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呼告是什么意思「已解决」
原创 2017-11-09 汪啸波 晚上八点
对于大多数中学生而言,以第一人称写作是自然而然的事 。婴幼儿认识世界,是从有自我意识开始的;小学生作文,一般写自己所见所闻;进了初中之后,叙事、描写、抒情,大多数时候,同学们也习惯用第一人称 。可到了高二高三,“我”基本上“丢”了 。
为什么丢了呢?
因为被告知“文章千古事”“文章合为时而著”,因为被提醒,凡“我”皆是“小我”,写“我”格调不高 。
文章插图
其实,“铁肩担道义”“为民鼓与呼”,这样的写作要求主要针对成年人,而并非要求中学生 。好比孩子的衣裤,我们不能一开始就按照成年人的尺寸去做 。
不写“小家”写“大家”,不写自己写“民族”,这样的思维,相对适合运用在高三年段的论述类文章(尤其是时事热点评论)当中 。为了理性而公允起见,第三人称就自然替代了第一人称 。
第三人称,在叙述学上,被称为“万能视角”“全知视角”“上帝视角”,当然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学生只会用第三人称,弊端也很大 。因为语境不明,抒情对象不清,又缺少具体的倾听者,很容易陷入“叙子虚乌有之事,论老生常谈之理”的困境,常常会自言自语,不着边际,隔靴搔痒 。
鉴于此,我要提倡回归,在作文的构思及行文中,不要总是用第三人称,而应该尝试多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抒情,甚至说理 。在向“外”拓展的同时,也要向“内”求索 。
作文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字,也是映照社会生活的镜子,个人喜怒之微,国家治乱、社会万象之大,都可以着之纸墨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对于大多数叙述类作文而言,写自己比写国家自然得多,容易得多,精彩得多 。
让我们来鉴赏一首诗 。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修辞手法呼告是什么意思「已解决」】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
此诗选用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耿耿难忘的乡愁情结 。修辞手法呼告开篇,反复咏唱;选择意象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长江水,是滋润万物的清泉,是哺育儿女的乳汁 。“海棠红”“腊梅香”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雪花白”则以雪花的晶莹剔透、洁白无暇,隐喻游子对祖国母亲的纯洁挚爱 。
所有这些意象,都由“给我”句来统领,这是极有匠心的 。“我”出现在这里,既写出自己的感悟,又强调了祖国的归属,突出了“我”的祖国之念 。联系余光中辗转求归的经历与心境,此处的“我”之精彩,不逊于岳飞“还我河山”之“我” 。
还有一个案例很有意思,我曾经命制过这样一个作文题:
亲密的人际关系是精神健康的标志,是人生意义和幸福的源泉 。可是,生于“独生”年代,很多人会有不同于父母辈的感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情感 。
要求:即可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又可以发表议论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这里的辛酸与是非已经一言难尽 。学生中的大部分人,都隶属于这个庞大的独生子女的群体,于是,他们的写作呈现了一个共同特点 。当时,班里写得最好的六篇作文,标题如下:
1.谁能与我同醉?
2.千山暮雪,我不想孤独飞翔
3. 欠我一个挚爱同胞
4.泪水以后,微笑依旧
5.一个人的喜怒哀乐
6. 独自乘上一趟生命的快车
文章插图
认真研究一下题目,我们可以发现:前三个都出现了“我”;后三个虽然没有直接出现“我”,但是都可以补上“我” 。特殊的计生政策,导致三十多年时间,出生了一代奇怪的生物——独生子女 。他们缺乏兄弟,缺少姐妹,缺少玩伴,缺少知音,言行中流露渴望摆脱“孤独”“冷漠”的共性 。作文的题目中,因为有了“我”或者“蕴含我”,文字顿时生出温情,瞬间打动了我们 。
第一人称“我”,是一种直接介入的表达方式 。“我”的使用,回避了空洞模糊,能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读者的代入感 。很容易让人感觉:所叙之事是作者的经历之事,所抒之情是作者的肺腑之情 。冰火冷暖,明晰真切,具体感人!
