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越是明显,这个人被人赏识的可能性也就会越大,但是同理,这个人的性格特征越是明显,被人嫉妒和仇恨的概率也就会增加,毕竟人们还是不太喜欢这种性格过于明显的人 。

北宋的名相寇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成功可以说是因为其个性鲜明的性格,但是最后的失败与悲惨结局,也同样是因为自己鲜明的个性导致的,至于他的下场有多么惨,我们就来慢慢研究一番吧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年少成名

寇准可不是什么大器晚成的角色,他出生书香门第,从小就在家人的影响下,对文学有一定研究,在自己年仅8岁的时候,就能写出脍炙人口的诗篇,连自己都引以为傲 。正因为从小就十分自信,所以寇准养成了一种接近自负的个性,对待人或者事情,都给人一种自信心满满但是又唯我独尊的感觉 。

寇准从小就优秀的气质,对寇准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这种自信以及接近自负给自己带来的直来直往,在寇准后来的人生中,有着决定性作用 。他20岁那年便已经考中进士,在20岁以前的诗集作品当中,寇准都会专门备注上自己的年龄,比如八岁所作或者十岁所作 。

这样鲜明的个性,无不在说明自己的才华横溢以及与众不同,确实如此,寇准有这样的资本,在考中进士那年,宋太宗原本只喜欢比较年迈稳重一些的人,可是寇准是一个例外,因为其刚正不阿,在别人问他为何不谎报自己年龄让宋太宗任用的时候,寇准回答:“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因为这些优秀的品质,最终被宋太宗破格录用,任命其为大理评事,与寇准一起被任用的还有李沆、向敏中以及王旦等人,这些在北宋历史上,都是比较出名的人物,足以见得当时的寇准年纪轻轻,就已经表现出来让人无法抵挡的能力 。

苏易简榜中有登庸者四人:李沆、向敏中、寇准、王旦,其为参预及两禁以上者又数人,时亦号龙虎榜 。——龚鼎臣《东原录》

胆大包天

步入仕途之后,寇准越来越表现出一种自信的感觉,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要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在朝廷工作了九年,自己的地位不断提升,胆子也跟着地位的提升不断加大,终于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情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有一次寇准去找宋太宗进谏,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宋太宗实在有些听不下去了,起身打算离开,谁曾想寇准居然紧随宋太宗身后,一把拉住宋太宗的衣角,然后将宋太宗按在座位上,继续听自己把话讲完 。

如此大胆的行为,也只有寇准能够做出来,可是很奇怪的是,宋太宗居然没有因此杀了寇准,反而觉得寇准为人直接,恰似自己的魏征一样,因此不仅没有收拾寇准,反而重用了寇准,让寇准在历史上,能够继续留名 。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经过这次事件之后,宋太宗觉得寇准可以委以重任,就升他进入枢密院,让其在枢密院继续施展自己的抱负,结果寇准到枢密院不久,便和知院因为意见不合发生分歧,两人互不妥协,最后闹到宋太宗那里,两人还在吵架,宋太宗对此事确实有些生气,就把寇准贬官了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虽然给寇准贬官了,但是宋太宗始终还是比较欣赏寇准的,等到自己心情平复之后,宋太宗又把寇准叫回来继续给自己办事,后来在寇准的建议与支持下,就连立太子这种大事情,宋太宗都听取了寇准的建议,最终立赵桓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宋真宗因为寇准当时坚持要宋太宗立自己为太子,所以在登基之后,对寇准委以重任 。

高光时刻

宋真宗继位,立刻就任命寇准为宰相,寇准终于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了,可是也许是寇准自信过了头,他虽然已经成为宰相,但是还想连皇帝也左右一下,因此就发生了让寇准足以千古留名的大事情 。

当时的宋朝,重文抑武,所以很多人都是一旦遇到危险,就喜欢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换言之就类似于后来南宋与金国之间的那种和平解决问题,给别人送钱送地盘,以求得到暂时的安稳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宗真宗遇到辽国的侵扰,在很多大臣的建议下,也打算主张和平,并且迁都,可是寇准坚决不同意这样的行为,他觉得应该主战,而不是逃离,于是在宋真宗不愿意的情况下,寇准直接把宋真宗“绑架”到檀洲前线,最终在宋真宗亲自到场的震慑下,取得了檀渊之役的胜利 。

寇准到此刻为之,已经是人生的最高光时刻了,就因为这样的一个举动,在几千年的历史上,寇准都留下了大忠大义之美名,可是这一件事,也从侧面促使寇准变得更加自负,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以至于最后寇准倒台的时候,都没有人愿意为他说一句话 。

