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混合留学”时代的到来

1.疫情带来的留学变局

2020年,突然的疫情扰乱了很多留学生的海外学习计划 。一些已经收到海外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学生,或者因为相关国家签证和入境政策的变化,或者因为对海外疫情的担心,没有按时入学 。一些已经在国外的大学学习,但是回国度假和实习的海外学生不能呆在国内回学校 。还有很多正在准备出国留学的高中国际项目学生,因为重要的外语和学业考试的大面积取消,留学前景不明确而迷惑 。

面对这些问题,各国高校普遍启动了线上教学,滞留海外的留学生可以远程参加课程学习 。很多短期留学项目及时做出灵活调整,如欧盟“伊拉斯谟”计划启动“混合流动”方案,项目学生可以在本国在线参加留学目的地院校课程,根据疫情发展灵活选择入境留学时间 。还有很多高中通过跨国学校的合作和海外分校解决留学生的学业问题 。例如,康奈尔大学提出StudyAway计划,支持留学生在当地合作大学入学学习 。另外,对于已经收到海外高中录取通知书但改变留学计划的高中国际课程毕业生,中国教育部立即制定政策,允许90个中外合作学校和项目计划扩大,接受符合要求的学生入学 。这些紧急举措加快了近年来留学形态越来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模糊了留学教育本土与海外学习之间的地理边界和在线和在线学习之间的物理边界,在世界疫情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混合留学成为留学教育的新常态 。对我国来说,多样化的留学形态给教育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但进一步加快教育对外开放,提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加强留学中国品牌,更好地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2.混合留学带来的四大挑战

一是学习结果认证和转化的挑战 。高等教育学习结果的认证包括终结性结果,即学历学位的认证,也包括阶段性学习结果,即课程和学分的认证 。不同国家之间学历学位的相互认可较早,我国也与54个国家签订了学历学位相互认可协议,海外留学生回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海外学历 。学分认证是促进更广泛国际学生流动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国家高中入学标准、专业设置、学制安排、课程类型和评价方式的不同,学分认证一直是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制度难点 。迄今为止,除了欧洲国家之间基于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学分互认制度外,很多国家之间还没有建立直接的学分互认机制 。我国高校通常是基于校际合作协议,以本校各专业培养方案为参照,对赴海外交流学习的学生所修课程学分进行认证和转换,仅适用于在本校入学的学生 。在我国现行的高校招生和培养制度下,已经在海外高校就读的留学生,想要中途转回国内高校继续学业几无可能,即使是转到其他国家高校,也面临前期学习结果“清零”的风险 。

二是中高等教育联系的挑战 。对我国学生来说,高中毕业参加大学入学考试,通过政府主导的统一录取手续几乎是进入大学的唯一途径 。在美英等主要留学目的国,以高中为主体,参考本国认可的中等教育课程体系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和其他综合资料评价学生入学申请,留学生需要提供外语考试成绩 。基于这种差异,在强大的高等教育入学竞争压力下,我国很多有留学意向的学生会根据目标国家高校的招生标准在高中阶段选择就读国际课程项目,并参加相应的外语和学业考试 。有的国际课程项目学生甚至没有普通高中学籍,还有学生直接在校外机构接受国际课程培训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选择这条体制外路线意味着放弃高考和国内升学 。疫情下,这种互不融通的双轨制风险暴露,许多已经收到海外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受疫情影响放弃留学,陷入无学的困境 。教育部立即制定政策,允许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招收部分学生,但未来毕业只能取得外国合作大学的学位,不能取得中国大学的学位,其背后是国内外大学入学资格的不融通和教育公平问题 。随着疫情的常态化和留学形态的多样化,除了大学入学考试之外,高中国际项目的毕业生和已经在海外大学学习的留学生是否可以通过其他审查形式进入中国大学学习,是否可以向这些学生发行学位,如何保证教育公平,成为必须解决的制度问题 。

三是跨国在线教育管理的挑战 。疫情大大加快了在线和在线教育的融合,扩大了人们对留学教育的认知,网络为高等教育的在地国际化和不出国留学创造了更多可能性,跨国在线教育的管理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跨境在线教育属于教育服务贸易四种形式中的跨境交付 。在世贸总协议的框架下,我国对教育服务贸易跨境交付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不作承诺,可以自主决定开放程度,避免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在入世初期因互联网技术发展滞后和竞争优势不足而遭遇发达国家远程教育资源的冲击 。但迄今为止,中国高中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成绩,在线教育资源和平台建设突飞猛进,但跨境在线教育管理明显滞后,缺乏明确的政策构想和制度框架,海外远程学历教育准入、在线课程学习结果认证、慕课平台监督、在线教育资源参与合作这不利于我们积极引进和利用国际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也不利于我国在线教育走出去 。

