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皮影是哪儿的民俗吗?舒兰皮影介绍

舒兰皮影是吉林舒兰市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舒兰皮影是流传于东北吉林舒兰市一带民间的一种以“影人子”表演的娱乐演唱形式 。在东北文化长廊中有着漫长的形成史和发展史 。
舒兰皮影供奉圣宗佛,相传,佛为了传经,通过皮影的形式来传播,经书上的话干燥无味,信徒不容易接受 。佛家弟子就把经书上的话编成有趣的故事,用兽皮刻修好,在影窗子上通过灯光的影射,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化,便于善男信女接受,在娱乐中接受经书的内容 。开始形成时叫影经 。影经在唐朝唐肃宗时候(756-761)传到渤海国洓州,也就是现在的吉林省舒兰市,受到了百姓的喜爱 。其演出活动分为唱庙会,唱山沟,唱屯场,即走村串屯演唱 。几百年来,其踪迹遍布东北大地 。
影人子是皮影的艺术核心,多为驴皮刻制,不论是人物,还是兵器、野兽、车船等,统称为影人子 。刻成的影人子,演出时一拽连线,表现人物的坐卧、走路、打斗、翻跟头、逃跑等,表演自如 。一般由4人演唱 。分为打活、拿活 。唱的剧目分两种:一种是按照写出来的剧本唱,叫影卷,另一种是现抓事随机演唱,更易被观众接受 。
演唱皮影分为打活和拿活 。打活影匠二人,精于吹、打、弹、拉,珠联璧合;拿活影匠分上线和下线,配合准确,影像栩栩如生 。剧目分两种,一种是剧本卷,另一种即兴演唱,活灵活现,更有亲切感 。
舒兰皮影具有戏曲艺术的共性,又有区别于戏曲的差异 。戏曲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而皮影是影窗上的影人子表演 。戏曲是演员在舞台上说、唱、念、作、打,而皮影儿说、唱、念由影窗子后的影匠来完成 。作、打则由负责拿活的影匠,操纵影人子在影窗上完成 。戏曲的演员,从出场到剧终演的是固定的一个人物,皮影儿的影人子,从出场到剧终演的却不是一个固定的人物 。影卷子上的唱词,对观众投其所好,也可添着唱,扔着唱,有一定的随意性、灵活性 。并且皮影儿没有戏曲的布景、服装道具,只有上百个影人子和简单的几件乐器装在箱子里,非常简便 。
舒兰皮影的影卷全部是流传于民间的各种故事,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通过有趣的历史故事,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使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了历史的脉络,受到美德教育 。
舒兰皮影的曲调均是传统的、优秀的民间乐曲,是对音乐的一大贡献 。现在东北二人转和评剧等剧目均借用了皮影的影调 。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舒兰皮影儿是东北民间群众主要文化娱乐活动 。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不断发展,新文化形式取代了旧文化形式这种历史性的变化,使舒兰皮影这种过去曾受过群众欢迎的艺术形式黯然失色,并且后继乏人 。因此,舒兰皮影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急需人们的重视与保护 。【舒兰皮影是哪儿的民俗吗?舒兰皮影介绍】信息来源: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