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的组成与功效作用

【组成用量】
白芍20g,柴胡、枳实各12g,甘草6g 。
【服用方法】
水煎服 。
【功效作用】
方以柴胡疏肝达气,枳实行气消痞,芍药、甘草平肝缓急,和中止痛,以调和肝脾,共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阳气内郁之热厥(其他厥逆病均不宜用),以及肝脾不和,脘腹胁肋胀痛,妇女经行腹痛,乳房作胀等病证 。
本方具有调理肝胆与脾胃的功能,发挥其协调等作用 。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发热肢厥,肝郁胁痛,月经不调为其汤证之要点 。
本方适用于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异型增生、痢疾、癫滴、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囊炎、胆囊术后综合征、不完全性肠梗阻、乳腺炎、乳腺增生、颈淋巴结肿大或结核、疝气、附件炎、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经前乳房胀痛、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小儿食积发热、乙型肝炎、肋骨软骨炎、胆道蛔虫病、慢性胰腺炎等病证 。而必须症见四肢偏冷,胁肋不舒,脉弦者之病入 。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慢性胃炎(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
以本方合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各10g),加青皮、香附、旋覆花(包)、苏梗各10g为主治方 。
若痛甚者,加玄胡索、川楝子各10g 。泛酸吞腐者,加川黄连3g,吴茱萸2g 。舌腻,饮食不香者,加焦三仙10g 。
2.流行性出血热(热毒炽盛,内陷心包型)治宜清热宜郁,行气开闭 。以本方合承气白虎汤加减:生石膏(先煎)60g,柴胡、知母、枳实、生大黄、丹参、郁金、石葛蒲各10g,生甘草5g为主治方 。
若热甚者,加黄连 。昏迷者,加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 。
3.心绞痛(气滞心胸型)治宜宣展气机,疏肝止痛 。
以本方加郁金、香附、合欢花各12g,川芎9g为主治方 。
若气郁化火,舌红苔黄口苦者,加栀子9g,黄连、豆豉各6g 。心痛明显,且痛有定处者,加丹参18g,玄胡索9g,砂仁、檀香各6g 。脘痞腹胀者,加大腹皮9g,厚朴6g.
4、胃癌(肝胃不和型)
以本方合六君子汤(茯苓15g,半夏、陈皮各9g,党参14g,白术12g),加代赭石、本香各9g为主治方 。
若两胁疼痛明显者,加白屈菜12g以缓中止痛 。饮食不香者,加鸡内金、焦三仙各9g 。
5.先天性巨结肠(肝郁气滞,脾运失健型)治宜疏肝调脾,理气助运 。以本方加郁金、焦山楂各10g,香附、川楝子、青皮各8g为主治方 。
若腹膨,青筋显露者,加丹参、莪术、桃仁 。大便秘结、腹部胀满者,加大黄(后下)、大腹皮 。热泻者,加黄连、铁苋菜 。大便溏泄者,加白豆蔻、苍术 。6.阴茎纤维性海绵体炎(肝郁痰结型)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
以本方加赤芍12g,香附、川楝子、泽兰各10g,白芷、炙甘草各6g,夏枯草、莪术各15g,鳖甲(先下)30g为主治方 。
若硬结疼痛者,加穿山甲、元胡 。若硬结日久,坚硬不消散者,加王不留行、橘核 。
7.脑挫裂伤失语(阳郁不达,痰浊阻窍型)治宜疏肝解郁,化浊开窍 。以本方加广郁金9g,石菖蒲6g,远志3g为主治方 。
8.癫病(风痰内闭,火升蒙窍型)治宜平肝熄风,宣郁化痰 。
以本方加胆南星、天竺黄、双钩藤各10g,茯苓8g,郁金、浙贝母各6g,石菖蒲、白僵蚕各5g为主治方 。
9.肺炎(肝气郁结,化火犯肺型)治宜平肝降火,清肺止咳 。
以本方加地骨皮、黄芩各12g,桑白皮、杏仁、瓜蒌皮各9g,青黛1g(冲)为主治方 。
若药中病所,症状明显减轻者,加天花粉12g 。
10.支气管扩张(肝火灼肺,肺络损伤型)治宜清肝解郁,泄热宁络 。以本方加黄芩12g,黛蛤散、白及、代赭石、丹皮各9g,大黄炭(后下)6g,北沙参8g为主治方 。
11.便秘(肝郁脾虚型)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健脾,润肠通便 。
以本方加火麻仁30g,白术20g,党参10g,薤白8g,薄荷6g为主治方 。12.腹泻(牌虚肝旺,肝木乘脾型)治宜泻肝补脾,调理肝脾 。
