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克敏经间期出血方治疗经间期出血医案

【组成】黄芪15g,薄荷6g,柴胡10g,当归15g,白术10g,茯苓15g,杭白芍10g,桑寄生15g,川续断12g,千张纸10g,甘草3g 。
【功效主治】固摄调冲 。治疗经间期出血 。
【加减】兼邪之生是由于脏腑、气血、冲任不调而相互影响,或由于其他直接因素的影响 。本病常见的兼邪有3种 。①郁热:由于气虚脾弱,或血虚肝旺,或气血不调,或七情所伤,或久病抑郁等则生郁热郁火,为本病常见夹杂因素 。患者兼见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间期出血忽多忽少,质黏有小块,腰酸,胁腹胀痛,口苦咽干,烦躁失眠 。可加清郁热药,如牡丹皮、炒栀子、枯芩炭、炒青蒿 。②湿热:若气虚脾弱,湿邪内生化热,或肝脾不调、脾湿肝热,或兼夹胞宫附件炎症 。患者兼见平时经量偏多,质黏稠,腰酸腹坠痛 。多出现带下量多,带中夹红 。脉细弦,舌苔黄白腻,治疗中可加清利湿热药 。如薏苡仁、饭豆、车前子、椿皮、焦黄柏等 。③瘀滞:本病因出血日久,反复发作,离经之血积而成瘀,滞于冲任,新血不能归经;或血虚气滞,脏腑不和,瘀自内生;或手术不当或恢复不良等 。患者兼见:出血夹小块、色暗,明显腹痛,胸闷烦躁 。舌质或有紫点,脉细弦 。治疗可化瘀止血 。但往往选用有活血化瘀,又有止血作用的药 。如蒲黄炭、茜草炭、地榆炭、生三七等 。
【验案】李某,女,29岁,工人 。就诊日期:1991年5月7日 。患者24岁月经初潮,结婚年余 。半年前曾行引产术,近4月经间期出血为6~7日,月经前后不定期,伴神疲乏力、头昏腰酸 。诊脉细滑,舌红边缘有青斑,苔薄白 。病机辨证:产伤冲任,气血不调,固摄无权兼夹瘀滞 。治以益气调冲,健脾和肝,虽有瘀滞只宜辅之清化 。方药组成:黄芪15g,薄荷6g,柴胡10g,当归15g,白术10g,茯苓15g,杭白芍10g,桑寄生15g,川续断12g,千张纸10g,炒艾10g,益母草10g,甘草3g 。上方于每月经净第2日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用,连服3~5剂 。至月经前用姚氏当归补血汤加味,方药组成:黄芪30g,当归15g,川芎6g,白术10g,茯苓15g,杭白芍10g,寄生15g,续断12g,陈皮10g,莲须10g,炒艾10g,千张纸10g,大枣3枚,甘草3g,服法同前 。以上2方于经前后交替使用,服药3月,病得以痊愈 。随访半年,经间期无出血,症状消失,月经周期正常 。
【按语】本病治疗大法为:固摄调冲为主,辅清兼挟之邪 。老师对固摄的含义解释为固守封藏、调引控制 。即具体运用益气、健脾、和肝、调冲等法互参,以使机体阴阳平谧,气旺血顺,冲任藏泄有序,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她常教导:“此虽非时之血,终为离经之血,不可强行止塞,致生瘀滞隐患 。”
1.益气老师对妇科诸症,常通过益气统摄,治气以治血 。宗姚氏医学流派“以气机为辨证线索”,对气的温煦、推动、统摄、转枢作用,以及气血的相互作用极为重视 。即以本病而言,老师指出“益气”是固摄的主要方法,气为血帅,旺则能统 。常喜用黄芪一味,以其补气而益血 。气虚无热滞者加用党参,但多用太子参,其补调而不浮燥,少用补气而辛温之药 。五脏之气,相互补益,补脾可加强气的升举,补肝可加强气的调顺,补肾可加强气的收摄,补肺、补心可加强气的动力 。本病与肝、脾、肾关联,所以益气还应从三方面考虑,发挥脏腑间的协同作用 。
2.健脾“治血必治脾”,本病治疗中常兼顾脾胃 。脾既为气血生化之源,而又具统摄气血之功 。脾气健旺,中气上举,则经血不致妄行 。常用术苓,以配参芪;用山药、芡实、莲米等健脾肾而兼固藏;或直用六君汤、补中汤之类 。个别重症患者未加重固涩药,而重用炙升麻等升举药物,起到良好效果 。
3.和肝肝为藏血之脏,主全身气机和血量的出入调节 。本病要以和肝为治,和是调和濡润滋养之意 。肝和则气顺,使经汛行止有序,藏泄有时 。故“逍遥散”是老师治疗本病的主方之一,临床运用灵活,常有显效 。
4.调冲老师治妇科诸病,极重冲任,或为主或为辅,治皆不遗 。继缊之期,冲任得气血天癸之充而复盛,血海胞宫应为满而不盈之态 。违此者经血不藏,外泄为患 。用药多加桑寄生、川续断、杜仲、千张纸、菟丝子、鹿角霜 。
【姚克敏经间期出血方治疗经间期出血医案】【方源】林莉.姚克敏老师运用固摄调冲法治疗经间期出血经验.云南中医杂志,1993,14(3):4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