寇准自负招人嫉妒

寇准一生的功名,最后就毁在了自己的手上,因为自己足够自负,所以寇准总觉得不需要担心什么,甚至连自己看人的眼光他也是足够自信的,结果就看错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丁渭 。在当初最开始寇准向李沆推荐丁渭的时候,李沆就劝诫寇准,此人不可重用,乃小人之心也,要是不听劝,以后你自会后悔,寇准足够自信,觉得李沆就是在开玩笑,没有在意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 。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 。"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 。——《宋史·李沆传》

结果当寇准一步一步把丁渭推上去之后,丁渭却开始报复起来寇准,有人说丁渭报复寇准,是有原因的,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寇准曾经两次当着很多大臣的面侮辱过丁渭,因此丁渭怀恨在心,最后才收拾寇准 。

人们说的两次侮辱,主要就是这两次,一次是因为丁渭在劝诫宋真宗封禅的时候,喜欢用仙鹤作为吉祥物,这种劳民伤财的行为让寇准实在看不下去,本来檀渊之盟的签订就让寇准内心十分不愉快,结果现在还搞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寇准更是不爽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因此有一次一群人在一起,突然飞过一只鸟,寇准就打趣说幸亏丁渭不在,要不然又要把鸟当做仙鹤了 。很快这句话就被丁渭知晓,对寇准心生怨恨 。寇准在多人的弹劾下,最终被贬官 。

后来丁渭想要扳倒李迪,可是觉得自己资历较浅,就想起寇准,于是继续推荐寇准回来任宰相,寇准虽然回来了,但是对丁渭的看不惯一样存在,有一次众人在一起吃饭,寇准的胡须上沾了一点东西,丁渭就上前主动为他拭去,结果寇准却讽刺丁渭:“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

这句话让丁渭十分生气,后来就处处针对寇准,没有多久寇准就被贬官,最后被贬到雷州,这里环境比较恶劣 。临别之时,整个朝廷没有一人去送一下寇准,足以见得其在朝廷中已经得罪太多人,就像清朝时期的曾国藩一样,最开始在官场太过于正直,得罪了很多人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寇准以前习惯了大手大脚的生活,到了雷州之后,确实过得比较凄凉,但是在凄凉之中,上天还是给了寇准最后的一丝慰藉,那就是他一手提携的丁渭,也被贬官到了崖州,距离寇准不远 。

寇准派人去给丁渭送了一只蒸羊,作为自己最后跟丁渭说的话,当丁渭请求和寇准见一面的时候,寇准却怎么也不同意,也许吧,被自己信任的人出卖和伤害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好在寇准最后也看到了丁渭的悲剧,要不然想必会死不瞑目 。

寇准在雷州一直到死都没有得到再次重用,临死之前,寇准已经几乎身无分文,他的老婆运送他的尸体回去下葬,结果到了洛阳就没有经费,就把寇准葬在洛阳,一直到十几年后,宋仁宗才被寇准的功劳所感动,命人去把寇准灵柩葬在华州下邺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结语

寇准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可以说他的成功是因为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刚正不阿的性格,但是他的失败同样也是因为自己的性格,不过不管怎么说,寇准为人们做过的那些事情,尤其是为了国家领土而奋斗的那些英雄事迹,足以载入史册,并且永垂不朽!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

其他网友观点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宋史》记载,寇准(公元961年——1023年),字平仲,北宋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19岁的寇准登进士第,官授大理评事,后调任归州巴东(今湖北巴东)知县,因性格骨鲠钢直,不擅趋奉,五年未获升迁 。寇准学识渊博,善辞赋,他将唐代诗人韦应物“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解析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题于小亭上,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

寇准虽然官阶低微,但仍然坚持上书不缀,屡屡痛陈时弊,终为宋太宗赵光义所器重,被其攫为枢密院直学士 。

淳化二年(991),天降大旱,粮食歉收,饥民遍野,寇准借机揭发参知政事王沔包庇其弟贪赃枉法劣迹,宋太宗对其胆气大为赏识,特地将他升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 。

