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朝鲜族的“板嗦哩”是独具特色的表演

板嗦哩的原意是“在游艺场上演唱的歌曲”,实际上它是一种独特的说唱 。它是将音乐、文学、表演融为一体,采用唱、白、表情动作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是一种看来简单的演唱形式,却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精湛演技的艺术 。
板嗦哩通常由一人演唱,另一人用鼓伴奏 。这种形式大约在18世纪中朝鲜王朝后期开始出现,19世纪末是它的黄金时代 。关于它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它是18世纪的游浪艺人根据某种戏剧创造的,另一种则认为是来源于萨满教仪式中的歌曲 。板嗦哩的故乡是韩国全罗北道的南原,至今那里仍盛行这种演唱 。
【为何说朝鲜族的“板嗦哩”是独具特色的表演】板嗦哩演唱的是长篇的、情节曲折的戏剧故事 。据史书记载曾有12部板嗦哩,但现存的只有5部,即《春香传》、《沈清传》、《兔子传》、《赤壁传》、《兴甫传》 。
由于故事长,一次往往唱不完,每次只唱其中的一折 。但有一位着名的艺人朴东镇,曾经一口气连续演唱五个小时的《兴甫传》和八小时的《春香传》,中间没有一点休息,可以说是世界罕见的 。
为什么他能做到这一点?这要从学习演唱板嗦哩的过程说起 。这种学习是很艰苦的,开始后不久声音变得嘶哑,喉咙充血,但仍要坚持练,甚至喉咙出血,也不能停 。
最后嗓音再次爆破,适合板嗦哩唱腔的朗朗之声在瞬间获得 。其发音粗犷而浓浊,但十分洪亮,音色变化丰富,可以唱出各种高音和低音,自由地表现各种人物的性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