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治疗百日咳医案大全
百日咳,俗称鸡咳、鸬鹚咳,是小儿时期感受百日咳时邪(百日咳杆菌)引起的肺系传染病 。好发于冬、春季节,5岁以下婴幼儿最易发病 。年龄愈小,病情愈重 。病程较长,可持续2~3个月 。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本病病变脏腑以肺为主,主要发病机制是百日咳时邪侵人肺系,夹痰交结气道,导致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故病理因素以痰火胶结为主 。
医案一
谢某,男,3岁 。
1989年3月6日初诊:患儿咳嗽6~7天,流涕,曾用抗生素、肺炎合剂等治疗,但咳嗽仍不见轻且日渐加重,阵咳伴吐稀白黏液,偶有低热 。请刘韵远会诊 。查患儿面色微红,双脸轻度浮肿,舌质淡,舌尖红,苔白,脉浮数 。辨证为时邪犯肺,肺失宣降,气逆而咳 。治则以宜肺解表,降逆止咳 。
处方:麻黄2克,杏仁10克,桔梗6克,紫苏梗10克,炙百部10克,白前15克,紫苏子6克,生姜3片 。
二诊:服药6剂,未见好转,阵咳加重,昼轻夜重,咳时面红目赤,弯腰曲背,缩成一团,涕泪俱出,咳到尾声时有深吸气样吼声,伴呕吐痰涎、鼻衄 。查患儿双眼周围皮肤可见针尖大小出血点,右眼结膜有黄豆大出血斑,面目浮肿 。血常规:白细胞18×10°/L,中性粒细胞0.40,淋巴细胞0.60 。舌质微红,苔白,舌系带两侧红肿,脉滑数 。辨证以疫毒伏痰互结,阻塞气道,肺气不利,肝气上逆而致痉咳不已 。应以清热化痰,肃肺平肝,降逆止咳 。
处方:桑白皮10克,炙百部15克,白前15克,胆南星3克,紫菀10克,僵蚕10克,蝉蜕6克,生赭石10克,天竺黄6克 。
三诊:患儿服上方3剂后阵咳减少,夜咳仍甚,咳吐痰涎或食物后方可缓解,面目浮肿如前,舌质红苔白,舌系带两侧红肿变白、出现溃烂,脉滑数 。症情同前,拟上方加减 。
处方:桑白皮10克,炙百部15克,白前15克,胆南星3克,地龙6克,蝉蜕6克,生赭石10克,紫苏子6克,天竺黄6克 。
四诊:患儿服3剂药后阵咳在减,咳时回声消失,面目浮肿消失,右眼结膜出血点色淡,面色苍黄,神疲无力,自汗甚,手足心热,胃纳欠佳,舌质淡苔少,舌下系带溃烂、色淡,脉细无力 。以邪去正虚,气阴耗伤 。治以益气养阴固肺,佐以化痰止咳 。
处方:太子参10克,五味子6克,沙参10克,黄芪15克,麦冬10克,川贝母6克,紫菀10克,炙甘草6克,白果10克 。
服药6剂,阵咳消失,食欲增加而康复 。
按语:本病除典型阵发痉咳外,在发病初期舌下两侧金津、玉液穴出现似重舌样肿起,由小而大,由短到长,由舌下两侧逐渐向舌系带根下部延伸,渐相连接 。随着痉咳的加重,此肿物由红变淡,由淡变黄,由黄变白而后溃烂 。在病初期舌下两侧肿起时常伴有痉咳的出现,可作为早期诊断特征 。本病系感受时疫之邪,病邪由口鼻而入,首先犯肺,伤及肺络,继传肝、脾 。肝强脾弱而生痰咳,痉咳不已系肝咳之状 。肝气上逆,肺失清肃则气机不畅,气逆而痉咳 。血随气逆,上攻肝窍,故临证多见面赤,甚有鼻衄 。眼结膜出血等 。治疗上以肃肺平肝,降逆止咳为主 。用生赭石、紫苏子降逆平肝止咳;地龙、僵蚕缓痉;胆南星、天竺黄化痰;重用炙百部、白前止咳 。待病进入恢复期,因久咳伤肺,肺阴亏损,用益气养阴化痰之止咳之品 。方中用黄芪、太子参、沙参养肺阴,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此乃酸甘化阴之意 。(《刘韵远临证荟萃》) 。
医案二
李某,男,9岁 。