两年后,寇准的倔脾气又犯了,居然与枢密院事张逊在太宗面前唇枪舌剑,激烈争论,惹恼了太宗,而被外放知青州(山东益都);次年被召还,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时年34岁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史载,寇准生性刚直,敢于直谏,从不拐弯抹角,曾奏事殿中,触怒了宋太宗,他不管不顾,神色不变,拉着太宗的衣袖,坚持把事情说完 。宋太宗愠怒情绪平复后,赞扬直言不讳的寇准道:“真宰相也”!立太子是封建统治者最看重的大事,往往也成为后宫、宗亲、内外大臣争权夺利的矛盾焦点 。宋太宗最忌臣属在这个敏感家事上插一杠子,但却主动征求寇准的意见 。寇准倒也率直,毫不隐晦的进言道:“谋及妇人、中官(宦者)、近臣皆不可也,惟择所以富天下望者”!宋太宗经过考察,遂立赵恒(宋真宗)为太子 。

至道二年(996),寇准被人攻讦、弹劾,说他用人唯好恶,被贬为邓州(今湖北襄樊)知府 。

997年,真宗赵恒即位,召寇准入朝,任尚书工部侍郎;咸平六年(1003),晋升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升为宰相,与毕士安并列 。这年寇准44岁 。

彼时,契丹人已建立辽国,经常有小股游骑骚扰北宋边境,打了就跑,好像只为劫掠,没有斗志 。宋人视其为癣疥之痒,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

寇准却窥破契丹人的动机,上疏道:“契丹故作姿态,使我方习以为常,无复警觉,宜命将练兵,加强武备”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果然,同年秋天,辽国二十万铁骑倾巢南犯,满朝文武惊慌失措,只有寇准镇静如常 。

宋真宗召大臣商议对策,毕士安力主挑选名将,统军御敌,参知政事王钦若、王尧叟主张放弃汴京(开封),往南逃跑,以避辽军锋芒 。

寇准因为早有准备,已经在河北边境秣马厉兵,组织起一支强劲的防御抵抗力量,所以极力主战 。为了鼓舞士气,他还建议宋真宗御驾亲征 。

至道二年(996)十月十日,剽悍的辽军铁骑狂飙突进,势如破竹,已经打到澶州(今河南濮阳)北城外,与北宋国都汴京仅一河之隔,形势危殆异常 。

在寇准的据理力争与耐心说服下,宋真宗明白了南撤必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终于采纳寇准建议,率大军渡河亲征 。

防守澶州的宋军将士远远望见皇帝冠盖,欢声雷动,士气大振 。真宗命寇准掌军事 。寇准临危受命,倒也有章有法,他“承制专决”,号令严明 。宋军与辽军对峙十余日,设伏将辽国统军萧挞览射杀 。辽军失去统帅,群龙无首,又觉得宋人有所准备,双方旗鼓相当,势均力敌,于是打算罢兵息战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宋军本已扭转颓势,占据上风,但真宗却接受议和,派曹利用赴辽营与其谈判,条件是不割地,岁币在“百万以下皆许可” 。寇准却感到赔款数额太大,私下交待曹利用道:“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吾斩汝矣”!后来,经激烈谈判,数次交锋,最终以岁币三十万两 、绢段三十万匹与辽达成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

撇开战争输赢、是非对错不论,换一种历史视角看,“澶渊之盟” 对维护宋朝北部边境的安宁,营造和平环境,维护宋辽和睦邦交,促进汉族与契丹族的经济、文化交流,都具有积极意义的 。

况且每年用三十万两、匹换取和平,与庞大的军费支出比,确实是笔划算的买卖 。

史载,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参知政事王钦若嫉贤妒能,于是谋划排挤寇准 。他挑唆真宗道:“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而谓准有社稷功,何也”?又说:“陛下闻博乎?博者输钱欲尽,乃磬所有出之,谓之孤注(一掷) 。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景德三年(1006),真宗听信谗言,寇准罢相,直到天禧元年(1017),方才复相 。

次年,宋真宗赵恒病重,太后干政 。寇准奏请去除奸佞丁谓,不能让其辅佐少主,并请太子监国,真宗同意 。寇准密令翰林学士杨亿起草太子监国诏制,并拟定杨亿为参政,以顶替奸人丁谓 。第二天,他醉酒说昏话,不慎泄密,丁谓遂联络曹利用暗室密谋,以驱逐寇准 。

在奸人的构陷下,寇准再次被罢相 。先徙相州知府,后徙安州,不久被贬为道州司马 。从此,寇准再也没能重返汴京 。寇准罢相,丁谓出任宰相 。但人心依旧向着刚直无私的寇准,“宋史”载,彼时童谣唱道:“欲时之好呼寇老,欲世事宁当去丁(谓)” 。

天圣元年(1023),颠沛流离的寇准由雷州司马内徙衡州司马,然而还没接到调令,就病死在雷州(今广东湛江海康县),死状凄凉,时年63岁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其他网友观点