以本方加生龙骨、生牡蛎(均先煎)各30g,茯神、白术各12g,陈皮、防风各5g为主治方 。
13.痢疾(湿热气滞型)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化湿 。
以本方加白头翁30g,神曲24g,木香(后下)、绵茵陈各10g,鸡内金8g为主治方 。
14.急性胰腺炎(气滞湿热,腑气燥结型)治宜疏肝和中,通腑泄热 。以本方加蒲公英30g,炒玄胡索12g,炒川楝子、香附各9g,大黄(后下)、黄连各5g为主治方 。
15.胸软骨炎(气滞血瘀,结塞胸膺型)治宜调畅气机,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
以本方加赤芍18g,蒲公英30g,皂角刺、红花、桃仁各15g,姜黄12g,炒穿山甲10g为主治方 。
16.湿疹(湿热毒邪,遇伏肌肤型)治宜透达郁火,燥湿健脾 。
以本方白芍改用赤芍,加滑石、猪苓、茯苓各10g,通草、陈皮、苍术各5g,黄柏、白矾各3g,淮山药6g为主治方 。
17.乳腺脓肿(肝郁气滞型)治宜疏肝、理气、解郁 。
以本方重用白芍至50g为主治方 。
18.不孕症(肝郁气滞,冲任失养型)治宜疏肝解郁,调补冲任 。
以本方加香附、醋青皮、黄芩各9g,金橋叶15g,当归12g,熟地黄、甘枸杞子、牡丹皮各10g为主治方 。
19.原发性痛经(肝气郁结,气血瘀滞型)
以本方加玄胡索、丹参各12g,香附、红花各9g,蒲黄、橘核各6g为主治方 。
20.鼻衄(气郁伤肝,迫血外渗型)治宜疏肝理气,凉血止血 。
以本方加薤白6g,生地黄、白茅根各30g,川楝子12g为主治方 。
21.阳瘘(恐惧,气郁伤肾型)治宜开郁为先 。
以本方为主治方 。
若两胁胀痛者,加川楝子 。若口苦咽干者,加丹皮、山栀子 。若失眠多梦者,加地黄、酸枣仁、远志、夜交藤 。若四肢厥冷、少腹冷痛、腰膝酸软者,加枸杞子、益智仁、紫河车粉、巴戟天 。若胸闷烦躁易怒者,加瓜蒌、生枣仁 。若头晕胀痛者,加天麻、白菊花 。
【四逆散的组成与功效作用】22.老年痴呆症(肝郁脾虚,痰蒙清窍型)治宜疏肝健脾,除痰开窍,安神定志 。
以本方加远志、石菖蒲、丹参、半夏、茯苓、大枣为主治方 。
23.女子阴冷(肝郁及肾型)治宜疏肝开肾 。
以本方加郁金、石菖蒲各10g为主治方 。
24.乳腺囊性增生(肝气瘀滞,邪乘脾胃型)治宜舒肝和胃,理气散结 。以本方加丹参30g,夏枯草、蒲公英各15g,三棱、莪术、苏梗各12g,青皮、茯苓各9g为主治方 。
25.子宫脱垂(肝郁气虚型)治宜疏肝补气 。
以本方重用枳壳,加荔枝核为主治方 。
26.肠梗阻(燥热蕴结,气机阻滞,腑气不通型)治宜宜通气机,泻热通腑 。
以本方加生大黄、芒硝、厚朴各12g,黄连9g为主治方 。
27.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肝郁牌虚型)治宜疏肝健脾 。
以本方加白术为主治方 。
若虚寒者,加吴茱萸、干姜 。若气滞者,加陈皮、佛手、香附 。若阴虚者,加沙参、石斛、麦冬 。若瘀血明显者,加当归、川芎 。若恶心呕吐者,加半夏 。若大便隐血阳性者,加生地、茜草、乌贼骨 。
28.萎缩性胃炎(肝气郁结,脾胃失调型)治宜舒肝和胃 。
以本方加乌梅30g,厚朴10g为主治方 。
若服药后腹胀减轻,上下气通者,加丹参、红花各15g 。
29.结肠炎(阳气内郁,升降失司型)治宜调和肝脾,升清降浊,健脾止痛 。
以本方加党参、白术各12g为主治方 。
【随证加减】
1.咳嗽加五味子、干姜、杏仁 。
2.心悸怔忡加桂枝、酸枣仁 。
3.黄疸加郁金、栀子、茵陈 。
4.食积腹痛加鸡内金、山楂、麦芽 。
5.瘀滞腹痛加失笑散(蒲黄、五灵脂) 。
6.泄利下重加薤白、葛根 。
7.胃痛吐酸加左金丸(吴茱萸、黄连) 。
8.胆囊炎、胆石症加金钱草、生鸡内金、蒲公英、茵陈 。
9.肋间神经痛加川楝子、玄胡索、瓜蒌皮、郁金 。
10.月经不调加当归、香附 。
11.小便不利加茯苓、车前子 。
12.消化性溃疡加半夏、香附、木香 。
13.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加黄连、吴茱萸、川楝子、延胡索、陈皮、香附 。14.肝硬化加丹参、鳖甲、鸡内金、莪术 。
15.无脉症加川楝子、郁金、陈皮、黄芩、竹茹、生地、茯苓 。
16.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加白头翁、黄药子、丹参 。
17.癫痛加胆南星、天竺黄、茯苓、菖蒲、郁金、钩藤、僵蚕、象贝母 。
18.血管性头痛加蔓荆子、代赭石 。
19.经前乳房胀痛加橘叶、橘核、蒲公英 。
20.输卵管阻塞加丹参、三七、穿山甲、皂角刺、路路通 。
【注意事项】
本方只适宜于阳气内郁所致热厥之证 。其他厥逆证,均不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