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观后感最新5篇
《穹顶之下》延续了柴静作品一以贯之的审视、追问和投入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穹顶之下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穹顶之下观后感1
或许你们并没有看过《穹顶之下》,又或许你看过《穹顶之下》,却不把它当回事,将自己置之度外 。那么,我将告诉你一个令你震惊的消息:全年有50万人死在大气污染之下 。听到这可怕的噩耗后,难道你还会认为大气污染只是一个人造成的吗?我确信,你们还会怀疑,那就让事实来说话吧!
今天,我想让你们都明白什么叫做可怕:河北,山东,上海这些城市的钢铁产量跨入了世界前十强 。特别是河北的唐山,在《穹顶之下》中,主持人问一个小女孩:“你看到过蓝天和白云吗?”小女孩回答道“白云,我从来都没有看见过;蓝天只看见过有一点点蓝的”到了这里,你们心中都想问:为什么那里会看不见白云和蓝天呢?罪魁祸首就是——大气污染 。原因是:钢铁厂中有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造成PM2.5的“诞生”过快 。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可能会产生雾霾 。雾霾遮蔽了蓝天与白云,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中国 。你们不妨想一想唐山人们生活之艰辛,每天看着尘土飞扬,雾霾盖天,他们为了生存又不得不顶着这令人憎恶的雾霾 。而雾霾的“父母”不正是人类吗?现在人类是在自食恶果 。
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珍惜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将它们放在利益之前,那才是真正的为君之道 。要从长久的方面去考虑问题,不要只顾着眼下的利益,而忘了天下苍生所依懒的世界 。生命只有一次,莫让利益害了自己,如果人人心中都想保护环境,我们何愁见不到蓝天和白云呢!
《穹顶之下》告诉我:环境胜过利益 。同时也改变了我的想法,使我走上了爱护环境这条正道,令我受益匪浅 。所以我想让更多的人和我一样踏上对抗雾霾的阵营来!
穹顶之下观后感2
洁净用煤,去霾正解
实际上,调查阐明了解决雾霾的途径:严控排放,转变能源结构 。我想修正一下——严控排放是当务之急,转变能源乃长久之计 。
针对我国国情,煤炭因其可靠性、经济性和稳定性,依旧会是我国近二十年内的主要能源 。在通过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增加其他能源供给的同时,清洁利用煤炭将是未来中国治霾的主要途径,其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一、降低或去除粗放式煤炭燃烧比例 。坚决取缔小锅炉,减少民用煤消费,以此减少60%的煤炭对大气的污染 。
二、严控煤炭排放,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推动电厂超净排放 。此举将降低至少20%的`煤炭污染 。除了在线排放监控外,环保局应要求每个电厂上报煤炭消耗量和脱硫、脱硝原料、除尘袋的数量及相关单据,由此监控电厂对排放设备的使用 。
三、提高煤炭入洗率 。目前我国煤炭入洗率不到40%,煤炭洗选可脱除煤中50%-80%的灰分、30%-40%的全硫(或60%~80%的无机硫),以大约8~20元每吨的洗煤成本降低煤炭对大气的污染是经济可行的 。
四、鼓励对电厂碳捕集的研究及使用 。碳捕集是指将大型发电厂所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最经济、可行的方法 。商业化的二氧化碳捕集在国际上已经运营了一段时间,技术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而二氧化碳封存技术各国还在进行大规模的实验阶段 。目前由于碳捕集成本较高,在我国尚处于试验阶段 。中国如要达到美中《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2030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封顶的目标,必须抓紧对电厂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的研究和实施 。
五、鼓励高质进口煤在沿海地区的使用 。从海南到山东的八个沿海省份的煤炭消费占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的越30%,而这些省份亦是低硫低灰的进口煤的经济半径市场 。煤炭是我国唯一可控制全球价格的能源,如能利用这一优势,撇开保护国内煤企的因素,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多进口洁净煤,将开采的污染留在他国,岂不两全 。
去煤治霾,二十年够不够?
调查指出英国用二十年时间从煤炭时代进入油气时代 。给中国二十年,我们能够去煤治霾吗?答案是二十年去煤有困难,而治霾根本不需要二十年之久 。只是这个时间长度的答案需要政府和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 。如果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治霾,在中国缺乏其他经济可靠能源的情况下,为何一定纠结于改变能源结构?
《雾霾穹顶下》是一部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调查,她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如果这个调查能够唤醒政府加大减排治理的力度,才能不辜负柴静做这个调查的诚意 。让我们再次回顾下调查的结束语——
“如果我们目前环保设施(和法律),就目前全100%都到位了,我们的尘排放跟我们的二氧化硫排放应该比现在低60%,我们的氮氧化物排放应该低35% 。”
穹顶之下观后感3
星期三下午,我们一同观看了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穹顶之下》 。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也是一次沉重的演讲 。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的一颗星球上 。
眼下,重度污染,雾霾侵袭,生态环境遭到人类无知的破坏,而这一切却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工业工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工厂出于各种原因,省去了对原料的清洗与提纯,使得天空中经常飘起颜色让人望而生畏的污染气团 。这一切在中国,却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管理 。现在的我们何去何从?我们在眼下的每一次抉择都会在以后像蝴蝶效应一样,影响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 。
因此,我们是不是应该从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环境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出行时,我们时是不是可以选择更多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让父母减少开车的次数?购物时,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发现生活中的不环保行为,是不是可以上前进行善意的提醒?面对无良企业的污染行为,是不是可以形式我们的监督权、拨打12369向环保部门进行举报?