初诊:患儿咳嗽1个月,加重2周,以阵发痉挛性咳嗽为主,每次咳嗽甚剧,以致患儿伸颈抬肩,面红目赤,气短喘息,胸中憋闷,最后咳吐大量痰涎伴鸡鸣样回声而止 。每天发作数次,经中西药治疗无效 。检查患儿双眼胞浮肿,目睛红赤,面亦浮肿,舌红,苔白滑,脉弦数 。辨证属湿热壅肺,湿重热轻之百日咳 。治以芳化湿浊,清肺止咳 。
处方:藿香6克,佩兰6克,豆蔻6克,连翘6克,通草6克,滑石10克,射干10克,石菖蒲10克,厚朴10克,浙贝母10克,薄荷2克,黄芩9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
二诊:服上方1剂即见效,2剂后咳止 。仍以上方加川贝母8克,杏仁9克 。续服7剂,以巩固疗效 。
按语:百日咳以阵发痉挛性咳嗽为特征,中医多从肝论治,每处以镇肝息风解痉之药 。若辨证属于湿热者,则处以芳香化湿、轻清平淡之甘露消毒丹而获效 。甘露消毒丹出自《温热经纬》,原治湿温疫疬之病,症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秘,吐泻疟痢,淋浊疮疡等 。用本方稍事变通以治百日咳属湿热者 。由于肺为娇脏,位居上焦,用药当忌大苦大寒之品,以免闭郁肺气 。故使用本方时必轻用黄芩,一般用3克左右,且去木通,加甘淡之通草 。综观全方,其用药辛温、苦寒互配,宣发、肃降、温通、淡渗并用,不偏不倚,轻清平淡,能疏肺气而和膀胱,不失为良法 。(《新中医·刘渡舟教授用甘露消毒丹治湿热咳嗽的经验》) 。
医案三
侯某,男,7岁 。
初诊:月余阵咳频作,连声不止,剧则鼻衄,眼睑浮肿,呕吐痰涎和食物 。曾于当地就医数次未见减轻 。小便短黄 。诊为百日咳 。辨证:舌苔薄黄、脉滑,为肺气上逆,清肃失职之顿咳 。治以清金宁嗽 。
处方:制麻黄3克,杏仁6克,甘草5克,生石膏18克,牛蒡子10克,黄芩6克,制枇杷叶10克,浙贝母6克,百部10克,罂粟壳2.4克,炙尊苈子10克,白茅根10克,竹茹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
二诊:连进2剂,收效不著,阵咳如前,仍有衄血,面目浮肿 。改用宁嗽疏络利窍之剂 。
处方:旋覆花10克,炒杏仁5克,橘络6克,生地黄10克,桃仁6克,瓜蒌子6克,枇杷叶10克,牡丹皮6克,黄芩6克,焦麦芽6克,焦大黄3克 。
三诊:服2剂,阵咳减半,每夜由七八次减到三四次,且每次咳显著减轻,舌苔黄,脉沉数 。原方去焦大黄又进2剂,仅余轻咳,余症大y 。继予清金宁嗽,降气化痰,善后调治 。
处方:芦根15克,橘红5克,清半夏5克,葶苈子10克,川贝母5克,鸭梨1枚(去核) 。3剂,煎服 。
按语:赵心波认为,燥邪袭肺,顿咳伤阴,清肃之令不行,火灼津液而成痰 。本案首投麻杏石甘汤加味而不效,继则去麻黄、石膏、牛蒡子、罂粟壳,改用旋覆花、橘络、枇杷叶、焦大黄,降逆气而疏肺络,同时加用导滞清肠之品,服后诸症明显减轻 。可见小儿肺部诸患,除久咳肺虚者外,不可妄投涩敛之品,以免变生不测 。(《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 。
医案四
曾某,女,4岁 。
初诊:咳嗽半个月余,阵作,甚则面红气粗作呕,吐出物为胃内容物,咳时弯腰屈体,喉中有鸡鸣声,昼夜咳15次左右,眼睑浮肿,舌苔薄,咽中红,舌系带有溃疡,心、肺无异常 。咽拭子培养:甲型链球菌生长,肺炎球菌生长 。证属邪痰阻肺,气道不利,拟宣肺化痰 。
处方:炙百部10克,秦皮20克,天竺子15克,蒲公英30克,桔梗3克,炙甘草10克,麻黄根10克,山楂肉15克 。冬瓜皮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
二诊:4剂后咳嗽次数显减,昼夜2~3次,仍阵作,咳见面红气粗,眼睑浮肿亦退,舌苔薄,咽微红 。余邪尚存 。原方去麻黄根、桔梗、冬瓜皮 。4剂 。
三诊:余症俱除,以保和汤善后 。