【如何应对“混合留学”时代的到来】四是高中教育管理的挑战 。疫情中许多高中实践了国外教师为国内学生在线授课的远程授课模式、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访问国外教师开设的在线授课的同步授课模式、不能返校的留学生远程完成在校生授课的混合授课模式等多种涉外混合教育形式 。这些跨国混合教育形态涉及的教育管理、学习结果评价、学分认证、质量保障、安全监督等是大学的新问题 。另外,是否允许不能回学校的来华留学生远程注册入学,如何监督远程课程的外籍教师资格和教育质量,在线开展国际会议、讲座等应如何审查,在线国际交流应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实施风险预防管理等

3.以新思维打开留学教育管理新结构

留学教育形态的多样化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但在当前特殊的内外环境下,进一步加快教育对外开放,提高教育国际竞争力,提高教育服务国家人才战略和创新发展能力创造了新的契机 。疫情中线上教育被广泛应用于留学生课程和国际教育合作,展现了互联网之家帮助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广阔空间 。在目前许多国家疫情持续恶化的情况下,中国疫情预防管理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率先全面复学,稳定有序的教育和科研环境有利于海外人才回流,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学者来中国学习、交流和工作 。另外,疫情加速了国际留学教育格局的变化,在一些主要留学目的国家,国际学生规模很可能在短期内缩小,很多高中财政状况严峻,对国际学生的需求反而进一步增加,这为中国适时调整留学教育政策,更好地通过多样化的国际教育资源培养人才提供了可能 。

留学教育管理涉及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出国和来华留学生两个集团,复盖招生考试、学习结果认定、学位授予等重要制度要素,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掌握一些核心原则 。一要以更高的立场为基础,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以留学教育为人才强国和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培养、引进、以良好的人才战略高度布局规划 。二要以发展眼光,根据2035远景目标,综合考虑疫情发展、在线教育技术进步、国际学生流动、中国教育改革的中长期趋势,在应急措施外做好政策储备 。三要重视统一合作,特别是海外留学和中国留学的统一,以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联系 。四要坚持教育公平,在满足部分学生和家庭多样化留学教育需求的同时,在合格和学习结果认定等重要环节遵守公平原则,分担增量和成本,保障最多学生群体的权益,扩大优质国际教育资源的辐射面 。

今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发表,表现了我国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的决心和自信,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提高中外合作学校改革力度,优化海外留学工作布局,强化中国留学品牌 。结合意见的要求,面向混合留学时代,教育管理具体可以在以下方面着力 。

第一,积极鼓励中外高中学习结果相互认可 。在保障培养质量的基础上,鼓励更多有条件的大学开展中外学分相互认可和学位相互授予项目 。积极引导和参与国际组织框架下地区高等教育学习结果相互认可规则的制定 。鼓励大学根据国际大学联盟和学科专业共同体探索更广泛的学分认可和转换制度 。

第二,加大中外合作学校改革力度 。以《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修订为契机,在选拔接收部分取得海外高中入学资格的中国学生入学基础上,与外国大学密切合作,探索通过学分认证、专业考试等多种方式扩大计划的外国学生接受海外大学入学的中国学生转学和插班 。特别是在粤港澳国际教育示范区和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中,先行尝试,适当放宽办学限制,探索更开放、更灵活、更灵活的国际学生流动和人才培养模式 。

第三,积极利用在线教育资源拓展国际合作 。加强对全球学员的在线教育资源和平台建设,引导中外大学利用我国在线学习平台和课程资源共同开设学分课程 。协助建设一带一带,对一些特别来华留学生在线开展中文和先修课程教育 。继续大力支持高水平大学加入世界一流大学组成的公益性在线开放课程联盟 。

第四,做好高校管理微改革 。高中在应对突发疫情的教育方案中统一安排了本校的海外和来华留学生 。研究制定留学生、访问交流学生、合作学校和共同培养项目生远程面试、注册、学业考试和论文答辩等管理规则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与外方合作大学合作拓展远程和在线课程形态 。鼓励海外教师通过在线课程平台直播、录像、慕课等方式开展教育,进行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 。

第五,引导高校国际课程项目健康规范发展 。严格执行高中国际课程项目招生和学籍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对必修课程的要求,要求学生完成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鼓励国际课程项目学校探索国内国际双轨制、多轨制教学,拓展国际课程类型,鼓励发展除英语外的小语种教学和海外升学项目,扩大学生毕业升学选择范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