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葛武侯死后,刘禅为什么仍能做近三十年的皇帝?
诸葛亮死后,刘禅执政的蜀国之所以能熬了三十年才灭亡,主要有两个原因 。
文章插图
一是诸葛亮的原因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他一生之中,拼尽全力去帮助刘备完成在隆中对设计下的战略方针 。通过不懈努力,如愿以偿以辅助刘备占据了蜀中地盘,制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但就当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之际,随着关羽大意失荆州,不但使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的流失,而且还让刘备走向了复仇东吴之征程,这也彻底打乱了诸葛亮既定的“联吴抗魏”的战略构想,最终蜀吴火拼的结果是,刘备被陆逊的火攻之计打败,上演了白帝城孤托孤的悲剧 。
文章插图
而诸葛亮本着对刘备的知遇之恩,随后极力辅助新主刘禅 。当时的刘禅年幼,诸葛亮夙夜奉公,几乎为他分担了一切的国事,并通过他的超级才干,把蜀国治里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 。
文章插图
但同时,诸葛亮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为了能在自己有生之年实现一统天下之愿望,他不惜动用全国之兵力、财力、物力,六出祁山伐魏 。结果因为种种原因,六次都功亏一篑,没有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但是,通过北伐,一方面扩涨了蜀国的土地,占领了边疆的地理和军事要点,让蜀国进可急攻,退可稳守 。要知道蜀国原本就地势险要,占据边疆要点后,更加易守难攻 。这也让别国不敢轻易冒犯 。另一方面给魏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蜀军的英雄和顽强,让他们从骨子里对蜀中产生了一种畏惧感 。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魏国随后也不敢大举进攻蜀国 。这自然成了刘禅执政三十年才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文章插图
二是刘禅的原因 。世人提起刘禅,都说他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诚然,刘禅的确是个瀛弱平庸的君主 。这主要体现在他不误国业,贪图享乐,生活腐化上,但是平庸并不代表昏庸 。刘禅其实也是一定才干的人,只是他缺乏那种创业干事的激情和动力罢下了 。诸葛亮在世时,他因为有“亚父”可依,可以无忧无虑地玩乐 。诸葛亮死后,他尽管还是不热衷政务,但也还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说,刘禅废及时除了丞相制度,命蒋琬主管行政,命费袆主管军事,将原本集权于诸葛亮的权力一分为二,让两人相互制衡 。蒋琬去世后,刘禅干脆自摄国政 。这样就避免了权臣误国的局面 。比如说,刘禅奉行老好人政策,执政期间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以和为贵,对内废除了酷刑等,很少有开杀戒,对犯法之人,以批评教育为主 。在对外方面,在诸葛亮死后,他不再劳师动众地伐魏,让民众得到休生养息,从而迅速恢复了国力 。同时,对东吴也是千百方计地交好,这样友好的态度,也让魏、吴两国都消除了对蜀国的“敌视态度”,因而,也没有产生大规模的军事斗争 。
文章插图
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诸葛亮死后,平庸的刘禅得已执政三十年才灭亡,看似偶然,其实也是必然 。
234年,诸葛亮去世于五丈原 。
诸葛亮被认为是支撑蜀汉政权的人物,甚至不少朋友看到诸葛亮去世就觉得三国后面的历史“没什么意思”了 。
但实际上,他担任蜀国丞相不过13年(221年-234年),如果从214年刘备统治西川开始,诸葛亮治蜀不过20年,即便从他207年出山算起,也不过活跃了27年 。
然而,在他去世后,蜀汉政权仍然存在了29年 。
这是怎么回事呢?
