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酒事儿有哪些
酒是文化的一个传统组成部分,早在夏商时期,我国先民就已会酿酒 。汉末三国,酒在社会生活中已渐为普遍 。无论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还是新旧两版的“三国”电视剧;无论是温酒斩华雄,还是煮酒论英雄,酒都是三国英雄故事的重要道具 。
【三国的酒事儿有哪些】禁酒与好酒
古时生产力不高,而酿酒又意味着粮食的消耗,因此官方并不鼓励酿酒 。传说商末因为出了“酒池肉林”的纣王,酒更是被口诛笔伐,这虽很可能是成者王败者寇的诬蔑,但入周以后禁酒就成了政府行为 。到了东汉末年,各地战乱频繁,大量人口逃散死亡,生产力更不能保证,粮用不足一直困扰着各路英豪,禁酒也就成了维持政权和节约军队开支的权宜之计 。
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前,就有人开始禁酒,先有汉中的张鲁,后有徐州的吕布,等曹操统一了北方后,禁酒被他搬上了法令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袁绍父子及其余部不久,面对黄巾之乱后中原地区残蔽的社会经济,他颁布了禁酒令 。《后汉书·孔融传》载:“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 。”显然,尽管当时曹操已经采取屯田等方式以增加生产,但连年征战的曹军恐怕还是饿着肚子的,只有靠禁酒来保证粮草的供应 。
曹操很清楚酿酒不仅耗费粮食,而且如果饮酒成风也必然贻误军机,因此他并不怎么好酒 。不过由于曹操的文人形象与艺术渲染的需要,《三国演义》里边的曹操就大变样儿了 。比如第十六回“曹孟德兵败清水”,吃了败仗的曹操有一日“酒醉”,想到城中嫖妓,左右心腹使之与张绣的婶婶邹氏私通,于是曹操每日与邹氏饮酒作乐,好不快活 。事情败露后,引起张绣的不满,曹操为此损兵折将 。
曹操不一定好酒,却挡不住他周围的人对酒的偏好,其子曹植就是一位 。史称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被关羽困于樊城,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准备派遣他去援救曹仁,结果曹植“醉不能受命” 。和我们宁愿相信曹操好酒一样,人们也同情曹植后来的境遇 。曹丕即位后,将曹植打压得很惨,其中固然有曹丕“相煎太急”的政治手腕,但也不乏曹植喝酒误事、不堪重用的自毁前程 。
酒风与酒器
三国有不少酒风剽悍之人,张飞就是较典型的 。《三国演义》第二回就是他“醉酒鞭督邮”,开了整部小说的“酒气” 。张飞醉酒之后,总是要闹出些事来,如醉酒打了吕布岳父曹豹,失了徐州不说,还把刘备的老婆孩子给搞丢了 。后来,为给二哥关羽报仇,心急却无处使劲的张飞醉酒打了范疆、张达,较后遭到报复,命丧黄泉 。
三国人酒量、酒风如何,曹丕在《典论·酒诲》里给出了答案 。他写道:“荆州牧刘表跨有南土……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 。伯雅受七胜,中雅受六胜,季雅受五胜 。”就是说荆州牧刘表喜欢喝酒,专门让人做成了大、中、小三个酒杯,大酒杯取名“伯雅”,能盛七升酒;中酒杯取名“中雅”,能盛六升酒;小酒杯取名“季雅”,能盛五升酒 。
据《历代度量衡考》一书,汉末及三国时一升相当于今天的0.2升,所以“伯雅”能盛两斤八两,“中雅”能盛两斤四两,“季雅”刚好盛两斤 。
汉魏时没有蒸馏酒,只有酿造酒,而且酿造方法较为粗放 。《三国演义》开篇就是“一壶浊酒喜相逢”,蒸馏酒直到罗贯中所在的明代才出现,因此“浊酒”是符合汉魏时代状况的 。所谓“浊酒”,就是没有过滤的、酒水混合着酒渣的酒,因此显得浑浊 。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关三国的影视剧中,但凡出现清冽的酒水,都是穿帮的 。
山东诸城凉台出土的一幅汉代的画像石有一幅庖厨图,图中的一部分为酿酒情形的描绘,把当时酿酒的全过程都表现出来了 。共包括酿酒原料→蒸熟→冷却→加入经捣碎、浸曲、过滤的曲汁→入大口缸发酵→提取酒醪→继续发酵→入小口酒瓶等10道工序 。这一酿酒工艺路线,可以说是汉魏时期酿酒的主要操作法 。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也有8例制曲法,40余例酿酒法 。酿酒技术路线与汉代大致相同 。《齐民要术》里还载有曹操酿酒的故事 。有一年,他发现家乡亳州已故县令的家酿法(九酝春酒法)新颖独特,所酿的酒醇厚无比,遂将此方献给汉献帝 。按现代发酵工程的角度,它被归为“补料发酵法”,这在我国酿酒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它也是后来我国黄酒酿造的较主要的加料方法 。