我们不妨整理一下叙述抒情类文章中的“我”,看看有几重蕴含的意义 。
文章插图
一、 我是世界的见证者
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 。以“我”来写作文,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我们从小到大,由近及远,于无知渐渐有知,本来有个出生成长的过程,写作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证明 。
从哲学意义上看,再卑微的“我”,都无法替代 。宇宙洪荒,山河故人,所有的一切,都靠“我”来看见、听见 。没有“我”,世界岂止是“空空荡荡”,简直是“无影无踪” 。在现实中,没有世界,当然没有“我”;而在文章中,若是没有“我”,哪还有整个世界?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孤本 。其出生经历、生老病死等生命轨迹都不一样;即使一样,每个人见闻思感也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正因为如此,人间才如此丰富多彩 。
文章插图
二、我是故事的叙述者
小说(叙述类文章的一种)以“我”为叙述人称来描述情景、叙述故事,我们就称之为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这能引导读者关注主人公的经历和命运,使读者产生一种如遇故友、如逢至交的真实亲切感 。
初中教材《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借助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来不动声色地讲述,展示一个令人心颤的批判性主题 。一个原本纯洁的少年,却在自己的叙述中不知不觉加入了对孔乙己折磨的行列,控诉了荼毒心灵的科举制,揭示了沦为看客丧失灵魂的麻木的人们,小说这样的人称安排蕴涵着更深刻的批判 。
前苏联小说《一个人的遭遇》通过主人公索科洛夫与叙述人我的交谈,引出了整个故事 。这个叙述结构很有趣,“我”中还有“我”,索科洛夫以自白来讲述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普通人作出的巨大牺牲,真实地再现千百万苏联人民共同经历的痛苦生活,反映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据说,莫斯科广播电台当初演播,听者如堵,万人空巷,驻足倾听,反响巨大,“我”的叙述功不可没 。
三、我是情感的主宰者
以“我”来抒情有着先天的有利条件,因为“我”字一出现,读者与作者情感实现了无缝对接 。抒情性强的诗文,通常直接用“我”直抒胸臆 。
古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名句,酣畅淋漓,快哉快哉!
文章插图
再看著名抒情诗《祖国 我不用言语》,“我”的进入,强化了我与祖国血脉相通命运相连的情感 。
我在你的大地上行走
我用你给我的步履
我在你的河流里游动
我用你给我的记忆
祖国 我不用言语
睁开眼全是你的面庞
用心听全是你的声音
早晨是宋词的早晨
黄昏是唐诗的黄昏
雨巷是楚国的雨巷
风涛是塞北的风涛
站起来就是轩辕的古树和伟大的长城
倒下去也是不屈的精神和祖先的领地
……
我们纺织棉花
我们种植水稻
我们拉网打鱼
一辈辈老死在/你随便一座山峦
流浪在/你任意一片草地
哭泣 欢乐和美好的人相爱,唱歌、奔走
写信、约会、在你的祖荫下渡过四季
……
黄河永远没有流尽的日子
泰山再也没有轻薄的印迹
当生命将在你的历史流星般划过之际
我将献出我所有的爱意
祖国 我不用言语!
再如选入教材的诗歌名作,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也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句式 。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用第一人称来写,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 。
“我”是诗歌中最容易点燃激情的火炬!
妙用第一人称“我”,真是司空见惯而又奇妙无比的表达 。
妙用“我”,能使文章情节更真实,故事更生动,形象更逼真,人物更鲜活 。
妙用“我”,仿佛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手所触,亲历亲为:感受最真切 。
妙用“我”,恰似一条小溪,快慢急缓,喧响沉静,任意流淌:行文更自由 。
世间之物,是因为“我”描述而呈现;世间之理,是因为“我”的思考而引发;大家热烈之讨论,是为了启发“我”而存在 。
世界如此之美,亲友如此之善,“我”在其间是如此之有幸,突然就想起台湾作家张晓风《我在》一文的结尾:
“树在 。山在 。大地在 。岁月在 。我在 。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作者系衢州二中教师
《浙江教育在线》专栏作家
推荐阅读
- 盆栽罗汉松怎么修剪
- 图解精油排毒护肤的按摩手法
- 产妇胸部按摩手法有哪些
- 父亲节来临-学几招捶背的手法
- 哈萨克族医生是怎样用特殊手法治病的
- 《修辞学发凡》于1932年出版 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修辞书
- 羽毛球基本功的手法口诀是什么 怎么打好羽毛球
- 艾青的绿用什么修辞手法 艾青的绿用的修辞手法简述
- 眼部去黑眼圈有哪些按摩手法呢?
- 女性去眼袋眼部按摩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