寇凖即是寇准,又称之为“寇老西儿“,这个北宋年间有名的清官名相,却晚景凄凉,不仅客死异乡,就连魂归故里都成了一种奢望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寇准,字平仲,是北宋年间不得不提的一个历史人物,寇准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策划并操纵了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在其主持下,开启了宋辽之间长达百年的和平,但也正因为此功绩,也造就了寇准极为凄惨的结局 。

天圣元年 (公元1023年),寇准病逝于雷州,而在其病逝之前,曾接连遭到排挤,从宰相一职,一路被宋真宗贬至雷州参军,在贫困交加中,寇准客死异乡,但在其病逝后,其妻子宋氏因无钱将寇准魂归故里,只得葬其于洛阳巩县 。

从默默无闻到一朝被赏识,寇准在三十二岁时完成了其人生中华丽的转变,并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换来了北宋百余年的和平,但此等功绩,却遭到了小人妒忌 。

所为成也耿直,败也耿直,寇准之所以被猜忌,与其本身执拗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不知道自我保护,更不知道学会圆滑,即便是拥有很高的威望和地位,但还是被君王所疏远,但其本身的才华和功绩,这是任何人都抹除不了的 。

有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寇准这个北宋名相,正是因为其本身刚正不阿的性格,才落此结局,而在其病逝雷州的十年后,宋仁宗才为其平反,虽说来的迟了些,但终归是让寇准得到了应得的荣誉,只不过,此时的寇准,已经化为黄土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寇准的官场起伏,与宋真宗赵恒有莫大的关系 。

早在赵恒还是襄王时,寇准就为其成为皇储,立下过莫大的功劳,当时的宋太宗赵光义尚且在位,而寇准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盐铁判官,虽说有才华不假,但并未被赵光义过多重视 。

直到有一次,寇准在大殿上奏事,因其忠言逆耳,以至于赵光义十分不高兴,起身就要拂袖而去,而寇准则一把抓住赵光义的袖子,非得说完才行,正是因为这件事,才使得宋太宗对寇准刮目相看 。

在宋太宗晚年,迟迟不立皇储,背后的原因就是在于其得位不正,有心立自己的儿子,但又恐旁人说闲话,而最终在寇准的支持下,赵光义宣布立自己的儿子赵恒为皇太子,此事后,寇准得到了宋太宗的信任和重用 。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其子赵恒登基,是为宋真宗,而寇准因为拥立有功,被任命为尚书工部侍郎,其实按照宋真宗的意思,本想让寇准直接升任宰相,但因为寇准一直以来的执拗性格,宋真宗也是担心,才暂且安排他做个工部侍郎 。

但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咸平二年以及咸平六年,一直虎视眈眈的辽国,大败宋军,让北宋朝野上下极为恐慌,并且,辽军大举入侵之势明显,危难之际,寇准被集体举荐并被委以重任,从此开启了他御敌卫国的艰难道路 。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国20万大军在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的率领下,南下攻打北宋,消息传出,北宋朝廷一片惶恐,大多数人均建议迁都金陵,其中以参知政事王钦若的呼声最高,而正是这个主和派,成为了寇准官场上最大的噩梦 。

危急时刻,寇准力排众议,主张宋真宗御驾亲征,并极为有信心的保证此战必定会大获全胜,实际上,寇准的信心,并不是空穴来风,当时北宋的战力尚可,虽说前期遭受了几场失败,但主力部队仍在,随时有与辽军作战的能力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更重要的是,寇准深知,当时的前线,并不是不能打胜仗,而是由于被辽军突如其来的攻击打的一时懵掉了而已,如果宋真宗能够御驾亲征,就能很好的鼓舞士兵的士气,到时候大获全胜,就是水到渠成 。

而在寇准向宋真宗提议的同时,对于主张提议的王钦若等人,向宋真宗建议应该砍头示众,以正视听,虽说寇准明知道不可能成真,但也是因为这句话,招来了王钦若等人的嫉恨,为其在日后被排挤,埋下了祸根 。

最终,在寇准的一再催促下,宋真宗终于同意御驾亲征,期间,仍有不少建议迁都的奏折上报,让宋真宗对于亲征愈发的没有信心 。

在到达黄河边上时,宋真宗害怕河对岸不远处的辽军,因此坚持不渡河,但在寇准和大将高琼的坚持以及视死如归的精神感染下,宋真宗最终还是半同意半被胁迫的渡过黄河,来到了澶州城里 。