按语:徐小洲认为,将百日咳分为二型 。轻型阵咳次数昼夜在10次以下,咳嗽时可见面红、呕吐、气粗,重型阵咳次数昼夜在10次以上,咳时面红、呕吐、气粗、喉中有鸡鸣声、涕泪交流,弯腰屈体,舌系带可见溃疡,甚则咳血、眼睑浮肿等 。治疗上常以清热解毒,降逆止咳为主 。
自拟百日咳方:蒲公英30克,秦皮10克,天竺子10克,炙百部10克,炙甘草10克 。咳嗽不畅,加桔梗;痰多便干硬,加礞石滚痰丸;咳血,加鲜白茅根,重型者,北秦皮剂量可加到20~30克,天竺子改为15克,再加鱼腥草30克,每能获效 。(《中医杂志·徐小洲百日咳证治》) 。
医案五
王某,男,2岁 。
病已20余日,始则咳嗽不爽,鼻流清涕,继则咳嗽加重,连续不断,咳时面红握拳,涕泪并流,曾注射青霉素,口服止咳糖浆、蛇胆川贝散等药而咳嗽愈剧 。刻诊:呛咳顿作,夜晚为甚,咳时面红耳赤,吐痰黄稠而黏,入暮低热,口干欲饮,时有鼻衄,眼胞浮肿,小便黄赤,大便干秘,舌红苔薄,脉滑数 。检查:咽红,扁桃体Ⅰ度肿大,脉搏120/分,两肺无湿性啰音 。血象:白细胞18×10°/L,中性粒细胞0.50,淋巴细胞0.50 。证属外邪郁而生痰,痰热交蒸上扰 。治宜清热泻肺,豁痰降逆 。
处方:芦根30克,生薏苡仁10克,冬瓜子10克,紫苏子10克,葶苈子10克,车前子15克(包),钩藤10克,全蝎2克,炙枇杷叶10克,白茅根10克,制大黄10克 。3剂 。每日1剂,水煎至50毫升,分4~5次服 。
另:鹭鸶咳丸,早晚各1丸 。
药后顿咳基本已解,转投润肺养阴以善后 。
按语:苇茎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专为治肺痈而设,具有清肺化痰,逐痰排脓之效,不但治肺痈有效,对于肺系因痰热蕴结所致其他病症也可用之 。小儿百日咳虽然病程较长,顽固难治,当其进入痉咳期,及时投以千金苇茎汤加味,常能缓解痉咳,缩短疗程,并可制止并发症的发生 。方中苇茎,现以芦根代之,其性甘、寒,大量使用能泄气分之热,有清肺泻热之功;桃仁善化血分热结;生薏苡仁清肺利湿化痰;冬瓜子上清心肺蕴热,下导大肠积滞;加用紫苏子、葶苈子降逆化痰,利气消肿;钩藤、全蝎镇痉止咳;炙枇杷叶化痰止呕;白茅根凉血止血;制大黄泻热解毒;尤其车前子大量使用可镇咳利水消肿 。再辅鹭鸶咳丸,则收效更趋显著 。(《中医杂志·刘弼臣百日咳证治》) 。
医案六
张某,男,7岁 。
1987年4月19日初诊:主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10天,经当地用青霉素、链霉素及镇咳药治疗5天不见效而来诊 。半个月前曾出现流涕、咳嗽,继之咳嗽加重,4天后呈阵发性咳嗽,昼轻夜重,日发10余次,咳时弯腰弓背,两手握拳,满面红赤,颈脉怒张,涕泪并流,呕吐痰涎及胃内容物,咳后发出鸡鸣样深吸气回声,眼胞浮肿、瘀紫,舌边尖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数 。体温37.2℃,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 。白细胞22.4X109/L,中性粒细胞0.28,淋巴细胞0.72 。证属肝火犯肺,风痰相搏 。治拟清肝泻火,镇肝止咳 。
处方:柴胡6克,白芍9克,龙胆6克,青黛3克,赭石12克,钩藤9克,僵蚕5克,胆南星3克,硼砂1.5克,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 。
4月22日二诊:服上方3剂,痉咳次数大减,咳势亦轻,眼胞浮肿见消,舌质淡,苔薄白 。白细胞17.3×10°/L,中性粒细胞0.38,淋巴细胞0.62 。上方去龙胆、青黛,加茯苓9克 。再进3剂 。
4月26日随访,痉咳已止,眼胞浮肿消退 。