也许我们所做的,不足以彻底改变环境的现状,但至少可以一点点剥去黑暗、重见蓝天 。或许,可以减少一个因环境罹患肺癌的受害者 。没有人愿意被黑暗永久包裹,这些不忍直视的、难以置信的事实,我宁愿它们只是历史 。
只要敢于创新、积极实践,我们终会迎来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日子!
穹顶之下观后感4
这几天,网上有一段很火的视频,是“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我看过整段视频,讲的是柴静为了说明现在城市pm2.5的严重性,用了一年的时间,去各地明查暗访,做各种实验调查,亲身参与并经历实验场景,查找法律法规,并采访专业人员,用大量的事实、图像、数字、视频来还原我们生活的真实空间 。事实是中国的pm2.5比世界上其它国家pm2.5的总数还要多,中国的很多城市一年中有175天到200天都在雾霾中度过 。原来的天空,湛蓝湛蓝,像透明的镜子那样明净,厚厚的白云,一团团的如棉花,一阵阵的如波涛,挂在天这边,缀在天那边,把天空装饰得如画一般 。而现在的大部分城市是铅灰色的天空,掠过了一片黑云,大地像是被扣上了一个大大的锅盖 。雾霾中含有很多的有毒有害的致癌颗粒,人们在这样的空气质量中呼吸着,生活着,工作着,任凭这些有害的物质吞噬着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健康,我们不能再这样坐以毙了 。
我爱生我养我的这片黄土,我爱我们美丽的家园,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解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诚,共建美好家园!
第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在身边发现过破坏环境的人呢?如果有,你阻止过吗?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这些破坏环境的人污染了我们生活的家园,会让家园变得肮脏,所以我们一旦遇见这种场景,决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走上前去提醒和制止他,告诉他我们要保护区环境,才有可能守住我们美好的家园 。
第二个问题:你对环保都了解多少?是一无所知,还是了若指掌?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只有自己明白了环保的重要,不能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恶劣,才能有开始保护的念头,才能守住洁净、安全的家园 。所以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五公里以内近距离出门骑车或步行可以减少汽车排放的污染,还要叮嘱爸爸不要在任意场合随便抽烟,多做一些环保工作 。
【穹顶之下观后感最新5篇】一阵风吹过,飞来的塑料袋,我们将它拾起;看到别人吐痰,加快你的步伐,对他进行礼劝;看到一张纸屑,只需弯一弯腰,伸伸手;这就是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
很喜欢柴静调查最后所说的话:我们有责任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时也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 。不停旋转的地球,让我们有着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它是我们的家园,我凝视着它,就像凝视着你;我守护着它,就像守护着你 。
穹顶之下观后感5
雾霾可以倒逼政府调整发展思路,也可以倒逼每个公民反思自己的行为,而种种诉求最终都会归结到改革这一层面 。
昨天上午,沉寂一年的央视前主持人柴静又回到了公众视野,推出公益作品《穹顶之下》,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多国实地拍摄治污经验 。这部时长103分钟的雾霾纪录片,成为当天社交媒体热议话题 。
与其他雾霾报道相比,《穹顶之下》延续了柴静作品一以贯之的审视、追问和投入: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而在冰冷、赤裸的事实之外,不再有无谓的指责与旁逸斜出的缠绕,令人印象深刻 。
比如在“源解析”的问题上,纪录片以翔实的数据与权威的演示,不回避,不演绎,直指问题的症结所在,即我国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 。而能源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的问题 。这不仅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乎国家的治理体系、能源战略及产业结构 。
从历史、他国的治理经验来看,英美等国“在治污前20年污染物下降了80%”的.现实,不仅带给人们希望的曙色,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治理雾霾的紧迫性 。不能再等、再拖、再吵了,特别是面对管理与执法的困境,应该有所突破 。
蔚蓝的天空不能只是在语文课本中,生命的意义正在于一代代的血脉关联 。治理雾霾不仅是科技问题,也不仅是政府行为,还应该成为这个社会波澜壮阔而又委婉细致的公民行动 。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每一个组织,都有责任将紧迫感化为切实的行动力 。
走过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几十年,中国社会尽管目前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利益诉求,但在穹顶之下,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都无可逃避 。因此,雾霾最严重的时期,固然意见有分化、表达亦多元,但恰恰也是最容易达成共识的时期 。雾霾可以倒逼政府调整发展思路,也可以倒逼每个公民反思自己的行为,而种种诉求最终都会归结到改革这一层面 。
公众是空气污染治理的核心力量,以公民的名义行动起来 。从完善立法到调整公共政策再到调适公民个人作为,充分发挥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每一个组织“心底有爱惜”的力量,改变我们的大气环境,进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让孩子不再一出生就罹患疾病,让全球每年35万至50万人早死这样惨烈的数字消失,让雾霾成为历史,这是宿命,也是责任 。
穹顶之下观后感最新5篇
推荐阅读
- 捉妖记观后感五篇600字
- 蜗居观后感5篇500字
- 长征观后感五篇600字
- 鸡毛信观后感五篇
- 2020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 死亡诗社观后感五-篇600字
- 阿甘正传观后感五篇600字
- 掌中之物为什么改名阳光之下 连傅慎行何妍也改了名
- 阿甘正传观后感五篇550字
- 阿甘正传观后感五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