澶州城中的军民,在看到宋真宗的黄龙旗出现在城楼上时,一时间欢声雷动,原本低迷的士气,瞬间信心百倍,个个表示愿意奋勇杀敌,事实上,这些兵士也是这么做的,在随后的激战中,宋军犹如打了兴奋剂一般,将辽军杀得屁滚尿流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但即便是宋军将士再勇猛,还是架不住宋真宗的一心议和,本着花钱买平安的原则,宋真宗委派议和使节曹利用前往契丹军营谈判,而为了达到目的,宋真宗甚至开出了岁贡一百万两的高价 。

对于宋真宗的一心议和,寇准等主战派虽然气愤,但也无可奈何,在曹利用前去谈判之前,寇准就对其提出,如果岁贡超过三十万两,那么就会严惩曹利用 。

与此同时,由于宋真宗的一心议和,导致朝中的主和派极为嚣张,对寇准等主和派的诽谤和弹劾也愈发增多,最终在主和派的操纵下,宋辽达成协议,北宋向辽国纳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

并且,在主和派的攻击下,寇准被冠以“拥兵自重”的罪名,并在“澶渊之盟”之后不久,被怀恨在心的王钦若持续攻击,在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二月,寇凖被免去相职,到陕州去做知州 。

“澶渊之盟”为北宋换来了上百年的边境和平,但这个和平,是建立在北宋官兵在寇准的带领下,一刀一枪打出来的,正是由于他们的奋不顾身,才使得辽国不敢轻视北宋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但最大的功臣寇准却在此事之后,遭到了君王的冷淡以及被贬,实在是令人不胜唏嘘 。

而在寇准被贬后,其悲剧的人生并没有因此终止,因为,一个与王钦若同流合污的人出现了,也正是这个人,再加上王钦若,影响了寇准的后半生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整个人叫做丁谓,曾经想将寇准拉如伙,但被寇准训斥后,便对其怀恨在心 。

在“澶渊之盟”后,北宋度过了一段和平的岁月,这种和平,让宋真宗有些飘飘然,因此到了其晚年,就十分的昏庸,而王钦若和丁谓二人,趁机在宋真宗面前极尽谄媚之言,使宋真宗对二人基本上是言听计从 。

此时的寇准,还在河南、陕西等地当地方官,虽说不在朝堂,但其影响力依旧很高,而丁谓看中了这一点,便想方设法的假意邀请寇准入朝,想重新拜其为相而让其所用 。

寇准的本意,是不愿意和这些人同流合污的,但架不住学生以及好友的劝说,最终同意返回京城,又一次的成为了宰相,不过,这将是他最后一次回京 。

回京后的寇准,还是没改他那执拗的性格,对于不平之事依旧仗义执言,而当时的宋真宗,已经是病入膏肓,寇准与王旦、向敏中等元老重臣便向宋真宗上奏,建议让太子监国,得到了宋真宗的批准 。

但本应十分顺利的事情,被一个叫做周怀政的太监坏掉了,也直接导致了寇准再次被贬 。

周怀政素来就和丁谓有仇,并且这个太监还是一个胆大包天之人,他纠集一伙人,企图将丁谓斩杀,让寇准重新辅佐朝政,并拥立皇太子即位,但还没等计划实施,消息就被泄露,丁谓得知后,先人一步将周怀政诛杀,平息了这场所谓的“政变” 。

而寇准则是无辜的“躺枪”,被丁谓诬告为密谋造反,老糊涂的宋真宗大怒,虽说没有直接斩杀寇准,但直接将其逐出京城 。

这次被贬,寇准再也没能回到京城,而当了宰相的丁谓,借助权势,将寇准一贬再贬,最终将其贬到雷州当了一个小小的参军,在其赶赴雷州上任时,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还是当地的官员和百姓素闻寇准的名声,纷纷慷慨解囊,才让寇准有了栖身之地 。

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寇准在贫病交加中,于雷州的任上忧病而逝,死后,其妻子乞请上奏让寇准魂归故里,但由于朝廷所拨的经费少的可怜,在棺椁运到半途中时,不得不葬在洛阳巩县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文章插图

小结: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寇准的一生,用锋芒毕露来形容最为合适不过,也正是他这种性格,让他在北宋年间脱颖而出,成为了据敌于千里之外的一代名相,但其爱憎分明的性格,也让别有用心的人有了攻击他的机会,所谓成也耿直,败也耿直,说的就是寇准,但有一点,让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年那个在澶州城上,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寇准,是让后人世世代代敬仰的大英雄 。

    推荐阅读