蜀:运转正常,形势稳固1、平稳过度,运转正常 。
诸葛亮在世时,大小事务咸决于亮 。
因此,诸葛亮刚去世时,形势确实稍微有一点紧张,“新丧元帅,远近危悚” 。
不过,诸葛亮已经提前安排好了过度事宜 。
在他最后一次北伐前,诸葛亮已经密表后主:“臣若不幸,后世宜以付琬”,敲定以蒋琬为接班人,并在出征期间,留蒋琬留在丞相府处理内政,以备不测 。
因此,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表现镇定自若,形势得以稳固 。
文章插图
此后,以蒋琬、费祎为代表的新一代辅政贤才,继续以诸葛亮留下的法令治理蜀国,使得蜀国继续稳定发展 。
因此,直到253年费祎遇刺,蜀汉的统治集团依然保持了良好的运转 。
2、政局长期稳定 。
刘禅本人,也绝非草包 。
一方面,他基本上按照诸葛亮的遗嘱,充分发挥蒋琬、费祎等人的才敢,另一方面,他又发挥天子的影响力,保持权力的平衡、局势的稳定 。
诸葛亮去世后,他以蒋琬为主要辅政对象,但取消了丞相一职,只以蒋琬为大司马,同时加费祎为大将军、尚书令,以避免蒋琬一人权势过重 。
在蒋琬的一些想法不合后主之意时,后主也会进行干涉 。
比如,蒋琬曾企图由沔水东下,取东三郡进攻襄樊 。
后主派费祎、姜维劝阻 。
文章插图
“琬卒,禅乃自摄国事” 。
蒋琬去世后,费祎、姜维继续发挥其才干,但刘禅事实上已经自己作起主来 。
因此,费祎任内,虽朝内一切“庆赏刑威”都先咨询过费祎后才得以推行,但同时,董允、陈祗等人也被器重,以分费祎之权 。
到费祎去世后,陈祗、姜维,乃至黄皓等人都各当其事 。
蜀汉灭亡前,刘禅既拒绝了换掉姜维的举措,又拒绝了姜维除黄皓的建议,维系各方平衡,保持对政权的稳固 。
蜀汉灭亡前,刘禅对姜维、黄皓等人问题的处置失当,是蜀汉灭亡的重要原因,但也必须看到:内部派系林立蜀汉,始终没有发生如魏、吴一样的血腥内讧,始终维持着政局的稳定,没有发生内部过度损耗 。
3、国防形势稳固 。
蜀国以“重关之险”立国,这一国防形势长时间保持了稳定 。
文章插图
因此,即便在司马昭商议灭蜀事情时,常年在前线与蜀军打交道的邓艾也表示:蜀汉的防御体系稳固,没有可趁之机 。
直到蜀汉灭亡前一年,姜维远避沓中,“聚谷敛兵”,才使国防体系变得脆弱不固 。
吴:联盟巩固三国鼎立之所以巩固,与吴蜀联盟,“两弱抗一强”是分不开的 。
文章插图
诸葛亮去世后,吴蜀联盟始终保持巩固状态 。
蒋琬时期,曾想要造船,沿沔水东下 。
造船,引起了东吴将领的猜疑,东吴将领纷纷上表,表示:司马懿进攻我们的舒县,蒋琬不作支援,反而造船,必定图谋不轨 。
孙权表示:司马懿进攻舒县,10天就退兵了,蒋琬不知道也正常 。人言不可信,我愿意以破家的代价,为诸位作担保,蒋琬必然没有打我们的主意!
甚至直到蜀汉灭亡之前,吴国仍然派兵,企图救蜀 。
吴蜀联盟的巩固,使强大的魏国始终不具备压倒性优势,不敢轻举妄动 。
魏:自顾不暇曹魏的情况,比蜀汉糟糕得多 。
诸葛亮去世5年后,曹魏最后一位掌控实权的天子曹睿也去世了 。
此后,曹魏的政局长期不稳 。
首先是曹爽与司马懿的争权,然后是司马家与朝廷、地方的拥曹派之间的明争暗斗 。
文章插图
在曹爽与司马懿争权期间,244年,曹爽、夏侯玄发起了一次征蜀作战,但遭到了司马懿等人的坚决反对,也没有得到郭淮等将领的配合(作战中,担任先锋的郭淮“度势不利,拔军先出”),结果无功而返,“士民讥之” 。
可见:在当时的情况下,征蜀作战难免因内部相互掣肘而难以组织顺畅,而且,一旦战事不利,又会使自己的政治权威受到极大损失,得不偿失 。
所以,司马懿夺权后,司马家对攻蜀始终非常慎重 。
249年,逃到蜀国的夏侯霸告诉姜维:司马懿刚刚夺权,“未遑外事”,暂时不会进攻蜀国,你只需要注意当时还年少的钟会就可以了!
果然,此后十余年间,曹魏对蜀基本以防御为主,主要精力都用于内部争斗 。
此后,淮南三叛,此起彼伏,牵制了魏国的主要精力 。
尤其是257年,司马昭讨伐诸葛诞的作战中,司马昭军26万,诸葛诞军14、15万,加上前来参合的东吴军,淮南战场的战役规模达到了将近50万!
参战人数将近50万的内战规模,远远超过了魏、蜀之间的任何一次作战!
可以说,对当时的曹魏来说,司马家与拥曹派之间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魏蜀的矛盾甚至可以暂时放一放了!
