,2日后见双踝关节肿痛,伴发热恶寒、身重、胸闷,小便短赤 。诊见:双踝关节肿大如脱,扪之发热,活动不便 。血象:白细胞18.5×10'/L,中性粒细胞占80%,淋巴细胞占20%;血沉107mm/小时,抗链球菌溶血素0625U 。舌红,苔黄厚腻,脉浮滑数 。西医诊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证属风寒湿邪,郁而化热,流注关节 。治宜疏风清热,燥湿通络 。投以消风散加减,处方:防风、荆芥、木通、知母、黄柏、当归、麻仁各10g,苍术、生地、地龙、苦参各15g,生石膏25g,甘草6g,牛膝12g 。水煎服,日1剂 。
二诊:服药4剂,诸症减轻 。再服4剂,诸症消失[聂旭升.消风散的临床新用:浙江中医杂志,1992,(9):419] 。
【按语】本例属外感风寒湿邪,郁而化热,湿热互结,侵及血脉,流注经络,阻碍气血运行而发为痹证 。上药系消风散与三炒丸之合方,具疏风清热除湿之功;复加地龙以清热通络止痛 。全方配伍严谨,药证合拍,故收效显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