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是好,你真的会用吗?

吡唑醚菌酯是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1993年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发现,2001年登记并上市,目前已用于100多种作物上 。
由于该化合物优异的杀菌防治谱,尤其因具有调节作物生长,促进植物健康的差异化特点,在国内市场取得较为良好的市场反响 。
什么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一种仿生杀菌剂,也许很多人对它不太了解,但说到此类杀菌剂的代表: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大家一定不陌生 。
从上图的化学结构来看,除绿色部分修饰基团的不同,它们都具有甲氧基丙烯酸酯基团(红色圈出部分) 。
嘧菌酯:杀菌谱很广,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中的大部分病原菌有效 。
醚菌酯:杀菌谱不如嘧菌酯广,但对白粉病等特效 。
吡唑醚菌酯:相对抑菌活性最强,具有较强的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能力,对子囊菌类、担子菌类、半知菌类及卵菌类等植物病原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且具有潜在的治疗活性,可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 。吡唑醚菌酯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可改善作物生理机能,增强作物抗逆性 。
这三个化合物都具有保护、治疗、铲除的作用 。最大的区别在于醚菌酯较其他两个移动性差一些,吡唑醚菌酯较前两个活性高一些,嘧菌酯渗透性更强一些 。
此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还有如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等,这里就不逐一介绍了 。
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机理及方式
线粒体呼吸链
01
作用机理
通过阻止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能量(ATP),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所以它也被称为呼吸抑制剂 。
作用于线粒体呼吸的杀菌剂较多,但苯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的部位与以往所有杀菌剂均不同,因而对于已对甾醇抑制剂如三唑类、苯基酰胺类、二羧酰胺类、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
01
【吡唑醚菌酯是好,你真的会用吗?】 作用方式
通过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而发挥药效,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及耐雨水冲刷作用 。
吡唑醚菌酯可以被作物快速吸收,并主要由叶部蜡质层滞留,还可以通过叶部渗透作用传输到叶片的背部,从而对叶片正反两面的病害都有防治作用 。吡唑醚菌酯在叶部向顶、向基传输及熏蒸作用很小,但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 。
吡唑醚菌酯的主要剂型有:乳油、悬乳剂和水分散粒剂等 。吡唑醚菌酯还可以制成液剂、油悬剂、可湿性粉剂、粉剂和膏剂等剂型 。
吡唑醚菌酯的优良特性
01
杀菌广谱
对几乎所有真菌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都显示出很好的活性,如麦类的白粉病、叶枯病、赤斑病、网斑病、黑腥病,水稻的稻瘟病、纹枯病,以及霜霉病、疫病等具有很好的活性,对疫病的防治更显重要 。
02
防治结合
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良好的渗透作用,可以茎叶喷雾、水面施药、处理种子等方式使用 。
03
混配性较好
能与多种药剂复配,与苯醚甲环唑、代森联、烯酰吗林等复配效果好,同时还具有增效作用 。
04
植物保健,抗逆增产
吡唑醚菌酯除了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外,还能诱导许多作物尤其是谷物的生理变化,如它能增强硝酸盐(硝化)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作物快速生长阶段对氮的吸收 。
同时,它能降低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延缓作物衰老 。当作物受到病毒袭击时,它能加速抵抗蛋白的形成,与作物自身水杨酸合成物对抗逆蛋白的合成作用相同 。
即使是在植物不发病的情况下,吡唑醚菌酯也可以通过控制继发病和减轻来自非生物因子的压力来提高作物产量 。
吡唑醚菌酯使用注意事项
吡唑醚菌酯乳油药害
01
注意使用时机
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机理,在于抑制病原真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最终“饿死”病原真菌 。正因如此,病菌死得很慢,药效当然也相对迟缓 。
所以,这一类杀菌剂的使用时机一定要提前,要以保护剂的身份预防病害,或是在播种前、出苗后或定植的时候等病害发生初期用药更能发挥出药剂的优势 。
02
注意配合使用
吡唑醚菌酯是以防效和持效见长,速效和其他针对性的杀菌剂相比还是稍显不足,最好是配合其他杀菌剂使用或者用复配剂 。
03
注意使用次数
吡唑醚菌酯的作用位点比较单一,所以抗性起的比较快 。在使用时一定要控制使用次数,以免加速抗性的产生 。
04
注意发生药害
强大的渗透性让吡唑醚菌酯能很好地与叶片表面亲和,大大提升防止效果和持效期,但要注意药害的产生 。尤其在作物幼苗苗圃期,作物生长旺盛且高温高湿条件,吡唑醚菌酯使用浓度过高会有一定药害风险 。
吡唑醚菌酯的混配安全性相对较高,但是也不是绝对的高,如与乳油或有机磷农药混配在冬枣、香蕉、芒果等果树上使用会发生烧果现象 。
虽然在文末稍微给吡唑醚菌酯挑了点刺,但吡唑醚菌酯不失为优秀的杀菌剂 。随着其专利的过期,国产化后的市场已是鱼龙混杂,农民朋友们在挑选时一定要谨慎一些,尽量选择大牌大厂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