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民间传说是哪儿的民俗吗?傈僳族民间传说介绍
傈僳族民间传说是四川凉山德昌县的民俗
傈僳人在历史上从米易、攀枝花、盐边乃至云南等地逐渐迁入德昌境内金沙、南山一带聚居 。傈僳族聚居区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著称,这里居住的傈僳人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被誉为保持最原始的傈僳族风情域区 。傈僳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在战国时期属氐羌,秦汉时期为“叟’、“□”、“濮”,魏晋时期为乌蛮、顺蛮,唐代因本民族内部称谓趋于统一,始称“栗粟”(唐代樊绰《蛮书》卷四) 。早在元代以前,就进入了农耕时期,并散居于德昌、米易等地 。从《傈僳族黄谷0的传说》、《傈僳族红腰带的传说》、《傈僳族媒山菩萨的传说》等所反映的内容来看,这些传说当是傈僳族原始狩猎和原始采集时代的历史,因此,可以断定,其历史十分悠久 。
【分布区域】
【傈僳族民间传说是哪儿的民俗吗?傈僳族民间传说介绍】德昌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攀西经济走廊的腹心地带,北与航天城西昌市接壤,南邻攀枝花市,县内有金沙和南山两个傈僳族乡,距德昌城30公里,是全省傈僳族聚居最多的县,也是傈僳族民间口承文学十分丰富的地方,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笑话、民歌、民谣、谚语等多种体裁,内容非常丰富 。
【基本内容】
(一)《傈僳族红腰带的传说》
从前,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傈僳小伙子,常常在山林里安下绳套,不是套住野猪,就是套住獐子,每次“取山”都不落空 。这样,大家都喊他安山匠 。
这天早晨,安山匠喜喜欢欢地来取山,走到一棵大槠木树下,一看:套着一只红棕色的毛狗了 。他很讨厌毛狗,不想要它 。顺手抽出腰刀,“呸!”了一声:“臭东西!我杀了你,丢在山上喂老鸹 。”举起刀子就要戳下去 。突然,那毛狗说起话来:“慢点!我不是毛狗 。”安山匠说:“最狡猾的就是毛狗,没得人听你说假话!”他又举起刀子要杀下去 。
毛狗一点也不害怕,和和气气地说:“看人不能只看样子 。我只是披了一张毛狗皮,你信不信?”安山匠倒信不信,紧紧握住刀,瞪起眼睛,看毛狗耍啥子把戏 。毛狗说:“不信就看 。”一把拉掉披在身上的毛皮,露出白生生的皮肉,黑油油的长辫子,红润润的瓜子脸,水灵灵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小小的嘴巴,还有一对深深的酒窝 。阿呗!真比山茶花还好看 。
安山匠惊呆了,问:“你到底是啥子人?”仙女笑眯眯地说:“不要怕 。我是天管师的女儿 。八月初一开天门的时候,我在南天门玩耍,看到人间有个又勤劳又勇敢的小伙子,他安山不嫌路远,种地不怕太阳晒 。天上那些天兵天将好吃懒做,一个都比不上他,我就喜欢他了 。”安山匠赶忙问:“你喜欢的小伙子是哪个?”仙女说:“就是你 。”安山匠心里一阵喜欢,又觉得很可惜:“你为啥偏偏披上毛狗皮啊?毛狗的名声臭得很!”仙女这才对他说:她把心事给阿爸说了,天管师不答允,她就成天跟在阿爸身边,左说右说,说了很久,天管师才同意了女儿的请求,喊她披上毛狗皮,假装被套住的样子,试一试这个小伙子的心是不是善良,待女儿好不好 。要真正满意了,才能成亲 。
安山匠一听,很不好意思:“哎呀!我差一点就把你害了 。”仙女觉得他很诚实,就跟他回家,成了两口子 。
第二年,仙女生了个又白又胖的儿子 。隔一年,又生了个乖乖巧巧的女儿 。一家人日子过得很美满 。