平衡打破,迅速灭亡可以说,诸葛亮去世后,很长时间内,三国之间仍然保持了平衡 。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平衡被打破了 。
1、司马家局势的稳固 。
经过司马师、司马昭的努力,拥曹派的势力基本上被清除 。
文章插图
260年,曹魏皇帝曹髦亲率部分宿卫及奴仆征讨司马昭,结果玉碎九重 。
这说明:曹魏天子除了武帝留下的一丝血性外,已没有反抗的实际力量了 。
随着各地都督换成司马家兄弟、亲信,司马家已经完全掌控了曹魏政权,统治已经稳固 。
2、东吴的威胁已不足为患 。
在寿春之战中,淮南十余万军队叛乱,东吴倾尽全力派出10万人来救援,结果,东吴被斩俘万余,惨败而归 。
这说明,魏吴的实力已经极其悬殊,东吴已经不足为患 。
因此,司马家可以放手大举进攻蜀国,无需担忧吴国那点威胁了 。
3、蜀国的运转已经不良,形势已不再稳固 。
诸葛亮去世后,蜀国很长时间内依然是贤人当政 。
他们的才能、道德都不错,能够维系政权的良好运转,能够保持形势的稳固 。
可是,在蒋琬、费祎、董允等人物去世后,当初《出师表》中所举荐的可用之人悉数凋零,刘禅只能以黄皓等人来治理国家 。
黄皓等人的政治素质严重不足,蜀国内政一片混乱 。
不仅如此,黄皓、姜维、诸葛瞻等人之间的关系还极为紧张,水火难容 。
尽管刘禅既不听从诸葛瞻、黄皓的意见换姜维,也不听姜维建议除黄皓,极力避免矛盾走向“武装化”,但蜀汉的统治集团已经分崩离析 。
尤其是,当姜维被迫远走沓中避难,并“聚谷敛兵”,调整汉中防御体系后,原本稳固的防御体系也出现了漏洞 。
平衡已经被打破了 。
文章插图
263年,司马昭发起灭蜀战争,蜀汉迅速灭亡 。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历史自有其规律 。
诸葛亮去世时,历史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
就总体实力格局而言,“两弱抗一强”的基本格局仍然稳固 。
就内部局势而言,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政局长时间保持了稳定和有效运转,姜维北伐虽损耗大,但由于没有惨烈内耗,其国力尚可以依托“重关之险”立国 。
就对手局势而言,曹魏政局长时间不稳,曹魏的主要矛盾是司马家与拥曹派之间的矛盾,只有在主要矛盾解决后,才可能发起灭蜀战争 。
因此,诸葛亮虽然去世,但蜀汉依然可以维持近30年 。
其他网友观点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一介布衣刘备,自称是汉室血统,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颠沛流离,戎马一生,在诸葛亮的全力辅助之下,建立了蜀汉政权?
晚年壮志不灭,志在一统三国,中兴汉室?
伐东吴的路上,被陆逊所阻大败,病死于白帝城?
文章插图
刘备死后,儿子刘禅在托孤大臣们的帮助下,顺利的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此时的蜀汉分为两大派,以诸葛亮为首的主战派,另一个以李延为首的偏安派?
文章插图
刘禅是左右都不能得罪;干脆让他们两个都去做想做的;自己图个清静,尽情的享乐,这岂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过起了神仙的日子?
诸葛亮最终死在了北伐的道路上,刘禅也背负了,扶不起的阿斗的罪名?
既然拿诸葛亮没办法,何不放任呢?反正诸葛亮是为自己打工?
文章插图
刘禅果真像世人传说的那样,是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的帝王吗?
那为什么在诸葛亮死后三十年蜀国才被邓艾所灭呢?
文章插图
一是有偏安派的精心辅助,刘禅只个样子,有没有差别不大,不影响蜀国的治安和发展?
二是蜀国有天险,天然的屏障保护,再加上连年的战乱,各国都要养精蓄锐,以待时变,再求发现?
三是蜀国的体系制度诸葛亮,在诸葛亮的有生之年,基本已经做得很完善了,只要按照制度去做,近几十年是可以自安的?
文章插图
大智若愚的刘禅,在诸葛亮死后30年才亡蜀?
不是他刘禅的能力,让蜀国延续发展了30年,而是凭着蜀国的天时、地利、人和?
也就是前三个主要原因,蜀国才能在刘禅统治时期平安的度过三十余载?
文章插图
最终,刘禅只做了一个顺应天命,造福蜀国百姓的决策降魏?
这才使蜀国百姓免受了战争之苦?
牺牲自己一人,而换整个蜀国百姓的安居乐业?
也算是他一生唯一一次大智若愚的体现吧?
【在诸葛武侯死后,刘禅为什么仍能做近三十年的皇帝?】
文章插图
纵观刘禅的一生,都是活在庇护之下,碌碌无为,只做了一件大智若愚的造福蜀国百姓的好事?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饭后靠墙站 白领轻松减压力
- 红石林在哪里
- 学历等级评定分类
- 腾讯副总裁批低智短视频像猪食 编剧:又是谁在生产长视频猪食
- 请问价位在1700—2300,像素高的,有哪些手机可以推荐?
- 求助一下,想买一个2000以内的手机,有合适推荐么?
- 现在入手4Gmate30p合适吗?
- 狗狗的分类
- 拍婚纱照新郎发型如何选 这5种发型值得选
- 火爆牛肚怎么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