5月12日再访,未再出现痉咳,已入校学习 。
按语:痉咳难治,自古皆然,“时医到此,束手无策” 。所以难治,根源在肝 。痉咳多见于春季,而“病在肝,愈于夏” 。痉咳以肝失调达为本,治当从肝立论 。王肯堂说:“火乘肺者,咳嗽上涌,涕唾出血,甚者七窍出血 。”小儿肝常有余,患病极易化火生风,肝火循经犯肺,火灼肺金,炼液成痰 。肝热生风,风痰相搏,痰阻气道,气机不利,肺失宣降,则痉咳作甚 。阵咳之后,痰与胆汁呕出,则肝火得泄,气机暂畅,故咳休止 。肝火再逆,风痰再动,则痉咳再作 。这就形成了顿咳之典型的痉挛性咳嗽之症 。这一病机可概括为木火刑金,风痰相搏,其咳在肺,其制在肝 。(《儿科名医证治精华》) 。
医案七
患儿,男,1岁 。
初诊:咳嗽20余日,夜间咳甚,阵作连声,咳则面赤唇青,涕泪交流,咳终呕吐痰涎,有时伴鸡鸣样回声,舌苔薄白 。证属顿咳 。治以平肝宜肺,止咳化痰 。
处方:紫菀10克,百部10克,杏仁10克,蜈蚣3条,橘红6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赭石15克(先),钩藤10克,甘草2克 。
二诊:上药3剂后,咳嗽大减,呕吐渐止 。又服3剂,咳嗽渐平 。继予百部糖浆内服告愈 。
按语:顿咳即百日咳,病位主要在肺、肝二经,特别在痉咳期,多为木火刑金使然,而西药多鲜效 。治疗顿咳常在止咳化痰药中配以蜈蚣、甘草以解痉镇咳 。蜈蚣有毒,入肝止痉,配人甘草,一则缓蜈蚣之毒,二则助润肺止咳,用之常获良效 。(《江苏中医杂志·儿科用药经验琐谈》) 。
医案八
白某,女,4岁 。
初诊:阵发性痉挛性咳嗽近1个月,夜间加重,咳毕有鸡鸣样回声,咳吐白色黏液痰,颜面浮肿 。检查:体温37.6℃;双肺呼吸音粗,偶闻干性啰音;白细胞总数13×10°/L,中性粒细胞0.46,淋巴细胞0.51,单核细胞0.02,嗜酸粒细胞0.01 。舌苔薄白,脉滑数 。诊为百日咳痉咳期 。
处方:芦茎12克,桃仁6克,橘红6克,炒紫苏子6克,冬瓜子9克,薏苡仁9克,百部9克,苦葶苈子3克 。2剂 。水煎服 。
二诊:药后阵咳间距延长,持续时间缩短,夜间咳嗽次数明显减少,饮食增加 。继进原方3剂,诸症大减,颜面浮肿消退,精神、食欲恢复正常,脉现虚数 。前方加人党参9克,款冬花9克,麦冬6克,健脾润肺以善其后 。
按语:顿咳病程较长,发展至痉咳期后症状顽固,治疗颇为棘手 。本证系痰饮与热毒互结于肺 。阻碍气机所致 。百部为治顿咳之要药,与“千金”苇茎汤合《医宗金鉴》苏葶丸,共奏清肺化痰,降气化饮之效,对痉咳期效果显著 。(《山西中医·治疗小儿时行疾病验案3则》) 。
医案九
乔某,女,10个月 。
初诊:20日来阵咳频作,气呛成顿,咳剧则呕,咳后可听到吼声,痰鸣,精神饮食欠佳,肌肤不丰,二便自调 。经治疗无效转诊来院 。查体:心、肺、腹无明显异常,舌无垢腻,指纹淡紫 。诊为百日咳 。证属痰热互结,邪阻肺络 。治以清肺化痰 。处方:炙百部5克,南橘络5克,炙桑白皮6克,川贝母3克,黄芩5克,瓜蒌皮10克,麦冬10克,知母6克,枇杷叶6克,焦麦芽10克 。
二诊:服上方3剂,痰热渐退,阵咳间隔时间由20~30分钟1次延长到1~3小时1次,每次顿咳由10分钟减少至2分钟左右,诸症大减 。又服6剂,热已解,痰尽退,偶有1~2声轻咳,睡眠、饮食、二便如常 。再予清肺化痰宁嗽之剂善后调理 。
处方:南橘络5克,炙桑白皮6克,川贝母5克,黄芩6克,焦麦芽10克,麦冬10克,炒杏仁3克,枇杷叶6克,知母5克 。
按语:咳在初期,多治以宣肺散寒,清热利咽为主;咳到中期,则治以清热化痰,宁嗽平逆 。本方采用橘络、百部、川贝母、瓜蒌皮清肺金而涤其痰;桑白皮、黄芩、枇杷叶宁嗽而去其塞;麦冬、知母润肺利咽清热兼以肃肺 。治百日咳,重在清肺化痰,使邪有出路,大忌过早使用收敛之品(如白矾、罂粟壳等)恋邪为患,复生他病 。(《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 。