两个儿女渐渐长大了,学走路,学说话了 。安山匠就给儿女讲安山、种地的事,教他们做活路;仙女给儿女讲星星、月亮的故事,教他们学礼节,都很快活,只是有个事情使她很为难,就是她从天上披起毛狗皮来到人间,一直找不到换洗衣裳 。一天中午,她趁男人不在屋里,跑上大山去,想找一身合适的衣服穿 。这时,本来是大太阳好天气,突然雷声“隆隆”下起了暴雨 。安山匠跑回家来,浑身淋得精湿,一看铺上两个娃儿睡得好好的,婆娘不在屋里 。等了一阵不见回来,他害怕出啥事,心里又慌,又着急,打起一把青布伞,顶着大雨上山去找 。一路走,一路喊 。走呀,喊呀!最后在一个山洞里找到了 。仙女给男人说了自己的难处,他马上走出山洞去想办法 。外面,满山的树木、花草都很好看,但是一样也不能当衣裳穿,他也觉得很难办了 。这时候,雨还在下,雨点打在伞上“笃、笃、笃”地响 。安山匠望着伞看了一阵,忽然灵机一动,跑进山洞去高兴地喊:“找到了!找到了!”仙女问他找到啥子,他使劲拉掉伞骨子,把伞衣递给婆娘:“你看,这一条裙子多合适!”仙女把伞衣当做裙子穿起一比试,不长也不短,刚好打齐小腿肚;一走路,伞裙飘飘浪浪,好看得很 。安山匠欢喜得拉起仙女就走,仙女一松手,裙子就逡掉在地上,她只好两手提着裙口走出山洞 。裙子是好,就是很不方便 。阿哩喂!安山匠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来 。
这时候雨停了,天晴了,山头上现出一道五颜六色的彩虹 。仙女一看彩虹,心里晓得是咋个回事了,眼里流出了泪水 。
原来,他们两口子真心诚意地相爱,感动了天管师,天管师把一条珍奇的仙绳抛下半空,化做这条彩虹 。仙女伸出两根手指,向空中的彩虹一剪,把一段红颜色的虹剪落下来,当做腰带,把裙口紧紧地扎起 。这样,裙子再也不朝下逡,两只手也腾出来做活路了 。
傈僳妇女用仙绳做的红腰带,就像蓝天上的彩虹一样美丽;那剩下的一长节仙绳,到现在还弯弯地挂在半空中,只是,要在雨过天晴的时候才能看得见 。
(二)《傈僳族黄谷0的传说》
话说从前有一天,傈僳族先民阿宝发带领子女上山采集野果、挖掘野菜的过程中发现黄谷,将被称为“老虎草”的黄谷带回种植、培育、送种子给民众,并教会傈僳民众种植黄谷的故事 。正如主人翁所说的:“一家种嘛一朵黄;大家种植满沟满坝黄 。大家种大家吃才香啊!”为了纪念这位发现谷物并教会傈僳民众种植黄谷的阿宝发夫妇,傈僳族人民在每年七月半黄谷收割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给“傈僳族黄谷0的传说”阿宝发夫妇献新米饭、献酒、献肉,以纪念阿宝发夫妇的历史功绩 。
(三)《傈僳族媒山菩萨的传说》
傈僳人家里的墙壁上,家家供奉有神 。神台上插着些杂木树叶和箭竹叶,神台的边沿下面挂着一长串各种野兽的下牙巴骨 。这是专为供奉媒山菩萨而设的 。
故事梗概是,很早以前,有一群傈僳打山匠准备进山打野猪 。头天夜里,有个神1梦见山上有个姑娘放着一群猪,另一个姑娘去向她要了一条长嘴巴母猪,叫自己把这条猪带回家去……
第二天一大早,他临走前,将自己口弦放在神台上,嘴里念着:“你拿着口弦去找野猪脚印,找到野猪,就擗断一片弦,放在野猪脚印上,叫你姐姐来弹口弦 。”祝告完毕,背着枪上山去了 。媒山菩萨把那只口弦擗断一片,拿去放在野猪脚印上 。一会儿,山王菩萨放一群野猪走拢来,看见了那一片口弦,就捡起来弹,她不晓得口弦是烂的,这样弹也不响,那样弹也不响,耽误了好长时间 。
那一群打山匠趁此机会钻进深山老林打野猪,赶的赶,围的围,终于打倒了一只花脑壳公猪 。几个人很快把猪剖开,打算各分一堆肉 。有个人忙着砍了一条腿,先带走了 。
山王菩萨到来时,看见打倒的是花脑壳公猪,不是长嘴巴母猪,就怪罪媒山妹子,说:“我昨晚叫你们去打长嘴巴母猪,咋个把我的花脑壳公猪打死了?这条公猪不给你们 。”边说,边去把那些已砍做几堆的肉捡来放在一起,拿起赶猪棍朝猪肉戳几下,猪肉马上生拢来 。花脑壳公猪活了,只是缺了一条腿,一跛一跨地走了 。这样,打山的人都知道了,自己打得的野物,都是靠媒山菩萨帮忙向山王菩萨要来的 。
后来,人们在山上打得野物,就在山上烧熟,先敬献山王菩萨,求得她的允许,才带回家去 。每年阔拾节(新年),家家都要在供媒山菩萨的神台上挂红纸,撒上松针,还要献上一只未开叫的公鸡和很多糯米粑,作为过节的礼品,表示谢意 。
【基本特征】
长期以来,德昌傈僳族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无本民族文字,民民间文学仅仅是以歌唱和讲述形式口耳相传,深藏于民间 。这种社会条件,客观上又促使口头文学发展,使德昌傈僳族民间文学呈现出奇妙的兴盛,流传着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笑话、民歌、民谣、谚语等多种体裁的民间文学,内容非常丰富,实为一支奇葩 。
