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医案大全

医案一
朱某 , 男 , 2天 。
1983年5月8日下午初诊:患儿因滞产 , 经胎头吸引娩出 , 娩出后窒息 , 抢救得活 。5月7日上午开始左侧嘴、手、足抽搐 , 呈阵发性 , 15~20分钟发作1次 , 持续3~5分钟 , 伴烦躁尖叫 , 不乳 , 轻度呕吐 , 小便不利 , 面色萎黄 。体温38.8℃ , 心率140次/分 , 律齐 , 呼吸音稍粗 , 瞳孔缩小 , 对光反应迟钝 , 前囟隆起胀满 。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 , 经治未效 。
处方:赭石10克 , 钩藤10克 , 大黄5克 , 牛膝5克 , 蝉蜕5克 , 地龙5克 , 羚羊角片0.3克(代) , 沆瀣丹3克 , 万氏牛黄清心丸半丸 。2剂 , 取头煎汁频喂 。
5月9日上午7时二诊:上药已服完 , 抽搐停止 , 二便通畅 , 体温37.4℃ 。续用原方、原法1日 。
三诊:两眼能张 , 眼球活动 , 面色红润 , 神志安详 , 二便通调 , 惟尚不能吮乳 。上方去赭石、牛膝、地龙 , 加僵蚕、金银花、连翘 。每日1剂 。
四诊:服2剂后诸症稳定 , 已能吮乳 , 间或烦躁啼哭 , 舌红少苔 。
处方:生地黄5克 , 玄参5克 , 北沙参5克 , 茯苓5克 , 苦竹叶5克 , 金银花3克 , 连翘3克 , 炒栀子3克 , 大黄3克 , 蝉蜕3克 , 僵蚕3克 , 川黄连2克 , 生甘草2克 。3剂 。1个月后随访 , 健康活泼 , 发育正常 。
按语:新生儿颅内出血 , 是由于缺氧和在产程中损伤所引起 。出血量较多者 , 病情重 , 预后差 。经抢救生存者 , 可发生不同程度后遗症(大脑瘫痪、癫癎、智商低下等) 。本病属中医“胎惊”“胎癫”的范畴 。本案患儿在出生过程中应用胎头吸引器助产而造成损伤发生颅内出血 , 中医认为 , 因损伤头颅脉络 , 使血溢脉外 , 瘀滞经络 , 气血痹阻 , 头巅部又为厥阴经脉行经之处 , 瘀血郁积成热 , 热陷厥阴 , 引动肝风所致 。症见惊搐尖叫 , 发热烦躁等 。治当急以活血止血 , 引血下行 , 清热息风 。用大黄、牛膝、赭石活血化瘀 , 导血下行 , 降逆止血;羚羊角(代)、钩藤平肝息风;地龙、蝉蜕祛风解痉;牛黄清心丸清热解毒开窍;沆丹泻下秽浊 。诸药合用 , 使瘀去血止 , 热清风息 。再以滋阴清热法调理而愈 。本案因辨证准确 , 治疗及时得当 , 预后亦佳 。(《浙江中医杂志·朱国庆治新生儿颅内出血案》) 。
医案二
男婴 , 第1胎 。
母患中度妊娠中毒症 , 行臀牵引术娩出 , 出生时呈苍白窒息 。翌日曾发绀1次 , 第3日前囟门稍紧张 , 但不隆起 , 呼吸时费力 , 唇周稍绀 , 双上肢肌张力明显增强 , 伴小抽动 , 拥抱反射消失 。西医诊断为缺氧及产伤所致颅内出血 。给予吸氧 , 维生素K、维生素C内服 , 青霉素、庆大霉素肌内注射 。中医辨证为产伤致痉 。处方:蒲黄4克 , 钩藤3克 , 蝉蜕2克 , 车前子2克 , 地锦草10克 。3剂 。
【老中医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医案大全】经以上治疗 , 吸乳增多 , 前囟稍凹 , 唇周发绀不明显 , 未见呼吸费力 。停用抗生素 , 续服上方4剂后 , 呼吸平稳 , 面色红润 , 双上肢活动无明显异常 , 两侧肌张力基本对称 。再带药4剂(上方加减)出院巩固 。
按语:此例在娩出时曾行臀牵引手术 , 致出生时即出现缺氧窒息 , 继之出现囟门隆起、肌张力增强、肢体抽动、口唇发绀等颅内出血症状 , 遂即以中西医结合救治 。西医予以吸氧、止血、抗感染;中医宜活血利水 , 息风止痉 。蒲黄活血化瘀 , 收敛止血 , 兼以利水;地锦草又名“血见愁” , 功专止血解毒 , 可治内外出血;颅内出血常伴颅内压增高 , 用车前子利尿可降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浙江中医杂志·张宝林治新生儿颅内出血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