医案十
赵某,女,2岁 。
初诊:患百日咳兼旬,曾在某医院治疗无效,前来就诊 。察其眼睑浮肿,连声痉咳,日轻夜重,咳剧时面部青色,甚至窒息,其父对口吸气始苏,咳后呼吸迫促,呕吐痰涎,便溏尿黄,舌红,苔薄黄,指纹青紫透关 。证属久咳伤阴,肺金受损,病名疫咳 。治宜养阴清肺,化痰敛咳 。为疏尖贝葶苈汤加沙参、玉竹主之 。
处方:川贝母(尖贝)4.5克,麦冬9克,葶苈子2.4克,百部6克,炙枇杷叶6克,炙款冬花4.5克,五味子2.4克,杏仁6克,沙参6克,玉竹6克二诊:上方连服3剂,痉咳显著好转,惟大便仍溏,完谷不化 。守上方去玉竹、葶苈子,加牡蛎、神曲,嘱服4剂,已不咳,大便正常 。改服叶氏养胃汤加牡蛎、鸡内金,遂告痊愈 。
按语:百日咳为小儿急性传染病之一,祖国医学大多概括于“疫咳”“顿咳”“天哮”等病范畴,其中描述症状扼要而典型 。如秦景明《幼科金针》云:“天哮者,盖因时行传染极难奏效 。其症嗽起连连,呕吐涎沫,涕泪交流,眼胞浮肿,吐乳鼻血,呕衄睛红 。”足以说明祖国医学对百日咳已有卓越的认识 。近年有关本病疗效报道亦多,不外从“风”“痰”“热”等论治 。作者临床经验,初期固宜疏风化痰止咳,病入痉咳期宜掌握久咳伤阴的治疗原则,如见咳血、鼻衄则为阴虚火旺之象,又当滋阴降火,敛咳止血以治,因拟尖贝葶苈汤,20年来对治百日咳屡获奇效 。姑举一剂,以见一斑 。(《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王震辉百日咳案》) 。
医案十一
杨某,女,3岁半 。
初诊:阵发性痉挛性咳嗽8天 。10天前患儿发热,体温38.6℃,鼻塞流涕,咽红,咳嗽不爽 。经西药治疗热退,但咳嗽日渐加剧,干咳少痰,昼夜阵咳10余次,以夜间为多,时伴呕吐及回声 。曾注射青霉素6天 。胃纳不振,大便干燥难行,两眼睑轻度浮肿,舌系带下有溃疡,咽充血,扁桃体肿大(十),舌尖红,苔少略剥,指纹偏紫 。血象:白细胞21×10°/L,中性粒细胞0.26,淋巴细胞0.72,嗜酸粒细胞0.02.诊为百日咳痉咳期 。
处方:炙百部6克,浙贝母6克,南沙参6克,北沙参6克,地龙6克,天冬6克,麦冬6克,化橘红6克,姜竹茹6克,鹅不食草6克,炙紫菀6克 。
3剂后痉咳明显减少,白天2~3次,夜间3~4次 。前方加炙桑白皮6克,继服7剂 。
痉咳基本控制,咳痰转松,苔花剥 。原方去姜竹茹、地龙、鹅不食草,加生地黄6克,天花粉6克,加减调服1个月,咳止 。化验血象正常,病告痊愈 。
【老中医治疗百日咳医案大全】按语:百日咳进人痉咳期已是表邪人里化热,热灼肺津,伏痰与邪热互结,阻塞气道,肺气不利而痉咳阵阵,必待咳出痰浊后而已 。此时不仅肺气升降受阻,而且肺阴日渐暗耗 。肺为娇脏,不耐邪侵,喜清润而恶燥逆 。本方清润肺金,化痰降逆,切中痉咳期之病机 。其中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为清润肺金之要药,炙百部、地龙、鹅不食草解痉镇咳化痰显著 。[《中医杂志·盛利先百日咳证治(专题)马莲湘医案》
推荐阅读
- 糖尿病是否与治疗HIV的药物有关
- 治疗阳痿早泄吃什么药好呢
- 男性怎样治疗前列腺炎最好
- 治疗阳痿早泄吃什么药管用
- 胃结石的注意事项 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第二次脑出血能彻底治疗好吗?
- 痰中带有黄色颗粒如何治疗呢?
- 三焦不通怎么治疗
- 海星的功效与作用 海星能治疗哪些疾病
- 婴儿鼻孔血管瘤的类型及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