这个方法水和米的比例是一比一或者更低,即使经过二次发酵,成品酒一般不会超过10度,很像现在江浙一带的江米甜酒 。即便这样的低度酒,常人也不会论斤喝,而刘表一口气把三大杯干完,将近七斤酒进肚了 。
跟张飞强劝不能喝酒的曹豹一样,刘表自己狂喝,也请客人狂喝,谁不喝,他就强劝 。曹丕在《典论·酒诲》里还这么写道:“(刘表)又设大针于杖端,客有醉酒寝地者,辄以针刺之 。”你喝醉了,我就把你扎醒,让你接着再喝 。相比张飞,刘表的酒风也相当剽悍 。
至于当时的酒器,之前就有学者指出过,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用爵喝酒是错的 。爵虽在商周时期并用于礼器和酒器,但两汉以后,它只出现在祭祀之中 。回头看新版《三国》也有这个硬伤,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段就有用爵喝酒的特写 。不过有意思的是,当关羽被杀,一直惜之为英雄的曹操专门给他办了场很盛大的丧事,剧中曹操用爵盛酒祭奠关羽,算是误打误撞 。但考虑当时的工艺,三国时的爵应该是漆器而非青铜,道具应用并未尽善尽美 。
那么三国人到底用什么器皿喝酒?大概除了张飞这样的莽汉,稍微文雅点的人一般用觞 。离三国不远的东晋,当年的会稽内史王羲之邀集友朋在兰亭搞过一次“曲水流觞”的聚会,少不了喝酒 。酒令是觞在小溪中流淌,如果它在某人面前打转或停下,就叫这人赋诗,作不出诗就罚酒,一次罚三觥 。这说明那个时期觞和觥分别是主要的饮酒器和盛酒器 。而觞较爵扁平、敞口,也符合酒器作为“祀戎二礼”的庄重到进入普通社会生活的轻松这一发展趋势 。
英雄与美酒
“三国”是谱写英雄的,而三国英雄们与酒的故事,也是流光溢彩,为后世讴歌 。
《三国演义》第五回“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此回的高潮无疑是“关羽温酒斩华雄” 。当然这个情节在《三国志》中并无记载,只算是《三国演义》作者的精心安排,罗贯中想让读者对前列次走进大场面的关羽保持深刻印象 。
当十八路诸侯在阵前连折大将,袁绍、曹操无可奈何时,关羽应声而出,“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之后,关公的这一英雄形象,在《三国演义》后面章节中反复出现,甚至千百年后也难以磨灭 。新版《三国》中,这一段戏也是开篇以来的浓墨重彩 。无名马弓手关羽提着华雄的项上人头得胜归营,曹操惊诧之余不忘战前诺言,亲手接过一爵酒给关羽庆功 。剧中曹操有意探视一下爵的温度,其手一伸一缩,凸显了《三国演义》所记“其酒尚温”这个情节,映衬出关羽的绝世武艺 。
其实关羽斩华雄和喝不喝酒无关,更和酒温不温没有干系,除了作者有意为之的伏笔外,这里面也有传统酒文化的写照 。东晋的左思在《魏都赋》中写过:“冻醴流澌,温酎(zhòu)跃波 。”温酎,就是指温热的酒 。古人历来喜饮温酒,考古发现中就有许多此类文物,不但有温酒炉出土,而且还有铜温酒樽现世,由此可见,两汉魏晋时期饮用温酒也是一种时尚 。
先前讲曹操因喝酒出过糗,当然他也有喝了酒意气风发的时候 。就在颁布禁酒令的那一年七月,曹操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 。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描写,一天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 。宴中,曹操感怀自己的半生戎马和不世功业即将告成,赋诗一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首《短歌行》成了曹操不朽的名篇,事实上,《短歌行》虽确系曹操所作,但“横槊赋诗”不见《三国志》记载,作为赤壁之战的战前动员,它属于小说家的发挥 。八百多年后,另一个真正好酒的文人苏东坡,在他的《前赤壁赋》中写到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曹操这般诗酒文人形象,在后世愈加巩固 。(凤凰网酒业)
推荐阅读
- 飞马酒庄怎么样?
- 女人为什么会肤色暗黄?导致女人肤色暗黄的原因
- 烟台时代葡萄酒怎么样?
- 太阳色口红是什么颜色?太阳色口红推荐
- 博纳佰馥酒庄怎么样?
- 喜欢一个人的感觉:真的爱了那种感觉是很奇妙的
- 路易·沙夫酒庄怎么样?
- 喜萍鲁索酒庄怎么样?
- 曼扎诺思酒庄怎么样?
- 女生最喜欢什么类型的男生:街头小姐姐们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