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叹伴君如伴虎 历朝钟爱兔死狗烹

【功臣叹伴君如伴虎 历朝钟爱兔死狗烹】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 。野兔死了,猎狗就要烹煮着吃了 。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为何古代名将难善终?为何古代君王非要做冷血动物呢?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几乎每一个朝代接替、政权更换时期的中国历史上都发生过这样的事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更有甚之,帮助朱元璋夺江山的元老们 。得以善终的就那么几位 。其实站在皇帝的角度很好理解:既然你有帮我造反的本事,你就能保证你不会帮助别人造我的反?我不能保证你没有造反之心,那么你还是死掉好了 。杀了你就是仅丢掉一条人命,不杀你可能丢掉的是一个王朝 。
由于每朝每代都发生了此类事情,因此从逻辑上、直觉上来说这都不应该是某个皇帝个人素质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经济学的发展使人们可用经济理性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一些历史现象,功臣与皇帝间的关系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尽管这不会是唯一的解释 。
借用经济理论,我们可将皇帝与功臣间的关系看作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皇帝作为帝国的所有者,控制着帝国的管理权,但他不可能直接治理国家,必须委托一个或数个代理人来帮助他管理国家 。在这样一个委托代理关系下,皇帝给功臣们高官厚禄,对他们的要求是勤奋工作,为皇帝效命 。不过皇帝最主要、最关心的还是要求功臣们不得造反 。功臣们是否勤奋工作,属于激励理论,此处暂不讨论,我们集中焦点于造不造反的问题 。
每个开国皇帝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他无法从功臣集团中分离出忠臣和奸臣,但他又必须想尽办法保证自己的儿孙能顺利继承皇位 。为此,皇帝们自然有自己的分离信号来进行分离,将可能造反的人清除出去,确保江山永固 。“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在不能辨别忠奸时,皇帝们选择了实际上也只能是这样一个分离信号:有能力造反的和没有能力造反的 。
对于皇帝来说,只要把有能力造反的杀掉,剩下的人即使有造反之心,也无造反之力了 。每一代皇帝都面临同样的困境,面临着同样唯一的选择,最后都作出了同样的选择,让我们后人见识了一幕幕闹剧 。不要问你想做什么,而要问你能做什么,功臣们天然有罪,谁让他们有能力造反呢 。学者们说中国是外儒内法,至少在对待功臣上这话是对的,所有的皇帝奉行的都是防功臣像防贼一样的人性本恶的哲学思想 。
为何功臣交出了兵权还要被清洗呢?其实用经济学理论很容易解释这个现象 。功臣们的资产除了官位、兵权这些有形资产外,还有不可与其肉体分离的威望、才干、人际关系和势力集团这些无形资产 。功臣们交出了兵权,但这些无形资产却无法一起上交 。比如韩信,虽然赋闲在家,类似软禁,但他到刘邦的另一大功臣樊哙家作客时,樊哙还是毕恭毕敬,说“大王乃肯临臣” 。樊哙在刘邦功臣中位列第五,又是吕后的妹夫,刘邦的老相识,对韩信如此态度,足见韩信在刘邦集团中的威望了 。
只要是家天下,屠杀功臣是一个走不出的死结 。只有在现代民主制度下,一方面通过各种制度限制私人势力的发展,一方面通过领导人的选举,使将军们可以合法竞选最高领导人,才能走出这死结 。在选举制度下,通过参选这个信号,有野心和没野心的将军们倒是可以分离出来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