《傈僳族黄谷0的传说》、《傈僳族媒山菩萨的传说》、《傈僳族红腰带的传说》等是傈僳族民间传说的代表性作品,世代依靠口承的方式在傈僳族乡土民间传播 。主要讲述的是傈僳族先民勤劳勇敢,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傈僳族传统品德和历史功绩 。正如《傈僳族黄谷0的传说》中的人物阿宝发带领子女上山采集野果、挖掘野菜的过程中发现黄谷,将被称为“老虎草”的黄谷带回种植、培育、送种子给民众,并教会傈僳民众种植黄谷的故事 。正如主人翁所说的:“一家种嘛一朵黄;大家种植满沟满坝黄 。大家种大家吃才香啊!”为了纪念这位发现谷物并教会傈僳民众种植黄谷的阿宝发夫妇,傈僳族人民在每年七月半黄谷收割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给“傈僳族黄谷0的传说”阿宝发夫妇献新米饭、献酒、献肉,以纪念阿宝发夫妇的历史功绩 。
德昌傈僳族民间传说人神形象鲜明,传说故事性强,情节线条清楚,富于幻想和夸张,以自己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识独树一帜 。《傈僳族媒山菩萨的传说》通过大胆的想象、神话般的传说,讲述了傈僳族媒山菩萨的传说 。通俗、质朴、易懂,这三则传说都产生在傈僳族先民狩猎和采集时期,流传历史久远,是傈僳族民间文学重要代表作品 。
【基本价值】
傈僳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习俗,蕴含着傈僳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在充分反映傈僳人审美情感和增加相互交流的同时,为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保护和利用好傈僳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
这三则传说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借以寄托对未来的憧憬 。德昌傈僳族民间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从中可以寻到明晰的社会发展踪迹 。
1、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 。《傈僳族黄谷0的传说》深植于傈僳族乡土民间,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它反映了阿宝发夫妇发现黄谷、种植谷物、教会傈僳民众种植谷物的历史过程,是傈僳民众口头文学的典范作品之一,具有重要的民间文学价值 。
2、人类学、民俗学价值 。这三则传说都是傈僳民众从采集到农耕文明的重要历史记忆,其内容涉及傈僳民众的精神信仰、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等精神范式,对于研究傈僳族的文明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
3、伦理教育价值 。故事通过塑造了勤劳善良、善于思考、乐于助人的主人公形象,抒发了傈僳民众对于给他们带来福音的热爱之情,对于傈僳民众审美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
推荐阅读
- 长春爱尔眼科医院锦旗故事丨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
- 傈僳族的刮克舞有什么特色 傈僳族舞蹈
- 治疗脚气的偏方推荐 脚气具有传染性
- 全国消防宣传日是哪一天
- 甄嬛传弘历是个怎样的人 弘时和弘历之间的秘闻
- 这些告诉你原因 打哈欠会传染吗
- 强直性脊柱炎会遗传给下一代吗?强直性脊柱炎是哪些地方会疼
- 孔四贞传奇:清宫中唯一的汉族公主孔四贞墓在哪
- 景颇族传统乐器有哪些?景颇族乐器简介
- 产后丰胸的民间小妙招真叫绝 瘦人产后怎么样丰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