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方术内容
①处方如下:马钱子180g,附子60g,穿山甲30g,蜈蚣
10条,全虫30g,蕲蛇10条,全蝎30g,僵蚕30g,牛膝30g,麝香3g,乳香30g,没药30g,苍术30g,麻黄30g 。②益肾蠲痹丸:生熟地各150g,全当归100g,鸡血藤200g,仙灵脾100g,鹿衔草100g,肉苁蓉100g,乌蛇100g,全蝎50g,蜈蚣20条,蜂房100g,僵蚕100g,蜣螂100g,地龙100g,全虫100g,血竭30g,共为末,另以老鹳草120g,徐长卿120g,苍耳子120g,寻骨风120g,虎杖120g,甘草30g 。③服法:煎浓汁为丸,每丸重9g,1丸/次,3次/日,食后服,妇人经期或孕妇忌服 。
治验点评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瘀者破之”的古训而定出祛风除湿,退热清痹,祛风散寒,除湿通痹及活血化瘀,通络除痹等治疗方法 。本病的治疗以“通”为其大法,参之祛邪通络,缓急止痛,本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参之以下几点进行辨证施治 。1、强调内因:扶正是根本①调补气血:气血运行于经脉之中,运行于全身,濡养全身,维持脏腑、经络、肌肉、关节的活动 。痹证病邪久恋,导致气血亏虚,或在治疗中妄用辛辣之药,耗气伤阴劫血,亦可致气血不足,故在治疗中不可忽视这一治则 。②滋养肝肾:肝血不足不能荣养经脉及四肢,就会出现关节的麻木疼痛,血虚生风,则会出现关节游走不定的疼痛;肾精不足,则根本不固,最容易感受邪气而形成痹病 。痹病日久不愈,所以治疗时要重视益气养血柔肝,益身壮阳填精之法 。③强筋壮骨: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顽痹,即旭痹,病程长,病位深,迁延日久不愈,邪留筋骨,骨质受损,关节僵硬变形,所以强筋壮骨之法也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④健脾和胃:脾虚则生化无源,致气血两虚,脾失健运,则水湿不化,痰饮内生,流注于四肢关节,引起关节重着疼痛,肿胀等;胃以降为和,胃和则水谷和药物才能更好的被消化和吸收,并运布于全身 。2、重视外因:偏重于祛邪 。①祛风散寒:《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故首当驱之” 。②清热利湿:外感风热或寒湿未解,郁里化热,湿热互蒸,宜从本法治之 。③涤痰散结:外感风寒湿热诸邪,内因运化失司,水湿不化,凝聚为痰,滞留于经络骨节之间,健脾燥湿化痰仍不能去之,故以涤痰散结之法而除之 。3、尤重治瘀:活血且温经 。①温经活血通络:“久痛入络”,留而不行,阻滞气血,不通则痛,亦遵此法治之 。②益气活血化瘀:病久必有瘀,但不可拘泥于“久病必有瘀”,新痹亦有瘀,总之要以辨证为主,随证选用益气活血化瘀之品治疗痹证,方可见良效 。4、先攻后补:《景岳全书》云“痹者,闭也 。以气血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 。此法着重于“通”,先除邪气,疏通脉络,而后再根据病之根本着手治疗和调理 。
5、在传统炎药物运用的基础上,我认为应加入一些血肉有情之品,这对RA的治疗会取得更好的疗效,因为这类药还善推陈出新,活血祛瘀,改善气血运行而达到愈病的目的,远非般草木之药所能比,况且这类药物刚柔兼使,祛邪而不伤正,标本兼顾 。如:穿山甲其走窜之性,无处不至,故有宣通经脉,通达关窍,活血消癥之攻也 。蜈蚣辛温入肝经,性善走窜,有搜风定搐,治痫疗惊,消散肿毒之效,敷治一切外证 。
全虫既有平肝熄风,攻毒散结,又有搜风通络止痛之效也 。应用峻猛的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豁痰通关之极品 。对于这种的顽疾,用至阴柔和之品无法攻逐其疾之所在,必须用峻烈之品增其血行,通其关窍,方可施治 。例如:马钱子、川草乌、雷公藤、巴豆霜之类,不要因为其性猛烈而拘之,只要合理炮制,应用得法,尽可放心而大胆的用之,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如马钱子具有很强的开通经络,透达关节,缓急止痛的作用,为治痹之圣药;雷公藤虽有大毒,但是治疗旭痹,可以说是非它莫属;川草乌为治痛痹之专药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量必须要足,因为痹证的病变部位在经络筋骨,小剂小调难达病所,只有当药量达到似中毒非中毒的时候,才是药物在机体内发挥最完全的阶段,因为此时才能使受损的肌肉经络、筋骨兴奋收缩,从而达到“通”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血情之品和峻烈药物的配伍使用的同时应该加入一些益气养血、活血、润补之品,祛邪的同时不忘扶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